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工在西泠印社中青年社员研修班结束时的发言

 lj0279 2017-07-20
欲善楼书院2017-07-12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是宋朝人滕子京的名句。今天上午我在孤山社址,看到数峰阁遗址和湖上远山,就想起这两句诗来。为期两天的西泠印社中青年社员研修班快要结束了,大家即将相互作别,回到全国各地去,但这“数峰青山”会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里。

这次培训的时间短暂,但是课程充实,内容丰富。除了陈振濂老师的开班讲话,还有韩天衡、金鉴才、王佩智老师关于艺术收藏、诗书画印一体、社史社址的讲座,以及吴百花老师关于意识形态的课程。社员们认真学习,详细做了笔记,一致感觉收获很大。

我从90年代开始参加西泠印社举办的篆刻评展和学术研讨会,西湖边的孤山社址来过多次,这次在题襟馆听王佩智老师讲社史和社址文物,又有一番感触。感触之一是爱社如家,从创社的吴、叶、丁、王四君子到张鲁盦、韩登安、沙孟海等一大批前辈,为印社甘之如饴地做出极大的奉献,无数社员向印社捐赠了书画印藏品。我们这些中青年社员要增强对西泠印社的认同感、归属感,要有感恩之心,今后为印社的各方面建设多做贡献。感触之二是历史担当,每一代社员要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以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和高规格的艺术活动来维护西泠印社的百年声誉。1933年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社庆,正值日本全面侵华前夕,社员星散,叶为铭先生编辑了《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收集了三十年来关于印社的几乎所有文献,表现出深邃的历史感。近十多年来西泠印社改革并规范入社程序,严把入社门槛,吸纳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社员,同样也体现了印社领导层的历史责任感。我们要以前辈社员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承担起我们这一代社员的历史使命。

西泠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作为社员,我们首先要在书画印创作方面精益求精,这是立身之本。然后,要横向拓展,在理论研究、诗词文赋、鉴赏收藏、金石拓片、印泥、印石、文玩等方面有所涉猎。还要纵向求索,去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阅读文史哲及宗教方面的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果把艺术比喻为花,那么与之相关的知识背景就是枝叶,而五千年中华文化是主干。这朵花再好看,也必须附着在枝叶上,枝叶必须附着在主干上,它才能开得长久,今年谢了明年再开。如果把花摘下来单独培养,无论你怎么精心伺候它,也是不能持久的。

在座各位中青年社员都是在篆刻创作或印学理论方面有一定成就的,这两天几位老师的课程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习西泠印社前辈的博雅之道,不能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过小过窄的专业范围里。西泠印社提倡的诗书画印和金石学,都是传统的综合性的学问。要打破今天的学科细分的局限,从整体上来认识中国的学术和艺术,否则你就不可能与前辈大师们相比,在文化界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比如“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除了精通篆刻,还擅长书画,又有诗集和金石学著作。另一位印人黄易既是官员,也是重要的金石学家。如果我们要学习浙派印章,除了研究他们的篆刻作品,还要研究他们的诗文、交游和艺术思想,研究他们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规律,那就需要懂一些文史和金石学知识,否则你学的只能是皮毛,只能做亦步亦趋的不肖子孙。

感谢西泠印社组织了这么好的培训,高屋建瓴般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知道:我是印人,但我不能只会刻印;我是社员,我要为印社做得更多!谢谢大家!

2017年7月10日下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