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刘 璋对于天下局势的态度。刘璋的做法和笔者书中介绍的荆州牧刘表极其相似。首先是改变了其父刘焉终止与东汉中央政权联系、闭关锁国的做法,与之保持联系以取 得其对益州统治的合法性;其次,刘璋也十分关注中原形势的发展。曹操平定荆州之时,他派遣河内人阴溥前去示好,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送礼;而等到赤壁之战结 束后,他又派法正去交好刘备。这些都说明刘璋对于时局还是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的。 综上所述,刘璋在益州的20年间,对于益州的发展还 是有一定贡献的。他保持了益州政局的基本稳定,平衡了益州境内两大政治势力,同时发展了益州经济。不过,和刘表一样,当天下局势未明的时候,各路诸侯征战 不止,对于地处西南的益州无暇理会,而到了建安中期,天下局势日趋明朗,益州也就注定成为被争夺的目标。 引狼入室 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结果苦心经营20年的益州被刘备夺取,这是后汉末年发生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引狼入室这个名词的最好注脚,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刘璋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呢? 这个事件首先要追溯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曹操集团已经基本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并准备积极向荆州方向发展。而此时在江东积极扩张的江 东孙权集团也已经完成了对江东地区的控制,目光也开始转向富饶的荆州地区。此时寄寓荆州的刘备向诸葛亮问策,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把益州作为刘备集 团日后发展的重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为刘备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夺取益州也 成为该集团发展的重点。而此时刚刚在赤壁大战中大获全胜的孙权集团也瞄准了益州。《三国志·周瑜传》中周瑜就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夺取益州进而争夺天下的宏伟 计划。周瑜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 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虽然周瑜的这一计划最后在孙权与刘备协商的时候遭到了刘备的言词拒绝。但是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不啻敲响了警钟,于是,他们加快部署,一方面调兵遣将拦住孙权集团向益州前进的路线,另一方面通过之前刘璋派来的使者法正试探益州的虚实。 此时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曹操集团也计划向汉中及益州地区发展。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便拉开了关中之战,打算在消灭了关中割据势力之后再向汉中、益州地区挺进。 应该说对于益州面临的危机,刘璋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尤其是曹操集团征讨张鲁的消息让刘璋满怀恐惧。《后汉书·刘焉传》中“十六年,璋闻曹操当遣兵 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松复说璋迎刘备以拒操。璋即遣法正将兵迎备”的记载,就说明了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外因。而在《三国志·刘二牧传》中,张松与刘璋 的对话又把内因介绍得比较清楚:“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两项比对,又说明了益州 内部面临的严峻的政治局势。前文已经提过,刘璋能够掌控益州,主要是平衡了益州境内的两大政治势力——本土势力和东州士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敌入侵的危 险日益加剧,两大政治势力对待刘璋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作为本土势力来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益州局势,而刘焉、刘璋父子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希 望。当时的局势纷乱,各路诸侯主要的争斗主要发生在中原地区,无暇顾及益州,因此尽管发生过两次内部的叛乱,益州本土势力对刘焉、刘璋父子对于益州的统治 还是接受的。而当曹、刘、孙都把益州当成争夺的目标的时候,益州本土势力开始内部分化。从刘备在与刘璋进行益州之战中众多本地大族闻风而降的事实可以证 明,有相当一部分的本地势力抛弃了刘璋,转而向更为强大的外部力量靠拢。 力主迎接刘备入川并密谋推翻刘璋的别驾张松就是最典型的例 子。像之前提到的庞羲、李异等人,“恃功骄豪”不过是表象,“欲有外意”才是关键。张松给刘璋举的例子能够打动刘璋,说明这种乱象在益州已经是显而易见 的。另外,刘璋以前所依靠的东州士的态度摇摆,也可能是促使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原因之一。不过这方面没有相关史料进行佐证,只能进行一个大致的推测。之前 在赵韪发动叛乱之时,刘璋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东州集团及其东州兵,而“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的时候,却不见东州兵受命弹压,之后在 对抗刘备的战争中也不见东州兵的身影,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集团对于刘璋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转变。 虽然从现存史料来看,我们无法确 认东州士中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不过从刘璋手下官员的籍贯进行猜测,很有可能来自南阳的李严、江夏的费观、陈留的吴懿、三辅地区的法正、孟达、射援、射坚都 是东州集团的代表。这些人中的李严、吴懿、费观,虽然在刘璋时期高官厚禄,有的和刘璋还沾亲带故,但在与刘备交战时都是立刻倒戈相向;而法正、孟达则是一 开始就投身到了刘备的阵营出谋划策,冲锋陷阵。由此,可以推测此时的东州集团虽然还没有完全抛弃刘璋,但态度的摇摆亦是初见端倪。也正因为如此,刘璋才不 得不邀请刘备入川。当然,此时也有很多支持刘璋的本土势力纷纷进行劝阻。《三国志·刘二牧传》中说:“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 谏”,显然刘璋已经顾不了这些了,只能是硬着头皮向前闯了。 邀请刘备入川,是刘璋集团晚年所犯的最大的政治错误。但是在当时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刘璋走投无路,只能冒着引狼入室的危险邀请刘备入川协助。 刘备入川 “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周瑜的这个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一方面,刘璋是“敕在所供奉先主, 先主入境如归”,另一方面巴郡太守严颜则是发出“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的哀鸣。刘璋与刘备在涪县狂欢百余日,这个场面无疑是刘璋精心安排的。其目 的不可能是向远在关中激战的曹操示威,明显是做给益州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看的。在此其间,刘璋还“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 备”。这样在刘璋看来就意味着,除了原本的东州兵之外,自己的手里还拥有了一支兵精粮足而且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盟友——刘备。有了这个盟友,他也就不再惧 怕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重压了。可惜刘璋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 |
|
来自: liuhuirong > 《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