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尼斯奸商和教皇的套路深似海

 昵称21660266 2017-07-17



热那亚共和国始终视比萨共和国为头号竞争对手,双方摩擦不断,战争时断时续,在1200年左右,热那亚和比萨之间正在进行热战,十字军们要想前往东方,能够提供航行服务的唯有威尼斯。


1201年2月,欧洲的6位十字军代表到达了威尼斯,请求威尼斯的援助。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者——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盛情款待了他们,并经威尼斯全民大会表决后与之订立盟约。


盟约规定:十字军在次年圣约翰节那天在威尼斯集中,威尼斯将建造载运4500匹马和9000名骑士随从的平底大船和一定数量的船只,另派船只运送4500名骑士和2万名步兵,同意提供9个月的粮食给养,并能保证随时将他们运往上帝和基督教事业要求他们前往的地方;并且建议共和国应派出一支50只战舰的舰队加入这支战斗部队。


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


由于十字军召集过程很不顺利,本来计划是召集三万多人,可是只来了一万多人,威尼斯依照盟约规定,按四万人的规格准备了军需船只,要求十字军必须付清货款才可以出征,总计89500银马克,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这尼玛就尴尬了,参加这次东征的贵族们砸锅卖铁,东拼西凑才凑出五万银马克,距离威尼斯人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他们就是把底裤都当了,也凑不出更多的现金了。威尼斯公爵丹多洛一方面威胁要中断粮食供应,另一方面循循善诱劝十字军去攻打威尼斯早就垂涎三尺的贸易港口扎拉港(今名扎达尔),回报是可以延期支付欠款,并且可以用征服获得的财富来偿还。


扎拉港位于今克罗地亚境内,原本在威尼斯的统治范围内,但是在1183年发生暴动,脱离了威尼斯的统治,并将自己置于教廷和匈牙利国王艾默里克的保护之下,其严密防御使得威尼斯无力夺取。匈牙利是基督教国家,这就相当于对教友动手,一部分人对此感到愤怒,不是说好了打异教徒,怎么能改打教友呢!于是就此离开了十字军队伍,其中包括老西蒙·德·蒙德福特(他的儿子西蒙·德·蒙德福特后来成为英国议会的创始人)。


最后,还没出征就被讹了一屁股债的十字军首领们,只能无奈答应了威尼斯人的要求充当打手。十字军攻下并洗劫了扎拉港,得到了一大笔钱,这一事件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历史上最无耻也最有利可图的一次劫掠”。


接下来,威尼斯公爵丹多洛又忽悠十字军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在这次十字军东征成行前,十字军首领们就攻击目标曾进行了反复商讨,据说其中一次特地跑到苏瓦松以西的贡比涅(Compiègne)召开会议。之所以到这里,是因为贡比涅收藏着一块基督的裹尸布,大家希望在圣物面前能够认真严肃地讨论,然而这场讨论却仍然僵持不下,大家在神圣的裹尸布前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骂战。最后好不容易确定埃及作为攻击目标,理由是异教徒对于圣地耶路撒冷已经是严防死守,直接攻击肯定落不到好,绕到后方进攻阿尤布王朝的老巢埃及,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威尼斯人提出的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建议,已经距离十字军的原始目标,偏出十万八千里去了。表面上理由是:在拜占庭的宫廷斗争中落败的废皇子阿历克修斯·安吉列,在姐夫士瓦本公爵菲利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另一个儿子)的使节陪同下来到十字军营帐,要求十字军帮助其父子复位,并答应给予十字军以优越条件:他夺回东罗马帝位之后,愿意赞助十字军一万名士兵,和价值相当于二十万马克的军费。


威尼斯人为什么要忽悠十字军去打君士坦丁堡呢?这还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威尼斯原本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前身)的属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蛮族大入侵时代逃难的西罗马人的避难所,在10世纪获得独立地位,因为协助拜占廷击退诺曼人的进攻立下了功劳,于1082年获准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建立商站免税行商。威尼斯相对于比萨和热那亚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威胁到比萨和热那亚的贸易霸主地位,三者之间的仇恨与排挤越演越烈。


威尼斯共和国国旗


这些意大利人是没有什么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思维的,消灭竞争对手,自己吃独食,才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162年,比萨人和少数威尼斯人袭击了君士坦丁堡的热那亚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1171年,威尼斯人攻击并基本上摧毁了君士坦丁堡的热那亚区,拜占庭皇帝曼纽尔一世下令对整个帝国的所有威尼斯人实行大逮捕,并没收其财产,禁止威尼斯货物和船只通行。在之后的时间里,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拜占庭帝国有意与威尼斯的对手热那亚和比萨发展友好关系,以均衡威尼斯人的影响,因此对他们开放帝国市场,而对威尼斯商人课以重税,使威尼斯人对其恨意日甚一日。


意大利商人在拜占庭操纵市场,采用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甚至达到相互杀戮的地步,造成拜占庭经济和社会的动荡:它加速了拜占庭本地商人的衰落,却有利于大出口商,这些大出口商与贵族地主结盟,反过来又帮助他们聚敛巨额财产,造成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再加上意大利人一贯的傲慢与横行无忌,造成农村和城市中下阶层对意大利人的普遍仇视,极右翼思想蔓延,强烈的排外情绪在酝酿中。


1182年,君士坦丁堡爆发了血腥排外的“拉丁大屠杀”,将原本在城区内人数超过6万人的拉丁社区杀戮殆尽,并把幸存的4000人卖到土耳其做奴隶,其中的居民主要是经商的威尼斯人,也有一部分比萨人和热那亚人成为受害者,因为屠杀者无法分清意大利人的长相而受到牵连。罗马教皇的代表枢机主教若望被斩首,他的头颅用一条狗尾巴拖过大街。在拉丁大屠杀之后,威尼斯在拜占庭的贸易衰弱,而被热那亚人迎头赶上。


威尼斯人认为,只有亲自占领君士坦丁堡才能维护自己在东方的贸易利益,并打败商业对手热那亚人和比萨人。因此威尼斯人实际上早在20年前,就开始制定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威尼斯人与埃及人在当时则是合作愉快的贸易伙伴,他们同埃及阿尤布王朝的苏丹阿-阿迪尔已有秘密协定,因此攻击埃及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威尼斯人的计划才算是图穷匕见: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存着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打算,牵着十字军的鼻子走了半天,就是为了将他们一步一步引上这一最终目的!至于没有动用威尼斯人的传统盟友圣殿骑士团,是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行动必然在基督教世界遭致恶名,圣殿骑士团在中东与穆斯林勾勾搭搭也就算了,在欧洲一般没人知道,要是对拜占庭动手,圣殿骑士团这么多年积累的声誉就会毁于一旦,也就没法继续披着宗教外衣经商聚敛财富。忽悠一些阿猫阿狗来背这个黑锅,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丹多洛先提议攻打扎拉港,后世有人推测,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毕竟是天下闻名的坚城,万一不能一举攻克反而会打草惊蛇,他希望以地形相似的扎拉港作从海上攻打君士坦丁堡的预演,以及测试威尼斯海军长年以来发展的各式特种船舶和攻城兵器之实用性。


已经打了扎拉港杀了基督徒,十字军的心理负担已经没有了,更何况还大大捞了一笔,大把大把的银币,让这些没见过多少钱的乡巴佬的三观已经彻底被颠覆。


拜占庭废皇子的请求,使得十字军有了台面上说得过去的理由:“如果他帮助我们重新得到海外(Outremer),我们将帮助他征服他的国家,因为他和他的父亲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以疏解一下良心上的不安,而且废皇子许诺的报酬实在是太惊人,那就打吧!


万把人去攻打一个帝国,听上去仿佛像是痴人说梦,但实际上成功概率很高。拜占庭早已不是当年强大的东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之下,变成了一个颓废、软弱又动荡的国家。更何况还有废皇子作为带路党,而威尼斯人针对君士坦丁堡的弱点早已制订了周密的进攻计划。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口承认,就是借鉴了当年威尼斯人的作战方案,才取得了这一辉煌战果。


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并血腥屠杀三天,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洗劫一空,皇家图书馆被纵火烧毁,伴随十字军东征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们也没手下留情,大量宗教遗物真迹被运回西欧。今日仍然竖立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就是十字军当年的战利品之一。亲历这一暴行的中世纪骑士、史诗文学家高佛瑞·维拉哈都因(Geoffrey of Villehardouin)说,“造成的损失就连最精於算数的威尼斯人,都无法准确估计”。这位作家本人也是十字军的一员,估计也没少下黑手,也从战后大分赃中大大捞了一票,原本只是小贵族的他,回故乡后出钱盖了两座城堡与一座图书馆。


经此一役,拜占庭帝国灭亡,入侵者建立了所谓的“拉丁帝国”,其拉丁语正式名称是罗马尼亚或罗马尼亚帝国,佛兰德伯爵鲍尔温九世被选举为皇帝,称鲍尔温一世。

 

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


 

鲍尔温一世加冕


十字军抢劫到的战利品经过冗长的清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总值大约将近五十万枚银马克左右。面对这笔在当时欧洲人眼中天文数字一般的巨款,威尼斯公爵丹多洛主动发扬“高风亮节”,表示威尼斯除了十字军尚未清偿的军需款以及利息之外,一个银马克也不多要,剩下的四十万马克全部交给十字军处理,十字军首领们一听心花怒放,忙不迭地点头答应。这笔钱的数目是如此巨大,所有人心中已经被银光闪闪的钱币填满了,至于圣地耶路撒冷还是异教徒的老巢埃及,根本没有人会有心情去理会那种细枝末节的小事了。


威尼斯人表面上表现出“高风亮节”,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把区区四十万银马克放在心上,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控制贸易霸权。说句实话,就算把银币给这些贵族,最后还是会被威尼斯人赚回来。


威尼斯人真正在意的是,通过这一战获取了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其中包括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伯罗奔尼萨半岛以及一系列贫瘠的海岛和渔村,后来都变成了海军基地和贸易港口,从而一举盖过热那亚和比萨,成为控制地中海贸易的海洋霸主。威尼斯人才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的最大赢家!


从君士坦丁堡掠取的青铜驷马被摆放在圣马可教堂门口,作为威尼斯海洋霸权的见证


此后,威尼斯长期垄断地中海的贸易霸权,从一带一路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回报,比那五十万银马克要高多了。直到57年后的1261年,蒙古西征搅得局势大变,在热那亚舰队的帮助下,拜占庭帝国得以再次复国,拉丁帝国覆灭,贸易权才再次回到热那亚人的手里。


十字军出发前,本来说好了目标是异教老巢埃及,最后就变成了攻打教友拜占庭的闹剧,搞得罗马教廷十分尴尬,名誉大损。


但实际上,这次十字军东征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表面上说是为了“拯救东方的基督教兄弟”,但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目标,其实就是对东方的基督教兄弟们下黑手。


自从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之后,罗马教廷一直在暗中策划重新统一教会,建立基督教的世界王国,而消灭东正教的大本营——拜占庭帝国,正是这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早在1071年,教皇支持诺曼军事冒险家罗伯特·吉斯卡尔东征拜占庭帝国,意图达到这一目的。当罗伯特获得胜利之时,格里高利七世提醒他说“没有圣彼得的庇护,你不可能获此荣耀”。诺曼人此后进一步进攻拜占庭的军事行动遭遇失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消灭拜占庭帝国,统一基督教会,仍然是后续历代教皇的梦想。


教皇们不遗余力地多次发动十字军战争,实际上一直也有染指拜占庭帝国的打算,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前三次东征都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在第四次十字军出发之前,英诺森三世曾致信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要求他为十字军远征提供人力、物力,并把君士坦丁堡教会归并入罗马教廷,并暗示,倘若拒绝这些要求,西方将有可能对拜占庭采取行动。


英诺森三世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即借十字军东征来实现反拜占庭帝国的计划。废皇子阿莱克修斯逃到西方,面见英诺森三世寻求帮助,并答应事成之后教会合并。在援助拜占庭帝国的签字协议上除了十字军首领以外,还有几位主教,这足以说明教皇对十字军的进攻方向洞若观火。主教们签字的理由是:“前几次十字军运动中拜占庭帝国背信弃义,与异教徒结盟阻挠解放圣地,因此他们比异教徒更可恶”。


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教派的中的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更该死。有一个笑话很多人听过:



一个人走过海旁,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
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
  那人问道:「为甚么?」
  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
  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回教还是基督教?」
  「基督教」
  「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新教」
  「我也是新教呢!圣公会还是浸信会?」
  「浸信会」
  「太好啦!我也是浸信会,你是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Baptist Church of the Lord? 」
  「Baptist Church of God. 」
  「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原教旨的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改革派的?」
  「改革派的」
  「1879年的改革派还是1915年的?」
  「1915年的改革派。」
  那人朝他屁股一脚把他踢进海里:「异端人渣!去死吧!」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非常生动地诠释了罗马教廷憎恨东正教异端的心态。


英诺森三世听闻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表现得暴怒不已,扬言对所有参与者每人发一个破门令开除出教,但是随后又在周围人劝说下又收回破门令,还盛赞道:“他们攻陷君士坦丁堡是上帝的奇迹,是东正教背叛罗马教廷应得的惩罚”。


因此,英诺森三世对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是表面反对,暗地里支持纵容,对十字军的“惩罚”不过是其“恩威并施”的政治操控手段而已。英诺森三世的真实目的就在于夺取君士坦丁堡的教会控制权,实现基督教的重新合并。

英诺森三世


当教皇,尤其是当一名有为的教皇,首先必须是一名杰出的影帝。当然,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的演技也是不遑多让。这俩人合作演出的一场大戏,造就了中世纪最诡异的一场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充分揭示了教皇英诺森三世和威尼斯商人集团之间的勾连。再加上威尼斯商人长期与圣殿骑士团合作的历史(热那亚人合作的对象则是医院骑士团),英诺森三世、威尼斯商人和圣殿骑士团在幕后必然存在某种默契。因此,在“无地王”约翰统治的英格兰,这三者均表现得非常活跃,就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意外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第四次东征之后仅十年,英国《大宪章》诞生!


《大宪章》,又称《自由大宪章》,被自由民主派人士作为英国民主的开端,简直快被捧上了天。它的诞生过程到底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