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我的医库屋 2017-07-19
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阅读:298次 页数:12页 2012-05-16 举报

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摘要,介绍临床上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不良的心理反应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控制应激情绪,克服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地接受救治。因此,作好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 关键词ICU患者,护理干预

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危重病人也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危重病人当时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他们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还可能遭受躯体伤残、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这些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因此,常产生许多心理反应。目前已有许多科学证明,免疫功能、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得免疫功能低下,促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影响抢救成功率。为了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医护人员在密切关注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随时对其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有效干预。

一、临床上ICU患者易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

1、紧张与恐惧

危重病人多突然起病,或突然遭受意外,或者在原来

1

1/12页

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加重,因此常表现极度恐惧和紧张,几乎所有的危重病人都会出现“死亡”这一观念,尤其是入住ICU者,多数病人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反应。入住ICU意味着病情危重,面对生命的威胁,病人自然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并且,ICU的特殊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医务人员不分昼夜的工作,各种监护和急救用仪器设施,全身各处连接的导线和导管使病人处于固定的体位,因此感到束缚和无奈。在经受有致命威胁的体验后,患者情绪极度忧虑,使他感到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其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在面临毁灭的恐怖和紧张之中。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认为某一特定的情形会对其产生威胁时的情绪反应,常发生于患者对病因、疾病转归和治疗效果不明确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危重患者只要神志清楚,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激惹性增高。重症患者住进ICU后,看到周围有各种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医护人员经常在身边给自己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既可能产生对自己疾病的担心、焦虑心情,又可能因

2

2/12页

受到加强监护而感到安全,故当病情好转后需要改变环境时,患者也可产生焦虑反应。

针对种心理反应,应为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及有关抢救设备,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安慰患者不要焦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忙而不乱,操作熟练,与医生密切配合,态度和蔼可亲,让患者感到我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在救护他,是可信赖的。

3、孤独与抑郁

危重患者产生焦虑的同时常伴有孤独。孤独是患者受到隔离或分离后感到失去有意义的联系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体验。ICU内的患者多数因急症入院,对入院后的陌生环境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且ICU与外界隔离,家属探视时间受到限制,医护人员与患者谈心的时间不多,因此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感。抑郁症状一般在住院中期出现,可见于30%的患者。由于患者常有孤独感,加之周围有各种抢救器材,故患者容易感到自己病情严重,对治疗没有信心,担心是否能好转,忧虑工作、家庭、生活,不愿朋友及同事知道其患病,对探视、治疗和护理多采取回避态度,严重者可萌发轻生念头。

4、愤怒与敌意

愤怒和敌意是个体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反应,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一个人的希望、价值、安全或自尊

3

3/12页

受到威胁时,就可能产生愤怒。这两种情绪可发生于患者逐渐知道自己的疾病时,也可发生的适应疾病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患者努力逃避或否认自己的患者角色,并认识到自己的依赖角色。依赖角色使患者感到无力或失落,同时无意识的产生愤怒和敌意。愤怒或敌意的程度取决于失落的程度。有些患者,尤其是意外伤害者,比较容易产生愤怒情绪。自感救治无望和自杀未遂的患者,常产生抗拒治疗的心理。

5、否认与逃避

疾病、损伤和住院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变化,使患者产生压力。每个患者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有些会接受变化,而有些则可能拒绝承认这些变化。否认是患者对疾病的心理防御反应,逃避是患者直接的行为反应。逃避有3种基本的应对反应形式,包括逃避并直接表达恐惧、逃避并不表达恐惧、逃避不伴有恐惧。ICU约有半数以上患者产生心理否认反应,多数在入室后第2天开始出现,第3、第4天达高峰。这些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急性症状初步控制后就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自己的病很轻,不需住院监护治疗。

6、期待与依赖

ICU重症监护的病患,由于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渴望生存,期望迅速康复,还有缺乏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所产

4

4/12页

生的孤独抑郁心态,很容易使其对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产生不同以往的期待与依赖的心态。这样的病人,在实际中常常表现出强化自己的患者角色,并且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对ICU产生了依赖 ,而对离开ICU缺乏充分的准备,故离开ICU时产生焦虑反应,表现出行为幼稚、退化,希望得到全面照顾。 7、无力感与绝望感

无力感是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对现状或即将放生的情况不能有效地影响或控制时的心理感受。无力感主要与下列两种因素有关,失去控制和知识缺乏。失去控制是指患者不能决定自己的照顾行为、社会活动或隐私,知识的缺乏是指患者对疾病及其对其个人和家庭的现在和将来的意义缺乏了解。无力感的发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情况有关,重症患者多数发病突然,不能很快接受患者角色,因此容易产生无力感。如果护理人员与之交流少,则无力感会加重。患者可表现为有敌意,喜欢讨价还价,或不愿遵从医嘱。

绝望感是个人对其未来生活产生负性期望的一种主观感受。使患者产生绝望感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资源两方面。内部资源主要是指患者的应对能力,包括自主、自尊、自立及自我完整性。重症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受损、生存目标受挫、与所爱的人分离,因而内部资源受损,产生一种内部的绝望感。

外部资源包括环境和环境中能帮助自己的人。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希望与他人的帮助直接相关。危重患者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不能有效地寻求他人的帮助或作出积极的反应。ICU对患者而言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因为其环境让患者感觉到自己疾病的危重,使他们产生无助和绝望感。另外,患者的希望水平还受医生、护理人员的影响,因为他们是决定其有无希望的关键人物,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失去信心且将这种情绪传递给患者,患者就更感到无助和绝望了。

8、冲突

慢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患者既惧怕死亡,又怕麻烦他人,因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动机冲突。伤残、毁容等患者,自我概念受到威胁,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怕失去工作,怕失去被爱的权利,因而产生既盼望早治疗又怕终生残废连累他人、既想接触社会又羞于见人的冲突心理。

9、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切琐事都需要别人帮忙。患病引起的软弱、被动、需要别人照料,有时也会引起病人的羞愧自卑感,有些疾病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忽视,或被认为威胁别人而需要隔离,常使病人感到自卑,

6

6/12页

如一些传染病等,有些病人认为疾病是对他们过去不良行为的惩罚而产生负罪自卑感。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和行为。 10、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内的患者意识清醒2,3d后出现的谵妄状态和其他病症,这些表现在转出ICU后3,4d依然存在。除了谵妄,ICU综合征还表现为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有调查表明,约有10%,20%心脏病手术患者会出现此综合征,且除非强调预防措施,患者在监护室里停留的时间越长,ICU综合征的发病率越高。 二、 护理干预措施及对策

1、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地面对不良疾病折磨,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浮气躁、情绪变化不定。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心平气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当患者一时失去理智。情绪难以自控而言行不当时,护理人员最好保持沉默。等患者情绪反应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

2、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并解释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环境刺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尽

7

7/12页

量减小监护以及报警器的音量,暂时不用的设备应关掉,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集中,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也可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当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床单、衣物时,及时给予更换,保持床单位的整洁。每个病床都应加床档,对烦躁不安、高热、谵妄、昏迷的病人,要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器具,以确保安全。其次,ICU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增加生活气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以及其它危重患者的恶化状态,也可根据情况改变ICU的探视制度,通过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有资料表明,家属探视不是造成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孤独。因此可适当地开放ICU探视制度。如对于一些气插或气切得患者,鼓励家属能够通过书信交流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3、 加强ICU的护患交流

如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背景和存在问题,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引起注意并协助解决,与此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8

8/12页

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对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病人,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合理使用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刺激性语言,并注意语言的情感性、道德性、语言环境和听话对象,使语言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4、注意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及护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交流过程中,首先,得体称谓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护士对病人的称谓得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人际交往活动的成败,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患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并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化,自然坦诚地与患者交谈,注意不要生搬医学术语,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同时,由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地域的不同,难免产生交流的障碍,在此需要护士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科学告

9

9/12页

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

到人们的行为”。如当患者的仓促提问难以具体回答时,护士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要支支吾吾,岔开话题,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疑心和绝望感。

5、加强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是指举止、行为、表情的沟通,护士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不仅能够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转换患者的不良心情,唤起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注意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言,当你倾听患者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总的原则应是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入到治疗过程中去,以有利于治疗过程为准。除了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非言语性的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就是其中之一,关键要带着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讲话时,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6、自尊心的维护

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裸露,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的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患者自尊。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衣。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或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皮肤)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患者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 7、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 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告诉患者只要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应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了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发生。 8、消除依赖心理

对即将离开ICU 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护士一方面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既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对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可以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直至完全撤机。呼吸机就准备在患者身边,一旦感觉呼吸困难,可以随时接上呼吸机,这样可解除患者的担心。

综上所述,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随着抢救护理科学

11

11/12页

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及重症患者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管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向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回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