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新建生产基地,这其中既有传统燃油车企业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有新建新能源车企为首款量产车型做生产布局。 基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分布情况,GGII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选址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根据高工电动车研究(GGII)所对全国347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分布的不完全统计,按照传统七大区域划分,新能源生产基地分布最多的地区也是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数量达到171个,占全国总量的49.28%。 但这一排名并不是完全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吻合,说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选择生产布局的唯一因素。 图表1 我国七大区域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电动车研究所(GGII) 同时,各地区内部省份生产基地分布也并不均匀,通过对七大地区中各省份生产基地的进一步统计分析,排名前五的省份以及全国各省生产基地分布情况如下所示: 图表2 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分布数量排名前五省份
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电动车研究所(GGII) 图表3 我国各省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电动车研究所(GGII) 根据汽车工业生产布局需要考虑的区位、交通、人才、产业链、政策、服务配套等因素,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特点,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选址因素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 资源因素 资源是工业企业生产的必备要素,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而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土地、人才/劳动力资源。 土地资源是车企进行生产基地选址需考虑的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汽车整车制造需要大量平坦开阔的土地来布局研发中心、生产流水线和性能测试场地等功能模块; 二是整车制造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和产业链完备程度要求较高,企业需要吸引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选择在整车厂附近设址建厂,因而需要周边有大片的闲置土地或低成本土地供它的零配件供应商使用。 汽车制造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国内包括长安、广汽、上汽、长城、吉利在内的每一家自主品牌车企,研发人员均超过5000人,尤其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制造基础上衍生出对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的迫切要求,对高技术工人的可获得性又成为了汽车行业的选址和运营效率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因素。 同时,从成本角度考虑,生产基地选址区域还需有大量劳动力供给,且劳动力成本较低。 2 交通运输因素 交通运输条件也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布局一大关键因素,汽车制造企业所处的城市或工业园区内外的交通设施状况应具备便捷性。从北汽、上汽国内老牌汽车生产基地到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基地,无不分布在公路和铁路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 例如蔚来和FMC两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共同选择落户生产基地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十分优越。 图表4 蔚来、FMC南京生产基地交通区位优势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 |
|
来自: QuanLiRen2016 > 《汽车及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