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疼痛反复发作甚至转移?这五个因素你一定要考虑到!

 xyf4345 2017-07-20

据说人生就是


而这疼痛总是

对于疼痛患者或临床治疗师来说

最令他们困扰和焦虑的

不是疼痛本身,而是

为什么疼痛总是反复发作!


许多临床治疗师,甚至“久病成医”的患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效果很好,有时都完全没有活动障碍和疼痛了。可过一段时间,疼痛就会复发,甚至原本正常的部位也会出现疼痛。

本文将会从呼吸、姿势、步态、情绪、营养五个方面,来分析造成疼痛反复发作的原因。希望能对治疗师处理疾病和患者自我康复提供帮助。


一、处理疼痛需要注意的五个因素

许多治疗师在处理时只着眼于局部,如颈部疼痛就特别针对颈部周围软组织,如上斜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等进行处理。在刚处理后,患者症状常能有较大缓解,但也很容易复发。这说明,只进行局部处理是远远不能真正解决病症的。


事实上,解决局部症状只是我们治疗的第一部分。很多情况下,造成局部损伤的真凶不是它本身,而是源于其他生活方式。如:不当的姿势、错误的呼吸模式等,都有可能导致疼痛的产生。


就像中医里说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缓解局部症状后,一定要找到根源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病症。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日常生活中

会造成疼痛反复的五个因素

影响因素一 | 呼吸

首先要讲的就是呼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据统计,人类一天要呼吸22000次左右、因此,正确的呼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呼吸模式错误,一天天累积,那就是无数次的错误模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


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人体呼吸肌

 

人体中呼气肌和吸气肌共20多块 ,其中最主要的吸气肌是膈肌其余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


吸气是一个需要肌肉参与的主动过程,60-80%的吸气由膈肌完成;平静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主要靠肺的弹性回位完成,因此所有的呼气肌都是呼吸辅助肌。如果膈肌出现损伤或力量变弱,其吸气功能就会变低,容易引起一系列代偿。

 

膈肌在呼吸过程中的运动类似于电梯在电梯井内的上下移动。

试想下,如果电梯井中间出现弯曲,电梯的上下移动就会受到影响。膈肌也是一样,在呼吸过程中人体这个“电梯井”(胸腔和腹腔)也需要保持上下对位。


如果人体这个“电梯井”不够通畅,膈肌的运动就会受到限制,此时需要辅助呼吸的肌肉来帮助呼吸。膈肌的正常收缩需要“电梯井”上下对位,什么会影响“电梯井”上下对位呢?——体态!(这在影响因素二中我们会详细讲述)


总之,在呼吸模式错误的人中,经常能发现肋骨外翻、肋骨角不对称、骨盆前倾、上交叉综合征等症状;反过来,体态不良的人往往呼吸模式也是错误的。呼吸模式与体态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加重彼此表现。


这里再对膈肌进行一些补充——

我们知道,四肢运动是需要躯干稳定的,保持稳定最重要的运动感知觉链是骨盆链,其中包括腹横肌、多裂肌、膈肌和盆底肌,这四块肌肉同时激活使躯干稳定并传递力量。


骨盆链是身体其他部位保持稳定的基石,其中每块肌肉都通过运动感知觉系统密切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运动感知觉链上的任何部位发生功能紊乱都会最先表现在骨盆链区域。


骨盆区域薄弱与许多近端和远端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如下背部疼痛、腹股沟拉伤、髂胫束综合征、膝前疼痛、交叉韧带撕裂、踝关节扭伤等。


补充:前端机制

当手臂或腿部开始运动时,无论速度或方向如何,人体都会在前馈机制作用下反射性激活腹横肌、膈肌等,用来维持人体稳定。

 

影响因素二 | 姿势

更准确来说,是长期保持的姿势或重复性动作。请大家注意“长期”和“重复”这两个词。


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会逐渐形成不良体态,或者说不良姿势。这里的“姿势”是指什么呢?


姿势是身体所有关节在完成特定动作时的复合排列方式。姿势很容易出现失衡,会导致关节、骨骼、肌肉和韧带出现过多的压力和张力。


当人长期处于一个姿势时,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缩短位置,导致肌肉长度逐渐缩短,进一步改变肌肉的静息长度,最终姿态发生适应性改变。


适应性改变通常是过度使用造成的。无论是静态收缩还是动态收缩,这些缩短的肌肉有一个共同点——不工作时不会出现疼痛,但在触诊时发生反应,并且表现出在很多运动发生时都容易被激活的特点。这就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或进行重复性动作会形成不良体态的原因。

 

通过分析姿势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与肌肉骨骼系统有关的信息,也能为很多疾病的处理提供思路。任何关键节段压力过大都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疼痛。

 

举个简单的例子,左侧肩膀疼痛往往伴随着左侧肩膀过高,同时伴有右侧腰椎侧屈,这样的患者往往习惯于右侧侧屈状态。因此在处理局部问题后,还需要处理右侧腰椎和纠正右侧侧屈习惯。

上图再一次说明了,不良体态会影响呼吸时膈肌的运动状态,这时如果发生其他肌肉代偿,就容易引起疼痛。


影响因素三 | 步态

错误的走路模式,也是导致许多人疼痛复发的一大原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双腿静止站立,特别是在步态模式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单腿支撑身体,这就对骨盆稳定性提出了要求。骨盆稳定性差的人往往有慢性颈痛或背痛症状。

 

根据推动身体向前的机制,我们为大家介绍三种常见错误步态模式:

正常步态模式如下图

近端步态模式

主要依赖过度屈髋和屈膝使身体向前,伴随伸髋时超过正中线。这种步态模式可能增加髋关节压力。


远端步态模式

主要依靠踝关节过度跖屈推动身体向前,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小,膝关节常处于伸展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踝关节和足部压力过大。

 

复合步态模式

这类患者临床非常多见,屈髋幅度较小,并且髋内旋、屈膝和足外翻

 

这些步态都会影响患者情况。以远端步态模式为例——

远端步态模式往往会意味着患者臀大肌无力。在整个蹬地期,髋后伸不足,因此会用伸膝和踝关节跖屈来代偿,同时使用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来代偿伸髋幅度。长此以往,患者就会出现膝前痛或者足跟痛,针对这样的膝前痛或者足跟痛,如果只处理局部,就很难完全治愈。

当然,真实情况往往比我们所举的这个例子严重很多,更提醒我们在临床分析中要注意步态模式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四 | 情绪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情绪与身体间的联系。压力、疲劳等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增加肌肉张力,该系统激活造成的肌肉紧张,最常表现为肩、颈、下背部疼痛和紧张性头痛。


中医上讲究“七情 ——怒喜忧思悲恐惊。在现代神经学中,怒喜恐惊都属于交感神经兴奋,忧思悲都属于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经常处于忧伤、哀思和悲伤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疲劳。

 

再补充一个思考的角度,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体态。举例来说,情绪低落(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会把整个腹部保护起来;而情绪高昂时,则会暴露自己的胸膛和腹部。


因此,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则会更多地表现出一个紧张的体态,进一步,肌肉紧张会使症状更容易反复。


影响因素五 | 营养

提到营养因素,很多人心中可能有些不屑——

这都什么年代了

要说也是营养过剩

怎么可能缺乏营养呢?


然而,现代人饮食习惯改变,的确会造成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其中,如果缺乏B族维生素(特别是B1、B6、B12),会对肌肉骨骼系统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以维生素B1为例,(硫胺素)是糖代谢中辅羧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维持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


如果维生素B1摄入不足时,轻者表现为肌肉乏力、精神淡漠和食欲减退,重者得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

补充:临床以神经型为主称为干型脚气病,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称为湿型脚气病。以急性心脏病变为主者称为脚气性心脏病,重病者可引起心脏功能失调、心律衰竭和精神失常。


大多数疼痛患者都会伴有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适当摄入微量元素对减轻疼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上述五项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治疗师在处理疾病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时候,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并非处理手段,而是治疗思路。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导致疼痛的原因,就很可能在治疗上出现纰漏。这警醒我们治疗师要不断进步。

二、处理疼痛需要注意的五个因素

不过,好的效果需要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努力。如果仅有治疗师努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而患者仍然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和动作习惯(如二郎腿、葛优躺等),或依旧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下,则可能导致肌肉再度紧张,引起症状反复。


还需要提醒各位接受康复锻炼的朋友,肌肉从薄弱到有力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除在康复机构进行锻炼外,回到家中也要认真完成治疗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适当和适度的运动训练有助于尽快康复。


作者介绍

脊近完美物理治疗师:翟天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治疗学学士

曾赴美国Creighton大学(全球PT第16名)学习运动控制3月

中国首届瑜伽康复理疗跨界交流峰会导师

参与维护脊近完美公众号2年余(2015年科普公众号前三强)

参与朱国苗老师颈肩部精细评估和治疗课程授课

参与朱国苗老师人体精细解剖与疼痛徒手治疗课程授课

十余场线上千聊收费课程(最高人数约2300人)

参加国内外顶尖培训30余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