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天华的故事:蹈海志士陈天华(9)

 liuhuirong 2017-07-20


  七、蹈海殉国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便是陈天华。

   陈天华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 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 布了《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这个“取缔规则”,试图通过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束,强迫他们遵守清政府的法令,禁止他们从事革命活动,限制其集会、结 社、言论和通讯自由。这个规则是专为中国留学生订立的,并把中国与已成为日本保护国的朝鲜相提并论。因此,它不仅表明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勾结,镇压革命运动 的用意,而且是对中国国权的侵害,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规则颁布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纷纷集会演说,撰文抗 议,停课罢学,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这个规则。但是,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要求置若罔闻。在这种形势下,留学生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有的主张全体回国,有 的主张忍辱负重,继续在日本学习。在这紧要时刻,中国留学生总会负责人又纷纷卸肩甩手,放弃领导留学生斗争的责任。同时,有的留学生行为确实不太检点,给 日本诋毁留日学生提供了借口。

  面对这种局面,陈天华忧心如焚。他有着湖南人特具的倔强性格,又有极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同时,陈天 华十分愤慨,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剥我自由,侵我主权”。但是他也看到,留学生中确有金邦平那种以留学为谋求利禄的终南捷径的人物,也有“学问末事,私德先 坏”,一再受到外国人士讥评的败类。鉴于留学界的现状,他唯恐留学生们不能一致行动,故而对这场酝酿中的反对“取缔规则”运动,没有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 宋教仁等请他撰写文章以资号召,他回答说:我不能徒用空言来驱人发难。到了1

  1月26日,日本学校又张贴了限令中国留学生在29日以 前呈报原籍、住址、年龄、学历等情况的布告。愤怒的留学生纷纷主张罢课、退学。陈天华恐怕罢课导致的后果极为严重,所以颇不赞成。不过,他觉得事已如此就 只有全体一致,坚持到底,万不应互相参差,给日本当局留下口实。出乎他意料的是,从12月4日起,就读于日本各校的八千六百多名留学生同心同德,先后集体 罢课。这一消息,使他不胜惊喜:中国留学生果然能团结起来,一致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伟大的人民!

  自从 1903年,陈天华被清政府派到日本留学,拒俄运动中,因痛恨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开始走向革命,他写下了著名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唤醒国人投入革 命,拯救中国,他也因之被誉为“革命党之大文豪”。之后,陈天华回到国内,与黄兴等人组织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他又东渡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与此同 时,他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参与组织革命政党,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员。陈天华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警醒国人,激励大家的斗争勇气。蹈海之前,他写下了 3000多字的《绝命书》,告诫留学生“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不要忘记在“取缔规则”事件中所蒙受的耻辱。

  作出蹈海的决定,陈天华 的心是坚定的。生长在民族沉沦的悲惨年代,他多次目击山河破碎、黎民遭殃的惨剧,多次悲愤填膺、痛不欲生。如今能以一死报国,他认为是死得其所。他觉得, 要是“放纵卑劣”四字仅是日本文痞强加给中国留学生的,那么也不必去与他们计较,可是这是日本政府对中华民族的污蔑,加上留学生中对于此“取缔规则”意见 不一,让陈天华为留学生的未来深为担忧。为了使留学生们了解他蹈海的原因,他写下了《绝命书》,决然蹈海。在《绝命书》中,他声明,他不是为“取缔规则” 问题而死的,对于“取缔规则”问题他主张可了则了,切勿固执。他身投东海,是为了使大家有所警醒,以实际行动除去“放纵卑劣”四字,而实行“坚忍奉公,力 学爱国”八字,卧薪尝胆,刻苦求学,以振兴中华民族。如果大家日后还纪念他,就切勿忘记他今日的遗言。为了在与世长辞前最后一次向同胞们宣传革命道理,他 在《绝命书》中又写下了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意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孙中山的影响后,他对民族问题所持的较为正确的认识。他指出,在宣传革命时,他 注重的是政治问题,而不是民族问既,反对倡言杀戮满族人民的野蛮的“复仇论”。他认为,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朝政府,然而在革命之际,如果满洲贵族“果知 天命”,即最终放弃统治权,尚可给予优待,而满族人民则可以成为与汉族人民平等的国民,决不能对满族人民进行仇杀。写毕约3000字的《绝命书》,陈天华 又给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写了封短信。在信中他反对某些干事在此关键时刻引身而退,要求他们尽力维持,领导好这场反对“取缔规则”的群众运动。接着,他又 给湖南留学生留下忠告,要求来自家乡的亲人都成为尽义务、守秩序的国民。

  陈天华蹈海殉国的消息传来,如巨石投水,立即激起了巨大的波 浪。追悼会上,留学生们痛哭流涕,人人悲愤填膺,有的甚至想和陈天华同死。在这一事件的刺激下,开始出现了集体返国的行动。陈天华蹈海的第六天,就有 300多人背起行装回到了祖国,其后又陆续有几批人回国,总数达到2000人左右。通过这场斗争,日本政府也不得不作出让步,表示暂缓执行规则。原来日本 政府一直不肯承认的留学生会馆,也取得了合法地位。三个多月后,另一位湘籍留日学生姚宏业,因创办中国公学受到阻挠,也效法陈天华,在上海投黄浦江自尽。 为了弘扬他们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湖南同盟会会员禹之谟等发起了公葬两位烈士的活动。

  八、警醒国人

  陈天华蹈海 殉国后,《民报》第二期因此意外延迟到1906年1月才出版。这期《民报》主要刊登了陈天华的遗像、《绝命书》、《致留日学生总会诸干事书》,宋教仁撰写 的《烈士陈星台小传》、《陈星台先生绝命书跋》,12月16日留日学生公祭陈天华的祭文,续刊了陈天华的《中国革命史论》第2章第2、3、4节,并从这一 期开始分7次连载他未完成的小说《狮子吼》。该期《民报》出版后,全国出现了悼念烈士、声讨帝国主义和清朝反动政府的新浪潮。留日学生革命刊物《洞庭 波》、《汉帜》等也先后刊出诗文,表达对陈天华的哀悼和对清、日政府的愤恨。由于国内和留日学生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抗议声讨,也迫于国际舆论和本国各政党之 间的相互攻讦,日本当局最后不得不对“取缔规则”中不少条款作出新解释,承认中国留学生提出的一系列正义要求。陈天华以自己的死警醒了国民,回击了日本帝 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他不长的革命历程中,他以报刊为阵地,拿文章作武器,唤醒民众,声讨国内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进和以后辛亥革 命的爆发在舆论宣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天华的报刊实践活动也构成了他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他以自己出色的报刊宣传赢得了当时人们和后人的很高评 价:“故虽东京,发刊此种杂志致宣传反清革命刊物之数不下10余种,就中最有功于革命者为四川邹容、湖南之陈天华两人。”陈天华的早逝,也无疑给中国同盟 会在宣传、组织上造成了重大损失。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和“革命党之大文豪”,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前编将他生前出版的宣传手册和发表在相关 报刊上的文章收集整理,集结为《陈天华集》,作为研究其生平和思想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陈天华的家乡湖南,人们获悉陈天华蹈海的消息 后,群情更为激愤。在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等人的组织下,湖南的教师、学生举行了追悼大会,莅会者达2000人。5月29日,长沙各学堂的教师,学 生及其他群众共约10000人,分成两队前往岳麓山。一队由禹之谟等抬着陈天华的灵柩为前导,在朱张渡横渡湘江。一队由宁调元等抬着姚宏业的灵柩为前导, 在小西门渡过湘江。送葬的学生身穿白色制服,高举旗帜、挽联、祭帐,唱着哀痛的挽歌,缓缓地向岳麓山前进。送葬队伍长达10余里,从长沙城里远眺,仿佛整 个岳麓山都披上了缟素。慑于群众的声威,湖南官府派出的巡警等都呆立路旁,不敢干涉,其中有些人也为烈士的精神所感动。灵柩运抵墓地后,举行了公葬仪式。 禹之谟等介绍烈士事迹和此次公葬的意义。人们提议为陈天华铸一铜像“以志不朽”。这次公葬,实际上成了湖南人民反对清朝统治的政治大示威。

   陈天华的著作也在全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由于革命党人的大量翻印、散发,也由于清朝政府的严厉查禁,《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浙江金华有个名叫曹阿狗的龙华会员,曾到处公开演讲《猛回头》。金华知府杀害了曹阿狗,还张贴告示,声称对读《猛回头》者杀无赦。结果官府越是严禁,人们 越是想读这本“禁书”。很多人还辗转托人到上海购买,使《猛回头》在浙江一带传播得更加广泛。由于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努力,《猛回头》、《警世钟》等著 作,在湖北等省的军队中也更为流行。晚上或士兵出勤时,打入军队的日知会会员便秘密地将这些革命读物放在士兵的床上。士兵们对这些通俗易懂的革命宣传品, 都视为至宝,不少人还大段地背诵《猛回头》中的唱词。他们的思想、言论也有了明显改变。到后来在湖北的军队里,特别是新军中,《猛回头》、《警世钟》等书 籍几乎人手一册,而1911年10月参加武昌起义的新军官兵,可以说人人都阅读过或传递过这些书籍。可见,大造革命舆论的陈天华,对于推翻清朝统治、埋葬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确实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还应该指出的是,陈天华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不仅教育了一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而且对不久后踏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直到今天,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名著,仍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值得参考的好教材。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道警钟鸣?”陈天华,中国人民昏睡未醒之际奋力撞击警世洪钟的打钟人,同革命军中的“马前卒”邹容一样,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最杰出的革命宣传家。这已经是历史的定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