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抛家弃子,他披上“死” 字旗,这样做,是为……

 秦岭之尖 2017-07-20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81岁,她的怀里,是一包从怒江边上带回来的土,那是她父亲坟头的土。她在母亲的墓前,她哭着说“娘啊,我把爹爹带回来了……”

 

她的父亲,刘堃然,山东蒙阴县人。

 

1937年,日寇侵入山东,在齐鲁大地上尽展残暴之相,许庄惨案,凤凰店惨案,济阳血案……多少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被他们残忍杀害

目睹着这一切的刘堃然,只有一个念头,杀死鬼子,把他们从我们的家园赶出去!

1938年日军占领蒙阴城后,他毅然决然的离开家乡,前往西安黄埔陆军学校学习,当时,刘堃然的小女儿才两岁,还记不得父亲的样子。

 

1944年,刘堃然已跟随部队在滇西战场杀敌三年。 3月,滇西抗战大反攻即将打响,准备渡过怒江。为了侦察日军阵地,已是副营长的他带队过江,却在腊勐遭敌人射击,身负重伤后不幸牺牲,年仅27岁。战友们把他安葬在怒江东岸的一个小山头上。

抗日胜利了,鬼子终于被赶走了。可是,他,却永远的留在了怒江之巅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他的妻子,在几千里外的家里,艰难的拉扯着四个孩子,憧憬着战争结束,一家人从此团聚,过上安定的生活……

终于等来了鬼子投降的好消息!

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却迟迟没等来他的任何音讯。

 

刘堃然,你在哪里?是生是死?多想告诉你,你看,孩子我已经拉扯大了,她们天天盼着爸爸回来,期盼着早上一睁眼爸爸就站在床头;

你看,孩子成家了,

你看,我越来越老了……

从满头乌发找到白发苍苍,至死,刘堃然的妻子也未等到自己的丈夫。又怎知此时他的坟茔正孤寂地伫立在松山对岸。

 

当志愿者辗转联系上他的小女儿时,当初懵懂的小女娃已是耄耋之年。

此时,这位为国献身的民族英雄,已在怒江之巅孤独地守望了73年,才等来了自己的骨肉,来带他回家……

 

当日寇的铁骑踏进华夏大地,当我们的祖国山河破碎时,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中华儿女抛下幼子,离开爹娘,为保卫着祖国的河山浴血奋战。

这面“死字旗”是一个父亲送给即将上战场的儿子的!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四川安县,王建堂的父亲伸出颤巍巍的双手,为即将出征的儿子披上“死”字旗。

当时的中国在对日战场上节节败退,抗日战争已经到了最艰难的阶段。战场就像是一个绞肉机,上战场就意味着死亡。

谁家老父愿意亲手送儿子去战场,眼睁睁看着儿子去送死?!然而日本人都打进家门了,没人可以退缩!

王建堂先后四次负伤,每次都是用“死字旗”包裹伤口……

战争,使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破碎不堪!多少人,为了驱除日寇而慷慨赴死,战死他乡,至今未能魂归故里!

 

无数个王建堂、刘堃然,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的一个个毫无生气的名字,更不是某些抗日剧里造型时尚,风花雪月的男女主角……战争的硝烟已渐渐远去,但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在劣势的环境中嗜血苦战,坚持了战斗,直到胜利!


勿忘英雄,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