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不见面”纳税服务如何防控风险?给您支招

 定静虑得 2017-07-18




“不见面”是当前最有流行的纳税服务方式之一,简而言之,就是纳税服务告别“面对面”,税务机关提供远程、网络、移动等途径的纳税服务产品,满足纳税人办税需求。风控君非常赞同纳税服务不断简便高效,尤其是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科技实现“两减负、两防控”,即给纳税人和税务干部减负,同时,防范遵从风险和执法风险。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当下“不见面”纳税服务的主要情况,风控君还是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小故事:


1

江苏开通了特别的网上“旗舰店”——江苏政务服务网,说其特殊,是因为,“店家”是江苏省政府,而“商品”则是省市县65个政府部门所提供的7万多项免费的“政务服务”。江苏政务服务网已基本具备了“不见面审批(服务)”的支撑能力,能让老百姓“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  按照“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设综合服务旗舰店,拆掉“篱笆”、打通“围墙”,通过部门协同办理,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从而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的次数。

 目前,省级部门在线率达到99.4%,41个部门的1327个业务已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行”。江苏省国税局等18个部门以及13个设区市旗舰店已上线,“目前,80%服务事项都可在网上办理。”江苏政务服务网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则让痴迷于手机的“低头族”更感便利。三个渠道数据同源,服务同步。办件结果怎么到手?还要亲自上门取吗?答案是否定的。记者获悉,在政务服务网的服务过程中,EMS快递服务实现全覆盖。办事材料专人上门去,“件”办完了,也有人亲自送到手!


2

浙江省地税通过人脸识别查询个税业务是全国首个嵌入芝麻信用“刷脸”认证的应用,“人脸识别”的认证程序已在“个人纳税证明在线办理”、“支付宝缴纳社保费”等服务中推广应用。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掌上”办税服务让纳税人体验“云端”办税便利的同时,也引起税务部门对网络平台的个人涉税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浙江省地税局在诸多手机端办税业务中均采用了高强度的严格实名认证程序,“人脸识别”就是其中一项。浙江省地税局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在线验证强度,在“个人纳税证明在线办理”中,每一份自助下载的“个人纳税证明”都套有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完税证明专用电子章和验证码,以便相关机构验证。这也降低了因邮寄的纸质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误投、丢失而泄露个人涉税信息的风险。

3


 商场购物、银行取钱……这些日常业务“刷脸”“刷眼”都可完成。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走进大众视野。

  清晨赶到办公室,手捧滚烫咖啡,你是否会为无法腾出手去掏证件刷卡而发愁;晚上加班回到家门口,掏掏口袋,你是否会因为忘带房门钥匙而郁闷。有了人脸识别系统,这一切担心就不存在了,你只需要“刷脸”,门禁就能自动解锁,甚至还能根据你的心情送上合适的问候语。

  在智能商业领域,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逐渐在拓展。“到银行开户必须拿着身份证来验证身份,不仅耽误时间,也给一些行动不便者带来很多麻烦。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在线上就能完成实名验证。”未来,当金融、电信、政务服务、教育等传统行业搬到线上时,实名制验证就越发重要。在这些领域,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智能手机普及是生物识别技术的重要推动力。“刷脸”“刷眼”代替输入密码,可用于购物、支付。


远程人脸识别技术将成为解决“两减负、两防范”的有效途径之一

风控君认为,长期困扰税务机关包括其他政府部门的一个痛点问题是证明“你是谁”,而纳税人的难点问题是证明“我是我”。这两个问题不仅存在于纳税服务领域,同样存在于税收执法领域,或者说更重要的应用是在税收执法领域。

在大力推进“不见面”模式时,风控君认为应当同步考虑两种风险防范问题,这是内部控制举措,更是有效管理方法。比如,在快递送这个环节,如何确保收件人是纳税人或者合法的收件人呢?如何有效避免发生发票等凭证、执法文书被冒领或故意盗取等风险呢?

下一步,将“不见面”从办税环节推广到税收执法环节,甚至税收管理全领域,就更需要协同部署内部控制,有效控制各类风险的产生。

这里风控君结合以上三个真实故事,给大家支一招:通过远程人脸识别技术来有效采集和识别服务对象或执法对象的身份,并与各系统流程整合,在移送互联网场景下,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被记录、能跟踪、可评议,整个税收管理的业态就将发生巨大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