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苑杂谈 五十 “效不更方”与“效必更方”

 昵称2198687 2017-07-18
医苑杂谈



中医界流传“虚则补之”、“虚不受补”、“效不更方”、“效必更方”等说法。外行听着是矛盾,内行听着是辩证。

“虚则补之”是绝对的。华佗 《中藏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虚不受补”则是相对的;“效不更方”是相对的,“效必更方”则是绝对的。

经方辨证非常强调方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有是证则用是方,无是证则去是方。患者服药后病情好转,证候、病机未变者,此情况下理当“效不更方”。倘若服药后见效,且患者证候、病机已变,此时则需“效必更方”。患者服药,只要药对症,患者证候、病机一般都会改变,这是情理之中必然的事。所以,“效必更方”是绝对的。明白这些中医说法对宏扬医理、解析疑难、遣方用药大有裨益。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先哲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的双方时刻在互相变化、转化中。虚与补、效与方就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在中医药的一种体现,这两个方面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互相变化、互相转化、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对方的改变,“虚则补之”、“虚不受补”、“效不更方”、“效必更方”就是前贤应对这些变化的智慧总结,为后人指出的行医正道。认识到这一点,方能做一个明白的中医人。

“虚则补之”、“虚不受补”、“效不更方”、“效必更方”,他们之间,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也没有谁好谁坏的比较。打一个中医人都明了的比喻,人参、大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用对了地方,都是对的、都是好的;用错了地方,就是错的、就是坏的;“虚则补之”、“虚不受补”、“效不更方”、“效必更方”,亦是如是!在此多一句嘴,医易相通,周易六十四卦,同样是“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也没有谁好谁坏的比较”。

机械地看待“效不更方”,不知通变,有“效”会变无“效”甚至变成有“害”。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很好地说明了死守“效不更方”的危害性。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炎,当患者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消失了,还要继续长期服用小柴胡汤,并强调“汉方安全,长期服用没问题”,误导人们滥用小柴胡汤。不遵守“有是证,用是方”的方证对应原则。结果造成188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死亡22例的悲剧。这悲剧是墨守“效不更方”的恶果,是违背“效必更方”的惩罚。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殷鉴不远,警惕警惕!人命关天,万不可大意!

经方治病的根据是“有是证,用是方”,要求医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真正的中医治病,特别是对急性病,是服一次药即看变化,根据症状变化而变换方药。即使是慢性病,也不允许长期服一个处方。西医则不同,治疗高血压病,一个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个海捷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硬是让病人一服就是十多年,并嘱长期吃下去。这些高血压患者是西医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谁能说得清。

“虚则补之”、“虚不受补”、“效不更方”、“效必更方”是中医的大智慧,大医方能大智,大智培育大医。


关于“虚则补之”、“虚不受补”的杂谈
http://www./bbs/forum. ... ad&tid=41086&extr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