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城造园丨造一泓触动心灵的水景,其实并不简单

 舞者是我 2017-07-20

水,园林之魂。


有水,方有桥、榭、舫,方有“微风皱罗池,春雨碧枯榕,凭栏听鱼戏,杆亭忘凡尘”的从容情怀,方有“美人凭栏倚微风”的无尽风情。


古时,园林也被称做“园池”、“林泉”,足见水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一勺则江湖万里

 意蕴东方哲学的无声诗


世间的美,皆不能离开其孕育的土壤而单独地鉴赏。


中国古典艺术是写意的,讲究的是“咫尺之地能瞻万里之遥”。国粹京剧中,一根鞭子,就是神俊坐骑,一面旌旗,就是万千将士。



对于园林而言,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中国园林的美,就应该同中国画和中国诗相结合。再震撼的画面都能在一两句诗句中、一幅中国画中得到展示。


蓝城认为,中式院子就是文人独有的书卷气。你以为只是简单地赏景,无关风月,其实不然。园林的构建极类古诗词,看似字字朴实、浑然天成,其实都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


苏州艺圃 | 图片来源网络


如苏州名园艺圃中的水景,水不在深,清澈透亮,朱鱼翠藻,有心无意,师法自然。


园林中的跌水、游鱼就如同诗句中的用字一样,字字锤炼,彼此呼应,成为难得的佳作。




 山水有清音

 一幅绵延不绝的有声画


在江南园林中,理水动静皆宜。动则有河、溪、涧、泉、瀑,静则有湖、沼、池、塘、潭。



无论动或静,居于此人们皆能聆听自然之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整座园林,仿若一副生动的有声画。


无锡寄畅园 | 图片来源网络


在以水景闻名的江南园林中,始建于明代的寄畅园不可不提。其园中有一涧,总长36米,深1.9米至2.6米,宽从0.6米至4.5米,全用黄石堆砌而成。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原名悬淙涧,又名三叠泉。清末举人许国凤为其题名“八音涧”,赞其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创造出“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意境。



士大夫的园林中,往往在池水之中广种荷花。夏季盛开之际,密密匝匝,一片碧绿,其叶、蕾、花、果各展风姿。适逢暴雨,雨点敲打荷叶,清脆作响,微风拂面恍如淡泊清雅的人间仙境。


拙政园 | 图片来源网络


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就是这么一处赏荷听雨的绝佳境地。阁前有平台,两面临池,池中满种荷花,春夏为赏荷观花的最佳时节。即便到了深秋之时,荷叶残败,若在阁中听雨,也有另外一种唯美意境。其名留听阁,亦取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借有声而入无声,由微喧而入静思之境,亦复何求。





 一园藏风华

 匠心独运的理水之法


《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

……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便突出了流水寻源的趣味与古意。



蓝城中式庭院的理水之法,不拘于形,或在蜿蜒中曲行,或在开阔中沉静,寻己之道,安然自得。唯有懂得人生的滋味,方能品得这水之妙处,才算品得这园林的匠心。



“小园宜聚”,也是蓝城中式院子的理水原则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址空间的缺陷。因小园不能以体量取胜,故以表现天然水景情趣为重,并巧妙处理水的来龙去脉,形成“疏水若为无尽”的意境。



从十里风荷的荷池,到江南里的叠山理水,她们的美只一眼就让人倾心,让人销魂;再一眼,既觉亲切又觉遥远,仿佛一位绝代风华的女子从前世走来,今生化作一处美好,对著今人欲说还休。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精致的蓝城中式院子,润养的是一颗高洁的心。在一方庭院中,凭借理水雅致营造出的空灵、清远、静穆、深邃、幽僻之境里,林林总总的思绪此起彼伏,如同花开花落一般风淡云轻。



-End-


※除标注图片外,其他均为蓝城团队所打造的中式别墅景观实景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