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思明居士 2017-07-19


宋仁宗朝宰相陈执中爱玩“自曝”,而这源自其父陈恕。

陈恕是太宗朝副相,执掌国家财政工作十多年,业绩出众,多次受到太宗表扬。陈恕虽是小吏出身,没什么文化,可为人很精明,摸清了太宗的帝王心术:作为领导,不但希望部下能干,更希望部下忠心。而表忠心的手段之一,就是示弱于君王,有求于君王。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陈恕的大儿子陈淳很不争气,三十好几还不务正业,整天就知道和一伙官二代们喝酒、闹事、玩女人,三番五次闯下大祸。陈恕骂了好几次,儿子根本不听。陈恕无奈,只能一次又一次帮儿子擦屁股,同时严格控制儿子的经济大权,这才能稍微管住儿子。可一旦自己去世,儿子万一再惹事,没有了自己的照顾,搞不好就要被判刑了……陈恕思来想去,想出一招:自曝。

病危的陈恕上表给真宗,大谈特谈儿子陈淳如何荒唐任性、所交非人,几乎就是个一无是处的败家子。他主动提出,希望让儿子到边关从军,省得祸害陈家。宋真宗看了表章,大赞陈恕教子严谨,堪为百官表率,又告诉陈恕,你是副相,令郎怎么能够做卑贱的边关军校呢?他大笔一挥,任命陈淳为滁州司马,在陈恕去世后又将其提拔为京官。多年后,陈淳果然敛财贪污,犯下大罪,但宋真宗想到当初陈恕自曝家丑的情景,便将陈淳从轻处理。

这一切,少年陈执中都看在眼中,记在心上。

陈执中14岁时,父亲去世了。考中进士之后,陈执中出任小小的光禄寺丞。没有了父亲的庇护,陈执中要想从无数微末小吏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不过,他有法子。

当时,担任江宁知府的马亮在品鉴人才方面非常为人称道。当初,还是布衣一枚的吕夷简被马亮慧眼识珠,十数年后的现在,吕夷简果然官拜开封府知府,朝野上下盛传吕夷简圣眷深重,不久就会拜相。若能够得到马亮的品评,对陈执中的仕途绝对有帮助。

于是陈执中到处打听马亮的喜好,对其志趣和政见摸得一清二楚。准备充分之后,他前往江宁拜会马亮。马亮听闻是老友陈恕的后人,不得已拨冗相见。本以为陈恕的儿子必然也是个市侩之徒,不料陈执中的一番见解让马亮很是惊诧,他的志向抱负让马亮顿生爱惜之情,他对时政弊端的解读与意见更让马亮钦佩不已。马亮很激动,连连说“后生可畏”:数十年后,你必然位至宰辅,执掌天下!

回到京城,在同僚聚会时,陈执中故意提起江宁知府马亮。同僚们纷纷附和:这马大人可了不得,眼光实在毒,吕公当年还是布衣的时候,马大人就预言吕公可以为相,如今吕公眼看就要当上了!陈执中脸露微笑,假装反驳:应该没有那么神奇吧?同僚怒了:这事还有假?!陈执中很随意地说:“前几日马大人也说我日后可以当宰相啊。”同僚们顿时呆住了。

很快,“马亮预言陈执中日后可以为相”的传言就在京城官场传扬开来。每个人一见到陈执中就会聚在一起嚼舌头:瞧瞧,那就是马亮说以后会当宰相的那个家伙!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陈执中火了。

火了的陈执中开始受到朝廷的关注。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有才华的人,缺乏的永远是关注,尤其是来自领导的关注。备受领导关注的陈执中出任了梧州(今属广西)知州,担任地方一把手。

在梧州,陈执中一呆就是16年,青年和中年时代基本上都耗费在这里。开始的几年,陈执中很高兴,推行农桑,整顿弊政,打击豪强,行事雷厉风行,百姓一片赞誉。可十来年之后,陈执中沸腾的心渐渐冷却了。梧州太过偏远,京城不少官员被委派到岭南地区做官,都拒绝赴任。自己干劲十足,梧州的百姓是满意了,可百姓的掌声再大,也传不到朝廷,传不到君王耳中。如何才能改变现状,从偏远的梧州脱身呢?陈执中放眼朝堂,发现了一个机会。

当时的宋真宗已经50岁,膝下只有一子赵祯(即宋仁宗)。皇后和宰相等人都有心拥立赵祯为太子,可谁也不敢开这个口,因为宋真宗不愿意看到皇后和皇子在朝中势力大涨。

皇后和宰相不敢提,是顾及身份地位,陈执中就不同了:一旦提议,若宋真宗接受,自己必定成为皇后、太子的大恩人,青云直上只是早晚的事情;万一失败,惹怒皇帝,被罢黜掉梧州知州的职位,也没什么可惜。

于是,善于察言观色的陈执中密奏真宗,力挺册立赵祯为皇太子。陈执中不愧是才子,文章写得极好,他把设立太子的好处一一列举,把自己的用心良苦写得明明白白。宋真宗很感动,召集宰臣,把陈执中的密奏当场宣读。一个月后赵祯被立为皇太子。

陈执中终于脱离苦海,回到京城,出任右正言,成为一名可以弹劾百官的谏官。

一般谏官都会仗着可以“风闻言事”的权力,肆意打压异己,博取正直美名。不过,如此一来,陈执中刚直敢谏的名声是有了,皇帝对他也青眼有加了,可却把朝中权贵也得罪遍了。何况,假话说得多了也就成了真话,更不利于自己日后的仕途升迁。所以,陈执中的谏官生涯一反常态,非常低调。

不过,他也并非消极怠工不作为,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既可以获取美名,又不至于得罪权贵的机会。

在刀尖上起舞,美丽却危险。但是,陈执中做到了。当时,曹利用深受宋真宗信任,出任枢密使,权力很大。宋真宗去世后,骄横的曹利用不知收敛,公然挑战皇太后的权威,一些士大夫也不满刘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很生气,想扳倒曹利用,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当许多官员都攀附曹利用的时候,陈执中却敏锐地发现了朝局的走向:太后虽然是女性掌权,背后却代表着皇权,代表着正统的宋仁宗,双方角逐,最后的胜利者肯定是刘太后。

不久,曹利用的女婿卢士伦被任命为福建路转运使。卢士伦觉得福建偏远,不如京城繁华,不想去。曹利用就告诉宰相,福建潮湿,我女婿腿脚一向不好,如果因为个人健康问题而耽误了朝廷工作就不好了。他的理由冠冕堂皇,大面上过得去,宰相们也乐得做顺水人情,于是改任卢士伦为京东路转运使。

消息传开,许多官员私下里都议论,卢士伦腿脚不知道有多好,估计连续踢几场蹴鞠都没问题,可谁也不敢得罪曹利用。就在其他谏官畏畏缩缩的时候,陈执中再次挺身而出,站到了皇帝和太后这边,公开反对曹利用。他上表朝廷:卢士伦腿脚一向健康,必定是因为嫌弃福建路远而走曹利用的后门。福建、两广地区一向纷乱,民变数起,皆因官员不肯用心。此刻卢士伦走后门拒绝前往福建绝非小事,以后若人人效仿,岂不无人前去福建?那么,福建百姓的安康谁来负责?江山社稷何人管理?

曹利用和卢士伦自然恼恨,皇太后却非常满意,在朝堂上公开宣读陈执中的弹劾奏章。百官看到风向转变,纷纷附议。不久,曹利用被罢黜,最后自缢而死,陈执中则跃过龙门,短短数年间就从六七品小官升任为枢密副使,开始步入执政的行列。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陈执中很倒霉,担任枢密副使不久,西边的党项就发生叛乱,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自称皇帝,对宋朝连续发动进攻。陈执中揣摩上意、投机取巧在行,可统兵作战、运筹帷幄实在不行。不久,他被谏官弹劾,罢去职务,到山东青州担任知州。职业生涯再次面临挑战,但陈执中并未放弃,仍努力找机会东山再起。一两年之后,他又一次发现了机会。

沂州(今鲁南和苏北一带)地区的军官王伦率众叛乱,攻打州县,气势很盛。朝廷多次派兵围剿,击败王伦主力,王伦却改为游击战,到处流窜。地方官员多严防死守,只图自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管宋仁宗连番申斥,王伦仍然一再逃脱。身为青州知州的陈执中听说王伦流窜到了淮南地区,大喜,急忙叫来青州巡检,再三命令,务必抓获匪首。巡检疑惑了,王伦远在淮南,青州军兵如何抓捕?越界捕盗会惹出许多纠纷……陈执中不听,亲自带队搜捕王伦,从青州边界追到两淮,从两淮再追到江宁(今属南京),最后在采石矶附近,将王伦捕杀。

江宁知府很生气,到嘴的鸭子被人给抢了!可是几天后,江宁知府的一腔怒气化为乌有,反而连忙派人送信祝贺陈执中。原来,陈执中把王伦的首级献给了朝廷,宋仁宗见心头大患终于解除,大喜,当即任命陈执中为参知政事,重回朝廷,出任副相。

不久,庆历新政失败,陈执中升任同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陈执中拜相前后八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政绩,可宋仁宗对其十分信任,百官中除了极个别的谏官对他有意见外,总体来说陈执中的口碑还不错。主要原因,就是陈执中苦心构思,策划了一场拒绝女婿求官的大戏。

陈执中出任宰相之后,每天都有不少人来求官。陈执中明白,朝中个别言官对自己拜相非常不满,没事都要找事,因此这等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的事,现在绝对不能做。可是,前来送礼走后门的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下属,万一拒绝不当,得罪了人,那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如何才能够既拒绝他人求官要求,又给他人留有颜面呢?陈执中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妙招。

陈执中的女婿对自己的官职一直很不满,看到老丈人做了宰相,就怂恿老婆帮自己求岳父大人,给挪动挪动位置。女儿知道父亲的脾气,一直不答应。女婿无奈了,只好自己去找陈执中。女婿说得很委屈:身为宰相的女婿,如今却不过是个微末小官,传扬出去也丢了岳父大人的脸啊!陈执中一言不发,听女婿说完,才坚定地告诉女婿:“女婿啊,并非我不帮忙。只是,官职乃国家所有、朝廷公器,并非我家中的财物。若是我家中财物,那任你拿走,国家的官职却绝不能给你!”女婿苦苦哀求,可陈执中最终也没给他升官。

得罪了女婿,最多女儿受点儿罪。对陈执中来说,女儿和女婿哪里比得上他的相位重要?后来,但凡有人来求官,陈执中就自曝拒绝了女婿求官的事情。他总是很诚恳地告诉那些请托送礼的下属:“我那女婿和我的关系比你近吧,我都拒绝给他官职。官职乃国家所有,恕我不能私下答应……”那些下属四处打听,发现坊间果然流传着女婿痛骂陈执中冷血无情的段子。于是,行贿送礼走后门的人越来越少了,陈执中的名望也越来越高了。

宋仁宗听到这件事情,自然很开心。当时,不少谏官说陈执中不学无术,没有宰相之才,执政几年毫无作为。可谏官越是抨击,宋仁宗越是坚定地信任陈执中。为什么呢?有一次,宋仁宗向朝臣揭示了答案:自己如此信任陈执中,并非是陈执中当年建议立自己为太子,而是因为“执中不欺朕耳”。

对帝王而言,一个官员什么品质最难得?不是才干,不是见识,而是始终站在皇帝这边,不欺骗领导!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身处下位、地位不稳的陈执中,几番苦心经营的玩自曝都得到了丰厚回报。可当他风光无限、志得意满时,再玩自曝却使他遭受到了道德上的极大谴责。

宋仁宗皇祐年间,陈执中二度拜相。因为他力挺宋仁宗追封张贵妃为皇后,惹怒了朝中谏官和一些遵循礼法的士大夫,许多人纷纷弹劾他庸碌无能,但深爱张贵妃的宋仁宗没有听从。

一天,开封府接到奏报,宰相陈执中家中有人报告陈家一个丫鬟自杀而死。若是别的知府,听闻是宰相家中死人,即便有事也当成没事。可当时的开封府知府是仁宗朝以刚直著称的蔡襄。蔡襄早在庆历新政时就和陈执中不和,此时听说陈家死了人,非常关注,亲自带领仵作前去验尸。

陈执中早上听管家说府里死了人时,并没有在意,只是让管家报官府备案,省得丫鬟家里人来闹事,说完就匆匆上朝去了。不承想,散朝回府后,家中竟然戒备森严,满是开封府的衙役。陈执中叫来知府蔡襄,质问这是怎么回事。蔡襄很倔,告诉陈执中,女死者脖颈上虽然有勒痕,可全身上下也有不少鞭打痕迹,至于是毒打致死,做成自杀假象,还是因为不堪忍受毒打,无奈选择自杀,要等最后的验尸报告出来,再作定论。不过,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非正常死亡,作为陈府一家之主的陈执中难辞其咎,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到开封府接受传讯。

陈执中脸色阴晴不定,心中大怒,可还是强压怒火,一直等到蔡襄等人离开。

之后,陈执中叫来管家,详细询问丫鬟死亡的前因后果。管家支支吾吾不敢说,看陈执中实在不耐烦了,才吐露,丫鬟的死,其实正和陈执中有关。

十多年前,陈执中找了个姓张的小妾。张氏本是个歌伎,出身卑贱,却很有手腕,短短数年间就赢得陈夫人的信任和家中上下的欢心。后来,张氏生了一个儿子。陈执中晚年得子,非常高兴。张氏母凭子贵,在家中呼风唤雨,渐渐不把陈夫人放在眼里。陈夫人本是大家闺秀,又一大把年纪了,不想和张氏争风吃醋,就整天呆在佛堂念经,为夫君祈福。张氏看到陈夫人如此退让,便更加放肆,俨然以女主人自居。

陈执中到老才有一子,可这个唯一的儿子却体弱多病。陈执中很担心,就想再纳小妾以续香火,让管家到处搜罗合适的人选。张氏三番五次吵闹,凡是家中稍微有姿色的丫鬟全部被整,谁都不敢接近陈执中。死去的那个丫鬟,不过是前几天偶然和陈执中遇见,陈执中多看了两眼,张氏就醋意大发,毒打、羞辱丫鬟。那丫鬟不忿,遂自杀而死。

听完,陈执中沉默许久,询问管家,这一切是否对蔡襄提起,管家说没有。陈执中点点头,让管家传话下去,此事严禁对外人提起,即便提起也要统一口径,同时,要管家立刻找到丫鬟的家人,给他们足够银钱,让他们尽快离开京城。

很快,陈执中接到开封府传票,准时上堂。蔡襄询问丫鬟死因,陈执中一口咬定,是丫鬟有偷盗嫌疑,自己命人搜查,得到赃物,命令管家责打,丫鬟羞愤,自杀而死。

为减小影响,陈执中主动承担起了女仆死亡的罪责——事件起因如果是张氏忌妒、毒打丫鬟,即便丫鬟是自杀而死,张氏也难脱杀人之罪,陈执中作为一家之主,也难辞其咎。若丫鬟是因为偷盗而被责打,即便打死,也不过是下人失手,按照律法,主人家不过罚几贯银钱了事,对张氏,对陈执中,都是最好的选择。而只要宋仁宗对自己还信任,这点小事,不可能撼动他的相位。

可蔡襄哪里肯信。前日询问陈府家丁,回答都是张氏忌妒,责打女仆。才过去几天,陈府上下全都改口了,明显有猫腻。蔡襄找到担任御史的好友和翰林学士欧阳修,共同上书宋仁宗,要求皇帝下诏,三司会审,严查真相。

宋仁宗见几位大臣言辞激烈,无奈之下,只能组成专案组前去调查。专案组成员都是宋仁宗精心挑选的官员,那些成员和陈执中平时关系就不错。一番调查之后,专案组认定陈执中所说属实,丫鬟是畏罪自杀,宰相陈执中无罪。

蔡襄三人不接受调查结果,一再重新调查。事情从头一年的年底,拖到第二年的五月,宋仁宗接连派出三次专案组,三次都证明陈执中无罪。蔡襄等人更加生气,于是暗中组织人马,在陈执中家周围布控,严密监视每一个出入陈府的人。同时,蔡襄广派人手,到京城附近州县寻找死者的家属。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陈府管家给丫鬟家属送钱时,两人被跟踪而来的开封府差役当场抓获。蔡襄将二人秘密拘押,立刻展开审讯。后来,两人不得已交代了事情的真相。

蔡襄等人连番上表宋仁宗,列举了宰相陈执中三大罪状:陈执中与女仆有私,致使小妾毒打女仆致死,家声污秽,百姓嘲讽,有辱朝廷体统;在调查期间,陈执中上下其手,威逼利诱专案组成员,勾结宦官蒙蔽皇帝视听,一次次隐瞒真相,视国法如玩物,罪大恶极;陈执中一贯标榜清高,曾多次宣扬看淡富贵,准备退居养老,如今被御史弹劾,本应在家中待罪,可四月二十二日竟然再入中书,处理政务,明显是贪恋权位,足证其言行不一,欺君罔上!

一个岭南小官,站队正确官至宰辅,因一个小丫鬟瞬间被打回原形

宋仁宗看着雪片一般飞来的弹劾奏折,看着开封府呈交的详细调查结果,很是失落。朝堂上那个低眉顺目、谦虚谨慎的陈执中,究竟是真是假,是忠是奸?

他几番思量,最终下诏,罢黜陈执中宰相之位,让其到亳州担任知州。

一生以察言观色为做官宗旨,不遗余力迎合领导心意的陈执中,最终因为这件令人哭笑不得的桃色事件而在百官的唾弃声中落马,再也没有爬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