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睡在大山之中的清朝宅院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7-07-18

沉睡在大山之中的清朝宅院——高家花屋

从十堰驱车5个小时,一路翻山越岭,几经周折,坐标锁定在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只有当我行走到这里,才会意识到“真正的美景是走出来的”道理。

我很惊讶,在这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之中,还藏有这样一座清代大宅院——高家花屋!她好似一位“大家闺秀”,端坐在白马山上,一言一行,温婉贤德,端庄大方。

高家花屋始建于清朝中期,历时三十年整,于嘉庆十六年才告完工,因其建筑风格采用“马头式”封火墙,建造工艺复杂多样,雕刻绣花大量使用,因此高家花屋也被誉为一座清代的豪华庄园,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给后人带来了一定的历史考古价值,为研究明清时期古建筑提供了一个活范本。

高家花屋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是依旧坚挺,其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个庭院为宫殿式建筑,前后有三进院落,融石雕、木雕、砖雕于一体。现存房间近50间,现居村民已不过10户。虽然此时的花屋人气没落,但其保留至今的恢宏建筑仍让我们为之一振,依稀可见昔日屋里屋外的繁华盛景。

纵观花屋,其坐北朝南,面阔七间,一进三重两天井四合院布局,中轴线所在位置为正房,两旁偏屋多为佣人、粮仓、牲畜所用,整个庭院前半部分砖石木结构,后半部分以土木结构为主,前低后高,楼上楼下,错落有致。

门庭“庆衍共城”四字牌匾来历不浅,据高氏宗谱记载,春秋时,高氏始祖高柴公在楚国被封为共诚侯,其子孙自汉以后出将入相,清朝时整个家族誓不为官,家族产业大部分给各房系,鼓励族人带些佣人、牲口和开业金银,择地创业寻求发展。当时高氏一行人马本来要去西安,走到解家沟时人困马乏,于是安营扎寨,不到几年时间挣下一份家业,高家父子决定建一座仿老家祠堂的大合院,当花屋建成之时,已过去整整三十年,远在武昌的高氏宗族族长率一行四十八人前来祝贺,并纪念始祖共诚侯,这便是“庆衍共城”的来由。

走近庭院,你不得不感叹清代建造师的独具匠心,精雕细刻随处可见,门扇窗花栩栩如生,在花屋的外墙屋檐下,一连排壁画雕像清晰可见,内容形式多样,有展现古代人民礼乐、习武、劳作、丰收等生活场景,由此可见当时高家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壁画在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之后,仍然色彩艳丽,生动形象。

穿过第一道门庭,眼前13级青石台阶层层而上,几根粗硕的大理石柱将庭院鼎立而起,庭院中部则是极具建筑特色的镂空天井,天井两头是用大青石块砌起的条案,据说是专门用来摆放花鸟虫鱼的地方。

踏过涉水石条,登上青石台阶,转身回望庭院,在前庭二楼中央还设有一处大戏台,戏台两边还有专为艺人准备的更衣间,很难想象在如此僻静之地,也能享受到此番闲情逸致,品品香茶、看看戏曲、听听评书,优哉游哉。

细雨不停地拍打青瓦石片,透过戏台幽暗的光影,眼前仿佛又闪现出当年锣鼓喧天、翩翩起舞的样子……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来到中庭,8扇雕花木门依次排开,门扇和门框分别刻有不同场景的图案,图案选材丰富且寓意深刻,有“祥云”、“麒麟”、“莲花”、“飞龙”、“凤舞”等瑞象,整体建筑装饰呈现出一派富贵、祥和的贵族气息,所到之处尽显奢华。

回想之前看过的清代宅院,大都气势磅礴,规整有序,宫廷式建筑居多,而像高家花屋这般精致讲究的少之甚少,越发觉得这片古宅散发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此精美的花屋是如何拔地而起的呢?

好奇之余,我有幸探访到当地一位八十余岁老先生,当回忆起高家花屋的点点滴滴,老先生显得很是精神。老人自称为高家的第九代后裔,自幼居住于此,以放牧耕牛为生,除他之外,仍有部分高家后人在此居住,这些人中除了老人和小孩常年住在这里外,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此外,老先生还告诉我们,花屋中还住有几户外姓人家,他们都不姓高,只有一户是高家的世代长工,而另几家都是土改时由政府安排进来的。听完老先生的一席话,方才知晓原来这里还真留有高家后人。

那身于大山之中的花屋又是如何建造的呢?老先生接着为我们答疑解惑。原来这里所有石材和木料,大到好几吨重的石柱,均是从几百公里之外的汉口发配,由老家祠堂组织加工成成品后,走汉江水路,最后靠人背马驮而来,就连安装也是从老家派来的艺师,现在想想,不难理解古代工匠们建造花屋时的别有用心,其精湛技艺,让我们为之惊叹。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高家花屋曾经历过一次磨难,当时的建筑主体和雕饰损坏过半,许多石雕,木雕,都被毁坏,围墙上镶砌的石条,也陆续被当地乡民拆走,作为他用,甚是可惜……

临走之时,雨依旧下个不停,看着花屋远去的背景,心中顿生凄凉,曾经几百年的繁华,逐渐隐落于深山之中……但高家励志的故事仍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花屋散发的色彩依旧续写着辉煌乐章。我很幸运历史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我更感动高家后代在这片土地的无私坚守,这才赋予了高家花屋非凡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