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263期】

 李静曦 2017-07-20

今日练习



周某,男,24岁。


患者发高热,头痛,身疼,胸中满闷,恶心,不欲饮食。曾以安乃静注射治疗,注射后汗出较多,但发热却不退,持续在39℃ 上下,有时呕吐,梦中呓语。脉浮数,舌苔白腻。


服三仁汤后发热未消,而体痛不可耐,脉转濡数,舌质红,苔黄白杂腻,面色红赤,口渴思饮,足冷,尿黄,大便不干燥。


处方:__汤。一


服药仅一剂,则热退痛止,诸症迎刃而解。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中药治疗秋季下痢【262期】


上期原医案


张某,男,35岁,木材公司木工。


感冒半月余,每日上午十时许,恶寒发热,寒多热少,骨节酸楚,至子夜汗出热退。次日依然,周而复始。


服解热止痛片得汗出,汗后仅可舒快一时,继而又热。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微有恶心,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红少苔,脉象沉缓。


患者素体健少病,病后上班依然,虽纳呆恶心,以其脉不弦、口不苦,知邪未入少阳;且从清便自调观之,更未进入阳明,可见正气尚足,邪仍羁留于太阳。


以其势不盛,不宜峻剂发散,拟桂麻各半汤小发其汗。


麻黄7.5g,白芍6g,甘草4.5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大枣5枚,一剂。


二诊:药后全身汗出津津,恶寒发热止,胃纳增加,惟劳动时汗出,此病后气阴虚损也,改用生脉散加味治之。 (闫云科医案)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各家论述


胡希恕:如果这个人面色反有热色,热色就是红啊,面色缘缘正赤啊,要是这样的话这个病还不是要好的。为什么呢?


这个古人有个名称,叫做拂郁在面,阳气拂郁在表嘛。所以这还是表没解的一种证候,表热它出不来,所以人这个脸发红。人不得小汗出,要一得小汗出就好了。


而且病人的身体呀发痒,要出汗它出不来,那么水份含在皮肤里头,人发痒,你问问他准痒。那么这样子所以他用小发汗方,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