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经营好农庄,你需要有点“不务正业”!

 有点骜look_ 2017-07-18


为什么坏坏的男人更受女生欢迎?曾经是个很多人讨论的问题。

 

这个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不能否认,社会上类似“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还有不少。

 

比如我们就发现:很多做农场“不专注”种地,做庄园“不好好经营”的庄主,居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的庄主,累并苦恼着。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为什么“不务正业”的庄主,更容易成功?


一个天天搞休闲活动的种植园


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在山东致中和农场,类似的活动每周末都会举行。看了这些活动,很多人就会有一个判断:这是一个三产为主的休闲庄园。

 

但事实上,这里却是一个以一产为主的种植园。整个项目占地2600亩,种植面积就占了2500亩。可以说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销售比例,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有机种植农场。

 

但在运营上,庄主并没有像传统的种植农场那样,一味地宣传自己如何匠心种植、产品品质如何好等等。而是“不务正业”地“曲线营销”,通过三产的活动,来带动有机产品的销售。

 

赵庄主说:对于有机农场而言,产品好是前提,也是基础,但在有机产品需要普及当下,如何通过场景塑造,通过带入感,解决有机产品的信任问题,才是当下农场运营的最大痛点。



所以,在致中和农场,各种水果、蔬菜的采摘活动几乎贯穿全年四季。比如今年四月份,农场举办的第三届油菜花节,吸引了迎来各地近两万游客。

 

此外,农场还有很多看似和“农”无关的各种节日。比如“风车艺术节”、各种国学文化讲座以及刚刚举行过的“七彩油纸伞艺术节”。

 

这种持续不断的“和有机种植无关”的主题活动,构成了致中和农场营销的主线。虽然他们没有大肆做品牌推广,也很少去直接强调自己的有机品质,但各种活动带来的大量人流,通过直观感受,见证农场的有机种植场景,进而产生信任感,潜移默化地培育并转化了一大波粉丝。如今整个农场的产品供不应求。


一个闭门不接客的庄园


天底下没有哪个农庄不希望自己门庭若市,但在成都慵也谷的大门上,却挂着这样一个牌子:



事实上,也正如牌子上所写“私家园子,非请勿入”,这个占地数百亩,由侯庄主投入巨资亲手打造的庄园,确实不对散客开放。只是偶尔接待一下会员朋友,以及个别亲子团体。

 

与此同时,也有别于很多庄主忘情地在朋友圈介绍庄园生意忙碌的景象,在侯庄主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自己在庄园的乌托邦生活:看满山头的蓝花楹花海,穿行于绿荫下的登山慢道,半山腰的小木屋,湖中游弋的大白鹅,山间悠闲自在的小香猪,袅袅炊烟风中散~~~~~~



这时,看客难免要产生疑问:侯庄主是“女土豪”,可以随意任性,压根不用考虑经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侯庄主看来,很多情怀经不起现实检验,不是市场太残酷,而是没有找到情怀应有的独立商业模式。简单而言,情怀要变现,就不能是每天追求营业额的多寡,而要从打造生活方式的长线中寻求溢价。

 

比如,侯庄主在最初种树时,就特别选择了一些珍稀树种。比如鹅掌楸,是被誉为“树形的郁金香”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非常珍贵,在这里就有三千多株。

 

侯庄主开玩笑说,如果过些年将这些数木全部卖掉,溢价就能收回庄园全部的投入。



与此同时,侯庄主认为,未来都市人的需求,绝不仅仅是周末时候找个地方体验性地放松一下,而是会真正把休闲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真正的“村民”。

 

因此在长远规划里,慵也谷将利用自己的百亩建设用地,打造一个“属于乡村生活的社区”:建设一批房子长租给“新村民”,然后每套房子都要搭配一定面积的菜园。



如果我们理解这些规划,就会发现侯庄主那些“不务正业”的行为,诸如:渲染生活方式、营造乌托邦的氛围,只对会员开放等等,竟是那么的接地气。

 

就像她所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庄园是不能用来经营的。庄园经济,比如何经营更重要的,是找对共同的朋友。


一个沉迷于“沙拉吧”餐厅的农场主


跟林庄主第一次聊天时,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公司同事,包括亲戚朋友都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其实,最早认识林总,吸引笔者的也正是他的“不务正业”。在他的朋友圈里,几乎没有关于农场的介绍,大多数都是他在市区“沙拉吧”里搞活动的状况。



林庄主的农场名为“恒然四季都市农场”,区别于传统的种植,这里是以水培蔬菜为主。为什么这么做,林总的解释是:自己不懂农业,更觉得农业累,风险高、投入产出比不划算。


在运营上,林总和高端地产的社区零售店进行合作,进行蔬菜的销售。

 

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想通过这里卖出去多少菜,而是直接免费送。所有第一次进店的顾客,可以直接免费拿走。



如此“不务正业”的疯狂行为背后,不是他有钱任性,而是他认为:真正靠这个零售终端销售,一个是量小,第二个是库存不稳定,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免费送菜,让市民感受到菜的品质后,可以加入农场的会员,然后针对性定向定量配送。同时,这些便利店充当提货点,还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林庄主“更不务正业”的表现还在于,农场的生产他完全交给团队打理,自己一门心思扑在“沙拉吧”的门店上。

 

最初,林庄主在农场内开设了一家沙拉吧,一方面出售沙拉产品,另一方面帮助顾客采摘的蔬菜加工成沙拉。



慢慢地,他发现,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加蔬菜的采摘量,更会让大家对蔬菜品质产生极大的信任。于是很快,他接连在市区高端小区附近开设了两家沙拉吧。

 

在沙拉吧里,正常的售卖沙拉包括牛排等轻食尚产品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时候,这里都是各种各样的派对。



比如,林庄主经常组织亲子家庭活动,让小朋友直接用水培菜跟妈妈一起做沙拉。闲暇时候他还会亲自上阵,给小朋友讲述无土栽培的知识,然后教他们如何制作各种风味的沙拉。

 

林庄主认为:一个家庭的餐桌消费而言,小朋友才是真正的意见领袖。家长在每天买什么菜做什么饭的问题上,小朋友有绝对的决定权。因此,农场品牌的植入,小朋友才是最好的切入群体。



最终,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活动渲染,农场社区店运营后短短两个月,已经有超过五百位业主加入会员。农场的叶菜每斤售价将近20元,而自家蔬菜制作的沙拉出售,最简单的生菜也能达到每斤一百元的产值。


 小 结:

越来越多“不务正业”庄主取得成功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趋势以及行业竞争点的转移。

 

当农庄普遍重视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品质好,已经成为行业的隐形标配,而信任变成最大的痛点。这时,哪个农庄能够通过休闲的手段解决品质的“看得见”,即信任问题,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对于消费者而言,物质大丰富时代,产品的功能消费已经逐渐趋同,而融入场景的参与式消费,已经成为社群时代最受欢迎的玩法。换言之,未来农庄竞争,不是比谁农产品好,而是谁更会玩。

 

而对于整个农庄而言,未来的竞争核心,也将从讲究项目体验,向休闲生活方式转型。这种转型中,不仅考验庄园的运营,更考验庄主本人的休闲态度。


作者:徐一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