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世间有什么是令人无法抗拒的,大概就是吃了。不只是要吃饱,还要吃出味道,这就是从古至今,吃货们的追求。 当吃货刚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时,这种味道就会留在他们所作的诗词当中,即便在千年之后,也依然很传神。 一、郑板桥《咏鸡头米》 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实蚌珠园。 苏州鸡头米,苏州水八仙(鸡头米、茭白、莲藕、水芹、茨菰、荸荠、莼菜、菱)之一。是一种种植在苏州南部的稀有水生特产,俗称鸡头米。因果实饱满如圆球之形,其尖端突起如鸡头之状,故而得名。 二、陆游《初归杂咏》 小园五亩翦蓬蒿,便觉人迹间可逃。 尽疏珍禽添尔雅,更书香草续离骚。 药苗可斸携长鑱,黍酒新成压小槽。 老入鵷行方彻悟,一官何处不徒劳! 三、苏轼的打油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这是苏轼在一次宴会上,信手写下的;从中足以看出他的“吃货”属性有多么强烈了。 四、苏轼的咏环饼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这是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婆婆之邀,所作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人们听后馋涎欲滴,争相购买,从而使老婆婆生意大增,供不应求。 五、《秋日食柿》 秋入小城凉入骨, 无人不道柿子熟。 红颜未破馋涎落, 油腻香甜世上无。 从这5首诗看来,会写诗词的吃货真了不得呢! |
|
来自: 昵称41961047 > 《诗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