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许多硅谷的热门科技公司都出现在中情局的投资名单上,风投公司In-Q-Tel(IQT)功不可没,堪称中情局的“秘密武器”。 中情局的激进计划:成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90年代末,美国技术浪潮兴起,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情报界的游戏规则——因为有风险投资支持,很多私营公司掌握的技术开始超越政府部门,这种潜在威胁使中情局决定创立自己的投资公司。 1998年,中情局将掌握当时新兴的“识别技术”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为接近创新型的私营公司设立了一个激进的计划,即成立一个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中情局计划通过资助初创企业来获取完善而隐蔽的技术手段,并借此笼络大批高端技术人才,从而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1999年,在中情局局长的请求和美国国会的支持下,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Peleus”经特许建立,打破了美国政府不针对某一只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扶持的局面。2000年1月,Peleus更名为“In-Q-Tel”。 这个新名字经过精心设计:将词“Intelligence(情报机关)”拆解出表示“Intell(智能)”的部分,字母Q则出自特工邦德“007”的故事——Q 博士经常私下向邦德提供一些高科技装备,帮助其出其不意地挫败对手——这一命名使得IQT肩负向中情局提供先进技术的职责更加清晰。 从事复杂交易:美国情报界与科技界的桥梁 2005年,IQT卖掉了谷歌价值220万美元的股份,此前这些股票投入的资金帮助谷歌实现了对“锁眼”项目的开发——这一卫星绘图技术即为谷歌地图的前身。事实上,IQT每个财政年度从中情局获得超过3500万美元的资金,至今已经投资了数百个云计算、大数据、搜索与分析创业项目,成为美国大数据创业的最强驱动力。 搭建情报机构和前沿科技之间的桥梁,是IQT的使命。哈佛商学院教授Josh Lerner曾为IQT撰写长达20页的商业案例。在他看来,“和典型的风险投资公司相比,IQT更接近非金融类公司的投资部,它在意财务回报,但同时对于战略本身更感兴趣。除了直接的风险投资之外,它也会从事更为复杂的交易。” Systems Research & Development是IQT最早投资的公司之一。这家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公司是早期的数据分析软件制造商,其创始人Jeff Jonas认为,IQT对于公司发展影响巨大:“一家美国西海岸的公司很难在华盛顿搞出动静,那些联邦机构不可能意识到你的存在。但当你告知In-Q-Tel如何发掘匿名数据之间的关联时,两三天之内,他们与中情局的前任法律顾问、国家安全局和其它机构就举行了电话会议,来决定如何使用这种技术。” 风险资本界标杆:内部结构和投资模式奇特 IQT的董事会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财务分析和技术部门的高层人物任职。工作人员包括企业家、技术专家、战略家、经理、分析师和投资者,这支队伍的独特之处在于,保证员工背景多元化的同时,又共享同一特性——对所在领域具有深入了解和战略眼光,并认可IQT的核心使命:解决美国情报界的关键技术需求。 IQT的战略投资模式可谓“独一无二”:它专注于商业技术和投资初创公司,利用来自中情局的外部资金协助开发可持续的技术、使用现成的科技产品,而不是单单索要专为情报部门定制的解决方案。IQT的首任CEO Gilman Louie曾表示:“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确可以开发出对国家情报有用的技术。我们已经为情报机构提供了数百项技术,已经投入使用。有一些技术你已经知道了,另外的一些我们没有大肆宣扬。”甚至IQT已经成为了风险资本机构的风向标,它每向某初创企业投资1美元,风险资本界就将跟进超过9美元。 IQT的这种投资模式得到认可后,美国其它政府部门开始效仿。例如联邦政府就曾指示海军部队也研究这种战略。但由于担心这个市场太过拥挤、竞争激烈,近年来,IQT董事会一直在拓展公司的有限合伙人,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参与进来。目前除中情局之外,IQT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美国多家主要情报机构,如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美国国防情报局和国土安全部科学技术理事会。 专家建议欧洲反恐仿效中情局安全投资模式 G20期间,德国反恐局势升级。海外舆情研究(haiwaiyuqing)注意到,7月6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Elisabeth Braw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刊文称, 欧洲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投资来提高国家安全性,在这方面应当仿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风投公司模式。 文中称,欧洲决策者的反恐策略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未开发的资源,就是技术领域的革新,“如果欧洲正视恐怖主义威胁,就应该以华盛顿为榜样,投资先进思想聚集的行业”。IQT根据美国政府机构的需要,通过投资小型创新企业来改善美国的国家安全。自1999年成立以来,In-Q-Tel已投资360多家公司,每周平均启动一次投资。就在最近,它资助了在线计算机算法公司Algorithmia、检测在线威胁的公司Anamoli和专门从事大型卫星图像分析的公司Orbital Insight。 文章认为,“创新不再在内部发生”,欧洲认识到这一点已经慢了一步,欧洲确实向孵化器和创业公司提供赠款,但欧洲没有情报机构经营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这是应该改变的,尖端技术是防御攻击的最佳方式”。“政府当然可以简单地从创业公司购买服务,但通过投资也可以塑造自己的方向”。不过,考虑到洲法规规定,政府机构不能给予特定公司优惠待遇,“但是,就像中央情报局一样,欧洲政府机构可以通过独立的服务来运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