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帖时间|读米芾《法华台诗帖》、看同形三胞胎如何夺你眼球!

 蚌中沙传奇 2017-07-19


碑帖时间|读米芾《法华台诗帖》、看同形三胞胎如何夺你眼球!

米芾《法华台诗帖》 纸本 行书 纵29.8厘米 横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法华台。

坱圠有同色,雪

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

似登台。

赏析:

据考证,米芾的《法华台诗帖》写于1080年,而三年后的1083年,米芾留下了他学习圣教序的经典作品《方圆庵记》。由此似乎可以推断,这个时期的米芾都还在集古字的学习阶段,而从作品的笔法特征看,此时的他正处在对魏晋笔法的深入继承之中。

从整幅作品的大小(纵29.8厘米、横42厘米)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此幅作品中的每个字大小在3厘米左右,且大多数的字都呈纵势形态。

仔细阅读此贴,我们还会看到,米芾在书写此帖时,使用笔毫行墨的功夫已经十分成熟。我自己使用书时三号笔进行书写尝试,虽是3厘米的出锋笔,但实际上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笔毫。这三分之一,可能也正是米芾行书用毫的深浅。以此运笔,用毫端发力,笔身挺立,完全借助笔毫的弹性,进行挥笔运行,点画自然洁净,线条干脆利落。

碑帖时间|读米芾《法华台诗帖》、看同形三胞胎如何夺你眼球!

“坱”和“圠”的土字旁,同形反复

这不由让人想起苏东坡的用笔。苏将笔锋压得很低,偏锋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苏体笔画丰润、饱满,给人一种敦厚拙朴的感受,被其学生黄庭坚戏以“石压蛤蟆”的称呼。而米芾用锋,虽也在意将笔锋压低,以获得厚重的线条外形,但他更多的是利用笔锋的自然弹性,用锋上更注意中、侧互用,这使得米芾点画的线条更加圆劲、流畅,且具有丰富性的特征。

这种笔法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书写的各种动作上,如陡切、蹾切、蹾笔、甩尾等等,大量继承了二王,尤其是王献之的用笔特色(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尽述),使得整幅作品充满魏晋气息。

碑帖时间|读米芾《法华台诗帖》、看同形三胞胎如何夺你眼球!

“雪”和“云”的云字头、“仿”和“佛 ”的肆字旁,同形反复

我们知道,用笔才是书法的核心技术。一个作品的好坏,除了结构、章法、气息、墨色等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用笔的技术熟练程度。米芾以“八面出锋、风樯阵马”为其用笔特色,技术高超,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程度,赏之令人玩味。而书写此幅作品时,米芾才30岁。

碑帖时间|读米芾《法华台诗帖》、看同形三胞胎如何夺你眼球!

王献之《东山帖》,“叙”和“奴”两字的捺笔蹲点,同形反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中,采用了王献之那种“同形反复”的书写特征:相邻的同偏旁的两个字保持笔势和形态上的一致。“坱”和“圠”的土字旁、“雪”和“云”的云字头、“仿”和“佛 ”的肆字旁等等,这三组同形反复的情况,反复运用,笔势和形态基本类似,竟如三对“双胞胎”一样,在作品视觉效果上,得到了一种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