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在中国22

 山佳国学谭 2017-07-19
106、何谓“和”?——传统文化在中国 
    中庸接着讲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正常的人在正常清醒的状态下,不可能没有喜怒哀乐,因为人可掩饰思想感情,但绝不可能没有思想感情。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有适度的节制,叫做“和”是“率性”的。
107、“中”是世界本源——传统文化在中国 
    中庸接着讲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就是世界的本源,人类的认识只能接近世界的本源,但是永远达不到的“中”的那一点。这一点是不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原定哪?我们的祖先真是智慧的无与伦比!
108、“中”制约下的“和”——传统文化在中国 
    中庸接着讲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说“和”是达到“天下之大本”——“中”之道的途径。只有通过在“中”制约下的“和”才能接近永远达不到的“中”,超出了“中”的制约,就是失“和”了。“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乐极生悲”,“哀”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祸不单行”。
109、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传统文化在中国 
    中庸接着讲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实现了“中和”天地各归其位万物繁衍生息。“致中和”是“和”随着“中”的制约而变化的,所以,也可以说世界的本源是“和”随着“中”的制约永远变化的过程。因此,只有“适中”那就是“和”,从而在哲学领域内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110、都是变化适中的过程——传统文化在中国 
    那么“和”是怎样随着“中”的制约而变化的哪?从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到,是“阴”“阳”在左右着其变化。如:冰在其是固体性质的那个“中”的制约下实现了是冰的“和”;温度升高为“阳”,冰的“和”失去了冰的那个固体性质“中”的制约时,冰就会失“和”了而否定了冰的固体状态,变化为水。反之温度下降为“阴”水又变为冰,水、气互变同理。整个宇宙同理,都是一个“阴阳变化适中”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