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只弹一曲琴

 北斗书斋 2017-07-1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里想着的永远是百姓是富足和国家的安危。有这样胸怀的人,他的心境自然是常人难以揣摩的,甚至他的琴声也独特无比的,他有一个雅号,名为“范履霜”,这个名号是怎么得来的呢?


  相传范仲淹酷嗜琴,而平生所弹,只有《履霜》这一首曲子,所以世人皆称之为“范履霜”。李唐一朝,国力雄厚,兵强马壮,西域这块再次成为中华的一部分,伴随而来的是西域龟兹音乐,当时国人皆喜欢西域的音乐,羯鼓、琵琶成了流行的乐器,一直一来处于优势地位的琴就受到了冷落,虽然有不少大家在传承,但大势在那里,谁也无力改变,这种低谷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北宋,直到有一批文人赋予琴更深层次的内涵,琴才又一次走上巅峰,这其中就有范仲淹的功劳。


  弹琴不以技巧为尚,不以悦人为务,也不以多少为要,而是注重修身理性,自得其趣。琴不单单是琴,更是修身养性的圣器,悦己得趣,才是琴的本质。这是范仲淹的理解,并且他以他的一生作为实践,只弹了一首《履霜》,好与不好,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从琴中得到的乐趣只增不减,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每弹一遍,得到感受都是不同的。



  正因为此,同为文人琴家的朱长文(《琴史》的作者)对范仲淹特别赞赏:“君子之于琴也,发于中以形于声,听其声以复其性,如斯可矣。非必如工人务多趣巧,以悦他人也。故文正公所弹虽少,而得其趣盖深矣。”


  一生只弹一首曲子又如何?弹得精通才是关键,从中得到乐趣才是逍遥,我们弹琴也是如此,切不可好高骛远!


  附《履霜操》: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讲的是伯奇因后母进谗言而被逐,自伤无罪,清晨在霜地上徘徊,鼓琴作曲,因名《履霜操》。孝悌、忠厚、宽容、和睦是伯奇给后人最珍贵的东西,范仲淹在一遍一遍的弹奏中悟到了琴曲中做人的道理,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一生恪守这些优良的品德,做到了琴人合一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