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高悬在空中的宝葫芦,成为该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游客流连观赏的去处。可你是否知道它的寓意,是否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是否知道它有多少人们不知道的秘密? 大家留意涉及医药题材的古装影视剧,会看到药店诊所常悬挂着药葫芦。如果是40后、50后的老年人,就会肯定看到过中医诊所、中药铺外面悬挂的药葫芦。小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长大后从大人们的言谈中、阅读的书籍里才弄明白其中的涵义。药葫芦是中医诊所、中药铺的“招牌”,“悬壶”指代中医,“悬壶济世”彰显的是大医情怀。 “悬壶”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比“杏林”的故事更早。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小官。在他管辖的市场里有一个经常悬挂药葫芦卖药治病的老翁。这老翁卖药治病有个特点:“不二价”。而其药物神效无比,只要是花钱买了他的药,不管什么病,无不药到病除。壶翁的“生意”非常好,“日收钱数万”。 虽然壶翁赚钱这么多,可是从不见他消费,他将钱全部施舍给了“贫乏饥冻者”。 有一天费长房偶然见这老翁,白天卖药治病,傍晚市集人散去后,钻入到葫芦中不见。料知老翁非凡人,置备酒肉欲恭敬结交。老翁知其意图,领其进入壶中。费长房睁眼一看,但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泉水淙淙,此乃仙山洞天,非人间可比。费长房拜壶翁为师,潜心学方术十数日。壶中十数日,世上十余年,费长房尽得其所传。出壶之日,壶翁嘱其行医济世,普救苍生。从此,费长房弃政从医,悬壶济世,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匡济生民,成为远近闻名的良医。 佛度有缘人,能与神仙交往的自然不是凡人。壶翁在集市散后跳入壶中,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唯独费长房能看见,绝非偶然。况且壶翁在集市上卖药不是一天两天,在很长的时间里费长房都没有发现,偶然在这一天被发现,显露着奇异。这说明壶翁在观察费长房,觉得他“可教”,才在他的面前显露真身,将其引于壶中,传其衣钵。 壶翁的葫芦是宝贝,装着治病救人的药物;太白金星的葫芦是宝贝,存放的金丹能让人长生不老;铁拐李的葫芦也是宝贝,里面装着“灵丹妙药”周游江湖,治病救人。揭去神话的面纱,葫芦不仅是行医卖药的“招幌”,确实还有不凡的功能:用它保存药物要比其它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同时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能医治很多疾病。 如果把“悬壶济世”拆开来解释,“悬壶”一般是指高明的医术和品德,“济世”就是有益于世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高明的医术和品德来使世人受益。“悬壶济世”彰显的是大医情怀。医者仁心,学医者必须先修医德,再学医技。学成后行医,以医技普济众生,才会为老百姓接受称道。过去郎中行医,之所以用葫芦当招牌作标志,一方面是表示自己的行医目的是“济世救人”,另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医技高超,足以能治病救人。 “悬壶”的故事记载在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里。由于《后汉书》是官方正史,因此有绝对的权威,流传甚广。虽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如果揭掉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翁与费长房不仅是当时而且是乃至后世,人们所尊崇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苍生大医。历代的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为贺。诊所、药店悬挂药葫芦不仅是作为中医的招牌,更是作为行医者的道德规范。“悬壶济世”既是为医者的宏愿,也是天下苍生对医者的期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