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影像】117年老店“精工巧琢”传统文化,精彩演绎中国故事

 zzm1008图书馆 2017-07-18

成立于1900年的朵云轩不仅仅是一家店,更力求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殿堂”,这一直是朵云轩的追求。今天的朵云轩除了销售文房四宝、艺术礼品,还经纪古玩字画、艺术品拍卖、艺术展览等。朵云轩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工巧琢”,努力演绎好中国故事。

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张爱玲名篇《金锁记》中的这句话,让许多人都对于朵云轩的木版水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延安西路的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内水汽氤氲的环境与外面高架上的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说,现代印刷技术高速发展,作为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工匠精神是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创作一幅国画,能够一气呵成,而用木版水印仿制这幅国画,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与心血。

“这两年,朵云轩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非遗。”上海朵云轩(集团)总经理顾林凡说,“除了木版水印之外,去年我们还举办过‘江南百工——首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博览会上展现了近百个‘非遗’项目和这些项目如何更好地进入当下人的现实生活。通过展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遗的发展。”

朵云轩最初是一家笺扇庄,初营苏杭雅扇、诗笺信纸、文房四宝,书画装裱等。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当时全上海最出名的报纸《申报》一连12天刊登了同样的广告,宣告了朵云轩的呱呱坠地,店铺就设在上海的河南南路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朵云轩已成为上海艺术品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1993年,朵云轩敲响了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也敲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门。

朵云轩南京东路店内,一楼为文房用品、艺术礼品零售,二楼至五楼分别为朵云画廊、古玩瓷器字画展示馆、朵云艺术馆和云上·朵云沙龙。在延安西路,不仅有朵云轩拍卖行,还有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这里是国家级非遗——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的传承单位,而且在非遗项目传承和产业化推广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和示范基地的,上海仅有两家,朵云轩是其中之一。

2015年5月,自筹资金5亿元、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朵云轩艺术中心在毗邻龙华古寺的徐汇滨江落成。中心包含博物馆、美术馆、杜比全景声影城和高端艺术品展示空间,并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建中国非遗南方展示中心,力争成为潜力巨大的非遗产业引领者,开拓艺术博览会业务。

走进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这段时间师傅们正忙着为沪上知名中青年画家邵仄炯印制画展信笺。“过去办画展都送画册,但是许多人往往一丢了之。我之前蛮喜欢用朵云轩的信笺,因而也希望在画展中能够送出有自己作品图案的信笺,感觉这样蛮有意义的。”邵仄炯说。

在郑名川看来,为画家定制信笺,关键就是既要有画家自身的特色,还要适合木版水印,朵云轩早些年制作过不少名家的信笺,但为中青年画家定制在近年来应该算首次。木版水印制作工艺比较慢,从确定选题到最后成品出来,一般需要大半年的时间,需要画家们尽早安排。

除了要在文创产品上求新,在艺术家的挖掘上,朵云轩也力求有自己的特色。在朵云轩100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书画新秀的支持从来就是一段佳话,比如上世纪早期张大千初来上海,就是由朵云轩介绍他投名家曾熙门下;沈尹默不为人知时,也是朵云轩慧眼识才,大力推介,助其声名鹊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书画家都以作品能够进入朵云轩为荣,像任政、钱行健等名家作品,最早都是通过朵云轩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所了解的。今天,朵云轩依然要秉持当年对于书画家挑选的标准,对于进入朵云轩的作品还是要精挑细选,向广大书画爱好者呈现出真正的精品力作。

作者:新民印象 编辑:林德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