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得的,不过是中产阶级病

 卜君心 2017-07-20

好报原创作品,作者:刘磊(好报专栏作家)



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越是不停地用外在的事物去定义自己

中产阶级病


有篇文章曾在各大平台广泛流传,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题目叫“一个中产自曝账单,年入70万不够用”,内容主旨在题目里就已经说的很明白,讲一个年薪70多万的家庭却几乎存不下钱,女主人坦言自己活的很累,却也无可奈何,然后继续死撑的故事。


此文一出,无数人留言鄙视,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更有些喜欢开玩笑的看官说这姑娘别再是出来低调炫富的吧?正所谓无形装逼最为致命嘛。


大家的评论先放一边,让我所惊讶的,则是竟然真的会有人心甘情愿的从众到这个地步。


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在此,我先解释一下“从众”这个词——我个人理解,从众的这个“众”并不是笼统的指普罗大众,那没有意义,而是指某一个团体——无论是屌丝,白富美,高富帅,精英阶层或灵性团体,只要一个人甘愿扔掉自己,奋不顾身的、坚定的非要往某一个团体里靠,用团体的标准来取代自己的真实感觉,那么便都可算作从众。


而文中的姑娘,从一开头就忐忑不已的自问,自己“是否真的跨上了那级被称为“中产”的阶梯。”在全文中更是无数次的自问,用所谓“中产阶级”的定义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华美无比的“中产阶级”铁笼子,牢牢的将自己关了起来。


如文中所言,她的人生就像教科书一样规范,从小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毕业后很快便拥有了高收入高品质的生活,老公也是个博士,然后就一起按部就班的恋爱结婚生子。但可悲的是,我能清晰的感觉到她对自己的不自知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仿佛随便一个什么规定,只要其是来自社会或“官方”的,她几乎就都无意识的将其接受,然后扭曲自己的需要以迎合它,比如最让我啼笑皆非的一段表述如下:


“越接近四十,随着‘中产’生活的轨迹越来越清晰,自我的提升也变得迫切而重要。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肤浅和不足,因此更确信也更有目标地希望在自己向往的领域中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我的目标是考出心理学硕士学位,大致所需要的经费是15万元左右。”


在这段里,且不提主人公继续主动的把自己往中产的标签上贴,从众从的不亦乐乎;也不说很多网友所讽刺的,她考一个区区的研究生竟然就需要15万。我个人觉得,这里最讽刺的地方其实是——即便她已经隐约的发现了自己的些许问题,即便她的确是要自我改变——即便如此,她的第一反应依旧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是去找个心理咨询师,去更好的了解一下自己,而竟然是去参加一个心理学学位的考试!


对自我的漠视竟至如此,仿佛只要某个东西是官方认可的,是可以获得学位的,它就是有效的——不管它离自己的问题有多远。


长叹一声,这是要做多少年的好学生才能练就的思维习惯啊。


记得当时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她在将来的某一天真的因为觉得郁闷而不得解,去接受心理咨询,那估计她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名气最大的,选收费最高的、选课程名称、花样最多的、选咨询师的title最耀眼的——那又是一笔小不了的开支呀。


话说回来,那个被她孜孜不倦追求的所谓“中产阶级”生活,无非就是有车有房,还有一大笔存款,儿女将来在国外完成教育等等,只是主人公在后面的那个算计则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女儿高中出国的话需要200万存款、之前还要各种兴趣班的钱、自己和老公进入疾病高发年龄,需要准备100万应急款、物价总在攀升,所以养老金需要150万、女儿以后出嫁,要给100万(还特别强调“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有四位老人的养老等等……


于是她说,“我似乎别无选择,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中产阶层’的我,说来说去其实仍然为钱发愁。每天不敢停歇,看着赚得不少,实际上剩的不多。看着满怀梦想,实际上脆弱得很。”


继续自动贴标签的习惯咱就不重复说了。这种把未来未知的恐惧投射到现在,然后拼命囤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正如作者所言,她现在:


“不敢为了投资而买房,或者做一些更有收益的投资,怕市场不稳定孩子教育经费缩水;不敢为了情怀辞职,怕家庭收入不稳定生活样式大爆炸;也不敢屈从现实抛弃理想,怕沦为庸俗中年得抑郁症……”


嗯,被害怕包围的她,想必也会是最嘲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那类人。


就是这样,在如此沉重的所谓“未来”的心理包袱之下,她害怕一切的变革或不稳定,就像我之前在各种文章中所论述过的、那些即便年入百万也终日活在匮乏恐惧之中的人们,她可算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她不会理解那些身无分文却快乐无比的人们,她的快乐永远是有条件的,那么,一个人何以至此呢?


或许,其内心肌理可以简单的剖析如下:


因为他们从小就一路顺风,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在此,我需要特别强调,我说的没经历过挫折绝不是指他们很逍遥自在,没经历过纠结或痛苦——绝非如此。从中高考、大学、工作到结婚,他们一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凭借意志力克服了很多困难,百折不挠,甚至付出了很多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辛苦,所以他们才会如此优秀,最终达成了目标,但是,这不能算我所谓的“挫折”。


我所谓的挫折,是指一个人经历过一个自我质疑的阶段——或许是源于一次失败,或许是源于一次成功,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声音,然后,他开始对那些来自于他人的、主流价值观的各种信念不再那么坚信,不再会为了一个他人或社会要求的目标而那样的倾尽全力——这个促使其转变的事件,在这个语境下,我称其为挫折(也可称为自我的觉醒)。


所以,在我的眼中,一个按照他人标准成长起来的人,即便他再为之努力奋斗,再百折不饶——就像我高三整整一年只休息了两天,拼个昏天黑地一样——只要他不曾质疑这仿佛天经地义般的一切,他就都不算经历过挫折。

商业广告里的中产阶级形象


他们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他们的自我便一直没有觉醒,于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便不停的用外在的事物去定义自己,什么西方教育、他人评价、中产阶级、千万存款,仿佛拥有的越多、或者越属于某一特定人群,自己就越能说服自己似的,而说服自己的逻辑依旧是“从众”模式——你看,周围所有的人都说我牛逼,可见,我自己要的大概就是这些。


但实际上,他们却无法说服自己,因为一般人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连自己都骗的程度。但正如刚才所说,他们那沉睡的自我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要的是什么,根本无法意识到除了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之外,人生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或可能性——那怎么办呢?


结果,便只好是继续去追求更大的成功,每次精疲力竭的成功只能让他们满足很短的时间,因为他们必须不断的牛逼下去,才能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继续忐忑的告诉自己:没错,这就是我想要的吧……


话说回我们的主人公,当现实是她和她老公的盈利能力大致稳定,在目所能见的未来并不会有更大的成功之时,她便只好尽心竭力的维持现状,而这种状态则会让起内心的匮乏感暴露无遗——


因为其自我沉睡的本质再也得不到所谓成功的喂养。


于是,内心的空虚便凶猛袭来,表现为一种深切的匮乏感,但她对自己的自知早已退化,早已体察不到这种匮乏,于是,内心便主动的为这种匮乏找到了一个具体的恐惧对象,以便把匮乏具体化,好加以应对——这便是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超强恐惧——所以要超级努力的存钱。


慢慢的,这种恐惧完全的支配住了她,因为匮乏感是如此之强,仿佛不依赖某个东西自己就会死一样。于是她死死的抓住那些外在的东西不放,而恐惧的另一面就是对安全感歇斯底里的追求。于是,两者合力,至此便打消了她去主动探索自己的任何可能。


在文章中,主人公给自己的状态找了个理由,那句话也精辟的反映出了她的人生观:“既然是社会人,我更信奉顺势而为,谁也不是绝对独立和自由的个体。”


是呀,谁也不是绝对独立和自由的个体——这句话绝对正确。


但是——如果说,“谁也不是绝对独立和自由的个体”,这句真理就是你放弃奔向独立和自由的理由的话,那我这里还有个真理——人都是会死的。


所以,按主人公的逻辑套用的话,人干嘛还活着呢?是吧。


总而言之,主人公便用如此绝对正确的一句真理,轻易的否定了自己独立和自由的些许可能。


行文至此,我们其实发现了一个很悲哀的悖论:对那些没有经历过我所定义的“挫折”的人来讲,当他们业已成年、三观已经稳定之后,似乎只有某种程度上的一无所有,才能催生他们自我的觉醒;但是,他们的自我在觉醒之前,所最最恐惧的却恰恰就是一无所有。


至此,逻辑便打上了死结,无数人不敢再迈出下一步,死死的抱着自己的存量不放,即便辜负了自己的生命,即便终生都活在一种淡淡的悔恨和惋惜之中,也在所不惜。


最后,作者无奈的说“或许,我这样的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每天都在用着‘中产阶层’所应该秉持的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能维持在‘中产阶层’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但是我似乎别无选择。”


她最后的这段话,除了一如既往的狂贴标签之外,也表达出了一种相当恐怖的自我疏离感——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如是说道。问题是,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她自己,她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身上的啊!作为当事人的她,却如此自然的跳到了自己以外,像一个科学家做实验一般,看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现象”!


对自我的淡漠和疏离至此,就真的很难谈还有什么“别的选择”了。


因为你,根本就不认识你自己。


更多刘磊文章

无信仰地活着

独立而后能爱

活明白了的人,根本不去考虑人生的意义

90后将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最有希望的一代




刘磊
好报专栏作家

刘磊:自由撰稿人,现居天津,喜欢咖啡馆。个人微信:chrisliuzen。他参与运营的公众号:壹加上壹(微信号:yijiashangyi)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有一技之长,独立坚强地活在世上

有这种心愿的人,来相会吧

好报,关于自由生活




长按上方二维码,做个自由菌

加微信freelifelaobao,勾搭报君

投稿邮箱:wu@haobao.net


好报精华文章点这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