分享

公孙瓒:名震幽州(2)

 liuhuirong 2017-07-17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黄巾军三十万人攻打渤海,打算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部两万人,在东光南部大破黄巾军,斩首三万余众。之后,公孙瓒 又乘其渡河之际,再次大败黄巾军,杀死数万人,并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公孙瓒威名大震。同时,除了原本已经占据的幽州大部地区,公孙瓒还占领了冀 州、青州各一部,公孙瓒私署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配置了郡守县令,成为汉末早期中国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这样一来就与正在 中原地区极力发展势力的袁绍集团产生激烈的冲突,并在冀州、青州等地爆发激战。

  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以堂弟公孙越之 死为借口,屯兵磐河,并在之后与袁绍爆发著名的界桥之战。关于这场战争,笔者在《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篇》已有详细介绍。不过值得说明的一点是, 公孙瓒失败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恰恰出在他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身上。公孙瓒常年在边境与外族作战,对于其强悍的骑兵部队的威力是早就领教过的,因此,为了更 好地对抗外族的骑兵,公孙瓒集团也是选择了机动力最强的骑兵部队作为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原本公孙瓒认为以自己纵横幽州的强大的骑兵部队来应付中原以步兵为 主的袁绍军队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这次公孙瓒显然低估了袁绍的实力。公孙瓒遇上的对手,是久居凉州、同样精通于骑兵交战的麹义。否则,界桥之战的结 果或许会是另外的一个结果。

  界桥之战结束之后,公孙瓒的势力逐渐退出了冀州。双方转而在青州地区又爆发了一场拉锯战。据《后汉书·公 孙瓒传》中说:绍遣将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退军南还。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 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绍复遣兵数万与楷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楷与战,败退还。

  经过两年多的较量,公孙瓒逐鹿中原的梦想遭到惨重的失败,《后汉书·献帝纪》中说:“瓒遂还幽州,不敢复出。”不得不退回幽州,转而打算完全控制幽州,但与当时的幽州牧刘虞之间产生了矛盾,并因此爆发了战争。

  占据幽州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汉皇室。曾任幽州刺史、甘陵相,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要职,灵帝末年,以 宗正复任幽州牧。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刘虞主张安抚,和平相处。他任内“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 悦之”,在各民族之中享有崇高威望。

  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民族 问题。刘虞就任幽州牧后,对待北方各民族主张采用安抚的政策,而公孙瓒主张穷追猛打,武力解决。所以当刘虞准备用安抚手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时候,公孙瓒唱起 了反调,《三国志·公孙瓒》注引《魏氏春秋》载,他的理由是:“胡夷难御,当因不宾而讨之,今加财赏,必益轻汉,效一时之名,非久长深虑。”刘虞安抚工作 已有成效,乌桓丘力居等外族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时,公孙瓒竟然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对于刘虞为了增进同各民族的感情而送去的礼物,公孙瓒也是 派人进行抢掠。至此刘、公孙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为什么公孙瓒要与刘虞这位上司作对呢?史料上说是公孙瓒嫉妒刘虞,害怕刘虞立功 对自己不利。这种看法似乎有些欠妥。笔者认为这可能同公孙瓒幼年的经历有关。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人,这一地区在汉朝一直饱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之苦,公孙瓒可 能是早年亲眼目睹外族的烧杀抢掠,对于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有感触。《后汉书·公孙瓒传》中说“瓒志扫灭乌桓”,怀有强烈的民族仇恨,主张以铁血政策对 付各民族,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阻挠刘虞。

  第二是政治立场。汉献帝被迫迁都长安后,想东归洛阳,于是暗中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去找刘 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刘和在途中经过袁术的地盘,告诉了袁术汉献帝的愿望。袁术大概是想抢功,便把刘和扣住,假意答应将一起行动,让刘和致信刘虞派遣 几千骑兵前来,其实是打算拖延时间。刘虞接信后信以为真,果真派兵前去。公孙瓒看出了袁术的意图,曾经劝阻刘虞不要派兵,结果刘虞没有采纳。

   本来这是一番好意,就算没有被采用也没什么。但后面发生的情况却是匪夷所思:公孙瓒的一番好意被刘虞拒绝后,害怕袁术因为知道自己曾向刘虞提出建议会因 此而怪罪,就偷偷派堂弟公孙越带领一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以示友好,同时竟然暗中唆使袁术继续扣留刘和,抢夺刘虞派去的兵马。原本刘虞只是想勤王救驾,不料 被公孙瓒做了手脚,两人的关系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这件事情,公孙瓒做的实在不光彩,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好处,还把刘虞得罪了,政治立场的确不怎么样。

  第三是相互关系。按照当时东汉政权的任命,刘虞是公孙瓒的上司,而从前面的几个冲突中可以看出二人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上下级关系,反倒像是同级官员,各行其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现象的源头还是出在公孙瓒身上。

   当初刘虞重返幽州之时,有事情还是会找公孙瓒商量的,可公孙瓒却没有把刘虞放在眼里,经常是“称疾不往”,使刘虞也很是恼火,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沟通 越来越少,误会、矛盾就随之增加。到最后出现了《后汉书·公孙瓒传》中所提到的“(刘虞)奉章陈其暴掠之罪,瓒亦上虞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此 外,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一片战火,而刘虞是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公孙瓒却是积极参与,耐不住寂寞,前文提到了他与袁绍就曾因为争夺地盘而爆发了两次激战, 令公孙瓒的实力大为削弱。在这一段时间里,刘虞作为公孙瓒的上司,不但没有派兵助战,反而是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公孙瓒的失利不闻不问,可以想象公孙瓒应 该是异常愤怒的,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在战败后干脆在幽州治所蓟县东南自筑一个小城,摆开架式让刘虞难堪。刘虞担任幽州牧后,“为政仁爱,念利民物”,而公孙 瓒“但务会徒觽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这也让刘虞非常不满,矛盾越发加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