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九霄环沛 2017-07-19

小编此次西行,看到的古地名里最爆笑的就是一座烽火台——叫“了墩”,了墩现在是连霍高速上的一个休息站,也有同名火车站。这是个清代地名,最早见于《同治实录》:谕军机大臣等、何琯奏哈密现在情形,并请拨仓粮各摺片:何琯现派孔才等所部,分驻了墩等处。其余兵勇,驻扎哈城

 

了墩

 

当时小编爆笑一阵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了墩所在的位置,完全暴露在平坦的旷野之中,离最近的大城哈密要250多公里。想到此处,不禁头皮一阵发凉:那么在古代,当敌军来袭时,烽火台上的守烽人要怎么逃呢?或者更为残酷的问题是,按照规定,当敌军来袭之时,烽火台上的守将发完警报后能不能逃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跟王祥的生死有莫大的关联。

 

上回我们说过,关于唐代守烽人的日常,其实是有文献记载的。这本书叫《烽式》,唐代兵部编写的,但是唐本已轶失。然而!爱记笔记爱编书的宋人,替我们全文收录了《烽式》。这本北宋的军事宝典叫做《武经总要》。《烽式》里,通篇没有讲点完了烽火守将们要怎么办。那这一期,我们就来细细解读一下这篇珍贵的记载,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北宋 《武经总要》

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

 

凡边城堠望,每三十里置一烽,须在山岭高峻处。若有山冈隔绝,地形不便,则不限一数,要在烽烽相望。若临边界,则烽火外周筑城障

 

唐代的制度,每30里就要放一个烽,这是极其科学的数字。当然自然环境可不允许你这么平均,在西部特殊的环境下,有时候百里之内没有烽燧,或者靠得很近的两座土丘各置一座也都是可能的。玄奘从玉门关到白墩子见到王祥,就走了将近80里。

 

人虽然一天最多能走40、50公里,但是那是在我们魔都这种地方春游,十来度的气温,微风拂面。其实一出兰州一直到新疆,大片大片的荒漠盐碱地。玄奘当时离开的瓜州,你知道现在这块区域叫啥么: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0倍。人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素质极好的、习惯徒步旅行的高手,一天能走20公里左右。

 

唐代一里约等于450米左右,30里也就是13.5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一天能赶的路,比较适宜。前几篇都提到过,现在的连霍高速跟古代丝绸之路的通路高度重合,其实原因就在于西域的通路受水道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会出现烽驿相连的情况,烽火台边上也可以建驿站使用。虽然低级官员、平民和胡商都是不能使用官方驿站的,但是考虑到西域地广人稀的特性,民间的商贸往来,不优先选在驿站边住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清末  白墩子烽火台下的骆驼井驿站

摄影:莫理循

澳大利亚悉尼米歇尔图书馆藏

 

有驿站就有马,有马,敌军来袭逃跑就有希望,不然你靠步行指望在那个树都没有的地方躲过游牧民族,那简直是做梦,除非你是六娃。但是一遇到国家危难,光想着逃跑那肯定是叛变行为,不管如何都需要优先执行烽火台最紧要的任务才行——那就是放烟火。

 

唐代烽火台制度,白天放烟,晚上放火。烟火的多少和应灭次数,同敌情的严峻程度有关,没有特殊情况,则放平安火示意。安史之乱刚开始时,玄宗还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有哥舒翰驻守潼关防御关中,直到“辛卯之夕,平安火不至,玄宗惧焉。”平安火不至,就说明关卡或沿路烽火台已经被干掉了,西安在劫难逃。玄宗尚且身在安全的地方,他等待平安火的焦急心情,小编现在都能感知到,如果是如王祥一般在边关驻守着的,前后百里毫无屏障,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刻,巴巴地望着前面的烽燧等待平安火点起,是怎样曲折跌宕的心境啊。

 

唐代烽火示意表


敌人数量

白天

晚上

明灭次数

烽警

50-500

烟1

火1

3应3灭

500-3000

烟2

火2

3000-10000

烟3

火3

10000以上

烟4

火4

平安火

0

早晨烟1

夕阳火1

2应2灭

根据《烽式》和《太白阴经》整理

 

这是常规报警系统的举烽火规则,其实唐代还有一套密码系统,叫烽号,这个早已轶失,我们现代已经看不到了。烽号只有像王祥一样的烽帅或副帅可以看,其他的几名烽子是不允许看的。原因其实我们上回提过,因为烽帅和副帅是州县派来的杂任,是低级官员,比普通的丁役可靠。烽号超级厉害的,玄宗年间有一封敕令叫《敕北庭都护盖嘉运书》,就是命令盖嘉运利用烽号,调度天山、瀚海两军夹击突厥:“烽候若明,密与两军作号,首尾邀击,立可诛翦…”说了这么多,给大家看一下放烽火用的工具吧,虽然是汉代遗物,其实唐代的火苣跟这个差异也不大:


汉代  苣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让我们回到篇首的问题,放完烽火,守将们可不可以跑呢?既然《烽式》没有规定也就没有定论了。我们上面提到了烽火台边驿站里的马,其实他们也是有用的。一旦遇警,除了点烟火,烽帅还需要派一人火速骑马到州县汇报,而边境驿站马铺,平时只备两匹马,烽火台上剩下的6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写到此处,心中为王祥一悲。丝绸之路北道,粗略估计一下,有烽250座,每烽按6-9人算(文献有出入),合计1500-2250条人命。

 

现在再读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明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