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降逆止“倒经”

 古道岐黄 2017-07-17
清热降逆止“倒经”


  有的妇女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正值行经时,或在行经后,出现周期性有规律的鼻出血,并伴有月经量少或无月经,常伴腹坠胀,全身不适,临床上称之为“倒经”。
  中医认为,产生“倒经”的机理,主要为血热气逆所致。因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血的升降运行,皆赖气的推动。血热则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当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冲脉较盛,血海满盈,血为热迫,随气上逆,即可出现鼻出血。
  中医治疗“倒经”有独特的疗效,根据“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伴有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常分为“肝经郁热”和“阴虚肺燥”两种类型。
  肝经郁热型 患者于每次月经期或月经前有鼻出血,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治宜清肝泄热,降逆止血,可选用“清经四物汤”加减。方药: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川芎10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阴虚肺燥型  表现为经期或经后鼻出血,量少,血色暗红,平素多有头晕耳鸣、潮热、咳嗽、手足心发热、唇红而干、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逆、润肺清火,可选用“滋阴降逆汤”治之。方药: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玉竹20克,枇杷叶10克,旋复花10克,竹茹15克,旱莲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有“倒经”者,可根据以上类型选用适当方药,于月经来潮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4~6剂。一般连用2~3个月经周期,“倒经”即可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