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风莲韵丨荷花、睡莲与历史文化

 NGC1952 2017-07-20



荷花、睡莲与历史文化


荷花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历来受到人们的热情关注,因此也赋予她丰富的别称,如荷华(《诗经·郑风》)、芙蕖(《尔雅·释草 》)、芙蓉(《离骚》)、夫容(《汉书·子虚赋》)、朱华(魏曾植诗)、泽芝(《古今注》),水芝(《本草经》)、君子花(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宋张耒诗《鸡川子·荷花》)、水芙蕖(《三才图会》)、水华、芰荷(《本草纲目》)、水云、水旦(《群芳谱》)、六月春 (《类腋辑览》)、净友、静客(《三余赘笔》)、玉环 (《北梦琐言》)、草芙蓉(《采芳随笔》)等。


荷花


睡莲


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清香,故认为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所以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均坐于莲花之上。佛教喜用莲字以求高洁典雅,古称佛寺为“莲宇”,僧人的住房为“莲房”,放   佛像的佛龛称“莲龛”。但佛教中所指的“莲花”,还包含了同科睡莲属的睡莲。


释迦摩尼佛像


在我国,荷与莲混称已经形成习惯,但追溯历史可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荷”最早见于宋代浙江陆佃著《埤雅》:“荷,总名也”,宋代以后的书籍也大都用“荷”代指这种植物各部分的总称。因为我国习惯在单音字后面加上一个字念起来比较顺口如“筷子”、“梅花”等,因此在“荷”后面加一“花”字,用“荷花”两个字代表荷的全株或整体而不是单指荷的花朵。“莲”字早在《尔雅》中就有说明:“实为莲”,即荷的种子称为“莲”。


莲蓬、莲子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把荷花和睡莲的花统称为“莲花”。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绿的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澳门区旗


这朵“莲花”我们不必去探究它到底是荷花还是睡莲。但由此可见,无论荷花还是睡莲,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它们不仅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象征和平友谊的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