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方远图书馆 2017-07-19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民国时期,安徽合肥有一个叫张吉友的富商,祖上历代从政,到了他这代,时事风云突变,张吉友受近代新思潮影响,一改张家从政传统,变成了一名淡泊名利、专情于笔墨纸砚的书生。

此时的张家虽然不再从政,但拥有良田万亩,家境优渥,张吉友结交社会名流,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乐益女中,此学校建国后并入百年名校苏州市第一中学。

作为民初著名的教育家,张吉友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十分成功,他有四女六子,个个相貌出众、品学兼优、各有专长。

张吉友给子女们起名字寓意很深,四个女儿分别叫:“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六个儿子分别叫:“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

男孩名字都有“宝盖头”,意为要守住家庭,女孩的名字不沾染俗艳的花草气,都有“两条腿(儿)”,暗寓长大后迈开有力的双腿走向社会,从名字能看出张吉友对儿女们的期望。

四个女儿被称为“苏州四多奇葩”,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大姐张元和,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长相典雅秀美,衣着高贵得体,被封为“大夏皇后”,后嫁给昆曲界“传”字辈著名小生顾传玠,张元和亦是昆曲专家,夫妻二人被誉为一对天赐璧人。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二姐张允和,嫁给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二人携手留学归国,张允和八十多高龄出版《最后的闺秀》、《多情人不老》等书,续办家庭刊物《水》,名噪一时,和丈夫周有光更是伉俪情深,耄耋之年依然相敬如宾。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三姐张兆和,中国公学校花,温婉与典雅并兼,后来嫁给了当时不世出的文学奇才沈从文,此后,不离不弃地陪伴在沈从文身边,扶持着他天才般的创作事业,缄默地度过风雨如晦与太平盛世。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四姐张充和,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长年在耶鲁、哈佛等大学教授昆曲和书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后嫁给美籍德国人、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张充和2004年回国,先后在北京、苏州举办画展,九十多高龄的她身穿红底印花旗袍,在画展上清唱《惊梦》、《琴挑》等昆曲,惊艳全场,新闻报道说:“那是一个世纪的优雅,是不会再有的闺秀”。

女孩们如此优秀,再看六个男孩,虽然不如姐姐们引人注目,但也不逊色,他们中有作曲家、工程师、教授,五弟张寰和毕业于西南联大,子承父业继任乐益女中校长,最小的弟弟张宁和是我国第一任交响乐队指挥。

由此张家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而这“一门精英”也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更得益于他们的父亲张吉友。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可能有人会这么认为,这得益于张家的家境好,出身高贵,这点确实不能否认,但富家子弟不成器的例子太多了,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要不也不会有那句话:“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咱们看看张吉友是怎么做的。他本人洁身自好,从不玩纸牌,烟酒更是一点不沾,唯一的爱好就是藏书,张家的藏书在苏州很有名气,张吉友的旧学功底十分深厚,工诗词、擅书法,对昆曲也有研究。

张吉友对子女别的方面约束极严,但家里的藏书随便翻阅,而且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爱好,他从不加以限制,也不刻意定位。

张元和、张允和后来都是昆曲专家,在她们小的时候,就扮演昆曲里的各种角色玩耍,张吉友笑呵呵地观看,张兆和不喜欢,他也从不勉强。

这个家族被誉为最后的文化贵族,儿女俱有专长,看何为家教有方?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张吉友请了很多有名的教师在家教授子女,不同于一般的家庭教育,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甚至比学校还严格,每节课五十五分钟,课间休息五分钟,有工人摇铃报时。

并且张家的家教礼数极其严格,举个例子:有客来,孩子们要站在客厅规规矩矩地打招呼,佣人们端着糖果盘子上来,孩子们要安静地依次退出,不能有小孩当着客人面闹着要糖果的事情发生。

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但无论儿子、女儿,张吉友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带他们出去散步,讲苏州古迹,讲历史故事,品地方小吃,晓人生道理。

在如此儒雅高贵和自由良性的家庭教育下,张家的九个孩子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有副传统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好的家风会春风化雨,好的教育更会润物无声,张吉友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成功的,也值得很多父母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