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1965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1974年被任命为清远中医院业务院长。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葛根味辛、甘,性凉,归脾、胃经,功能解肌退热、透发麻疹、津止渴、升阳止泻。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又曰: “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名医别录》言其“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血”,又日: “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本草经疏》谓之: “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指出葛根甘凉,药性平和,善走肌腠而解表,可通过发汗,逐邪外出;还指出葛根具升散之性,作用部位主要在上在外,有向上提升的作用,可升阳止泻,解肌发疹·还指出葛根味甘性凉清润,能生津止渴。 邱老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熟谙各种中药的药性与功用,并用不同配伍方式发挥药物特定功效方面有深刻的体悟。他在临床中对葛根情有独钟,常常应用葛根 “解肌”、“升阳”及“生津”的三个主要作用,与另一种中药配伍,组成葛根二味方,运用于临床每每药简效专,立竿见影,下面举例说明邱老运用葛根的临床经验。
一、桂葛汤 - 散寒解肌 桂枝9g 葛根20g 该方源自《伤寒论》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邱老用于治疗风寒人里化热者,或平素阴虚内热,又外感风寒,颈项肩背疼痛,又咽干口燥,不耐辛温燥烈者。此方以葛根辛散发表解肌,借桂枝辛温增强解表透邪之力,又以葛根甘凉之性牵制桂枝温燥之弊。二者相伍,辛散力强,却无凉遏、温燥之弊,配伍得宜,散寒解肌力宏。
二、柴葛汤 - 解肌退热 柴胡12g 葛根30g 本方源自《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症见“目疼鼻千,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 发热伴微恶寒、头身痛、咽痛、口鼻干燥者。邱老常讲,邪在皮毛,急急辛散去之方可,若是由肌腠而达皮毛,则单是辛散尚嫌不够,须解肌透达才能使邪尽去。(伤寒来苏集》 日: “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 《温病条辨》: “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 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而葛根尤以解肌见长,解肌腠之邪独有奇功,柴胡则为少阳主药,最宜解半表半里之邪,两者合方,解肌退热,既能使肌腠之邪转从表解,又可使郁里之热得以透散,对于表寒化热人里者尤其合宜。一般用柴胡15g、葛根3og,两药重用以达解肌退热功效,柴葛侧重退热,而桂葛侧重散寒。 三、羌葛汤 - 散寒胜湿,止肩背痛 羌活15g 葛根30g 羌活辛、苦、温,散寒解表,胜湿止痛,主上行肩背,配得葛根以解肌,则胜湿祛邪之力倍增,用之治疗风寒湿邪痹阻颈肩背部经络而痛者尤宜。治风寒挟湿痹痛,此方优于桂葛汤,以桂葛偏于治疗风寒束表之周身痹痛,不若羌葛之散肩背经络之湿邪力专也。 四、升葛汤 - 升清止眩,且透疹 升麻10g,葛根30g 升麻辛、微甘,微寒,功能升举阳气,发表透疹,与葛根相配,相须为用,共奏升提清阳之效,治疗虚证眩晕属 《内经》所言 “气血虚.上气不足者”,每每数剂即效。二者相伍,升举清阳,具有升压效果,可用于治疗低血压。邱老认为 “在上则升麻葛根,在下则独活寄生”.即头颈肩背疼痛,加入升麻葛根,一方面解肌通络,另一方面又能引药上行直达病所。除此之外,二者还可发表透疹,邱老常用之于麻疹初期,疹发不畅,或透而复还者,往往收效甚佳。 五、桑葛汤- 清咽利头目 桑叶15g 葛根15g 桑叶苦甘寒,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经霜的桑叶长子清肃、下气、止咳。邱老常用此治疗外感风热、燥热之上感诸症,盖两药,均能上行清窍头目,但葛根以升举清阳、荣养脑窍为主,桑叶则以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咽喉及头目见长,二者相配,清轻宣扬,散邪升清,则头目清爽,咽燥自除。 六、苓葛汤 - 退热 黄芩15g 葛根15g 黄芩苦寒,人肺及胆、胃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配葛根可治上焦肺热,见身热、咳嗽、头身痛诸症。邱老亦用之治疗中焦胆胃郁热,症见脘腹灼热疼痛,或痛及两胁,伴口苦口干等。 七、连葛汤- 清热燥湿止泻 黄连10g 葛根20g 此方源于《伤寒论》葛根芩连汤,原方主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之协热下利。以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与葛根相配,善清人里之邪热,而葛根既能解表,又能透邪外出,还能鼓舞脾胃之气,健脾止泻。邱老选此方治疗湿热蕴结肠道之泻利,症见大便稀溏、臬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常与火炭母30g、凤尾草30g合用增强清热利湿止泻功效。 八、术葛汤- 健脾止泻 白术15g 葛根15g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泻,葛根能鼓舞脾胃之气上升以止泻湿盛。邱老治疗湿热泄泻首选连葛汤,而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则多选用术葛汤,并配伍其他的健脾利湿,益气升清之品,如组成参苓白术散,堪称妙用。 九、花葛汤-治消渴,排脓毒 天花粉15g 葛根2og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擅长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两药合用,能增强生津止渴功能,且善清胃热养胃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多饮,以及阴虚燥热之消渴。邱老临床治疗消渴患者,常以此方为主酌情配伍清热养阴生津之品,每获良效。两者相伍又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效,用于治疗痈肿疮疡之属热毒炽盛者,脓溃或未溃均可。 十、膏葛汤- 降压止眩,定头痛 石膏20g 葛根30g 石膏辛甘大寒,人胃经,功能清热泄火、除烦止揭。《药性赋》记载石膏“止头痛,解肌而消烦揭”,配石膏,治疗阳明气分热盛,壮热烦揭、大汗、脉洪大四大症状。邱老临床常用膏葛汤治疗胃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牙痛病。本方临床还用于治疗心肝火盛之实证高血压眩晕,以甘寒代替苦寒之龙胆泻肝汤,降压效佳,而无败胃之弊。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38.名医验方及临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