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姿势恢复技术(PRI Method)在骶髂关节康复中的应用(上篇)

 西安国康马YH 2020-05-27

在最近这两篇文章中会探讨姿势恢复技术(PRI Method)在骶髂关节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 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简介

  • PRI体系与骶髂关节相关的理念

  • 左AIC模式中两侧骶髂关节的问题有何区别

  • PRI解决骶髂关节问题的思路

  • PRI处理骶髂关节的技术实操

  • PRI与其他康复技术的融合

本文为上篇,先讲述前三部分


01
PART
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简介

当我们谈到一个关节的功能紊乱,首先得先明确它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骶髂关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受力时提供稳定,次要功能是通过微小的活动来给腰椎减震。具体详见:骶髂关节:步态中的生物力学与认知误区

而骶髂关节的稳定一方面依赖强大的韧带以及骨骼关节形态,另一方面则依靠肌肉力量提供的主动稳定。

诸多因素可以损害到骶髂关节,从而影响其稳定与灵活。比如摔倒时屁股着地、腿伸直的情况下落地缓冲、搬重物时扭伤、长期姿势与运动中负重不均衡、女性生产、先天韧带松弛等……

根据其功能,骶髂关节的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包括:

  1. 本应该有的稳定能力变差了——稳定缺失(常伴随有活动度过大);

  2. 灵活性不够了——活动不足(从轻度受限到完全锁死不等);

  3. 位置不对了——与前两点相关的骶髂关节错位

  4. 伴随出现的疼痛。

以上四方面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比如稳定缺失可能引起经常、反复的错位,而疼痛或不稳定也可以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让关节表现为活动受限。同时,错位又可能导致活动受限与疼痛。当然,也有部分情况虽然存在错位、活动受限或者不稳,但是并没有明显症状。

所以,处理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应当弄清表面症状背后的原因。如果见到骶髂关节不在正位就要手法复位、发现活动受限就要增大灵活度,不仅是片面的,还可能是危险的

此外,在分析骶髂关节问题时,至少应当同时考虑腰5骶1、左右两侧骶髂关节、耻骨联合以及两侧髋关节这6个功能关联紧密的关节。

注意:骶髂关节功能功能紊乱是个宽泛的概念,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并不包括其他也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病理原因,如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退化等。肌筋膜扳机点引起的骶髂关节区域疼痛也不在所谈论的范畴内。


02
PART
PRI体系相关的理念

PRI的全称是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也就是姿势恢复学院,所以严格来讲当我们说姿势恢复技术的时候应当称之为PRI Method或者直接叫Postural Restoration——姿势恢复。当然,叫PRI也无妨。

PRI的机构是2000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建立的,创始人Ron Hruska是物理治疗师,当时拥有15年临床经验,所以还是一个年轻的康复体系。

头面部不对称的解析:徒手矫正是智商税吗?一文中我提过,PRI体系是基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不对称,来探寻其对后天身体代偿方式的影响。在它的理论当中提出了几条关键的多关节肌肉链,并总结归纳了人体典型的不平衡模式,而且倡导治疗师在实践中去识别和调整这些模式。

借助这些典型模式,就更容易很多看似独立的局部问题关联起来,去分析其因果,也更有利于综合考虑和处理。如果是原本临床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治疗师,学完之后会有很大的启发。但并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它的评估系统当中存在一些漏洞。

说到骶髂关节的问题,不得不提PRI体系中的跟骶髂关节最相关的两条多关节肌肉链:AIC(前内链)与PEC(后外链)。本文篇幅所限,先介绍最基础的左前内链(AIC)模式。

PRI的假说提出人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右侧会更占优势而主导,在日常的姿势、运动当中大多数人也会更擅长、更习惯使用右侧,因而右侧下肢、核心稳定性与力量也都会更强,整个身体的静态和动态排列也都更适合右侧支撑。具体内容见刚才提到的文章。

这么做的好处是,人体更能发挥单侧优势,这对于我们在大自然当中生存来说其实至关重要,总比两侧完全对称平衡、平平无奇更好。

但是单侧优势的缺点便是,可能让人体在多年的适应改变中更加趋于不平衡,容易产生各种对健康不利的代偿。

而身体在反复不断地强化使用右侧的过程当中,也形成了固化的模式,等到真需要使用左侧,比如左侧腿支撑的时候,你整个身体的排列以及相应的肌肉却还是在右侧支撑的状态。比如下图,走路右腿支撑时骨盆右移、上半身左倾,但是左腿支撑时仍然是这个排列,两侧并不是对称、平衡的。

这种动作的不平衡如果在科研条件下测试,量化数据体现得会更明显。下图为在德国高校生物力学实验室使用的Noraxon Myomotion系统。

所以,如果有这种不对称的代偿还想做对称性的运动,比如跑步、举铁等等,那么无论是骨骼关节排列还是肌肉的初始长度都不会是平衡的。运动水平高的人能有自我调整,但是运动水平低的人往往难以控制

这种典型的不平衡模式——右侧肢体主导,在身体上的排列可以参照下图:骨盆右移且转向右,胸廓转向左,右肩比左肩稍低。右侧髋关节内收且伸展,左侧外展且屈曲。

由于骨盆整体朝向右,为了让脚还是朝前的,两侧的腿就要相对旋转。形成左侧的髋外旋以及右侧的髋内旋。如下图俯视骨盆水平面。

而此时的骶髂关节又在什么位置?根据PRI体系,由于右侧腿要支撑身体,自然下肢需要伸展,所以髋伸肌群(臀大肌、腘绳肌)带动右侧髂骨后旋(想象单侧骨盆后倾)。而左侧腿支撑较少,更趋向于抬腿状态,所以屈髋肌群(髂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等)可引起左侧髂骨更趋向于前旋(单侧骨盆前倾)。髂骨其他平面的运动如内外旋等这里先不提。

而骶骨在两侧髂骨的带动下转向了右侧,而且是沿右斜轴。更多内容参考之前文章:骶骨扭转错位:触诊与动作评估

如何简单记忆或者形象理解呢?可以把人在走路时候右腿刚过站立中期之后——单腿支撑这一阶段给截取下来,无论是肉眼可见的体态排列还是骨盆内部骶髂关节的位置都可以参照此时此刻的状态。这也是PRI体系诠释的方式。

这种典型的右侧支撑模式,PRI称之为左前内链模式。前内链在身体两侧各一条(下图),包括每侧的膈肌、腰大肌、髂肌、阔筋膜张肌、股二头肌以及股四头肌外侧头。这条链对呼吸、躯干旋转以及脊柱-骨盆-下肢的运动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叫前内链?因为这条肌肉链主要部分在身体前方而且大多在腹腔内部。

一个平衡、流程的动作应当是既满足同一侧肢体在各个方向能够自由运动,同时也达到两侧肢体能彼此交替地协调运动。而在左前内链模式中,当右侧身体主导在支撑时,左侧前内链处在活跃状态。但是在左侧腿支撑的时候,左侧的前内链还是过度活跃的状态,不会抑制(放松),因此就引起了不平衡。

PRI对每种模式都是按照过度活跃、不会抑制的肌肉链来命名的,比如左前内链(AIC)模式,将来还会给大家介绍右臂链BC模式、后外链(PEC)模式以及右颞下颌颈椎链(TMCC)模式。

简单总结:PRI体系基于人体不对称,提出了右侧肢体主导的假说,并且详细阐述了人体的承重与体态排列间的关联。结合相应的肌肉链模式,我们可以去分析关节功能紊乱具体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处理。

比如刚才所提到的左AIC模式中,两侧髂骨与骶骨不处在正位。那么问题来了,两侧髂骨都有错位和其他功能紊乱,但是有何区别?


03
PART
两侧骶髂关节问题有何不同

先说左侧。

由于骶髂关节面的朝向角度,当髂骨前旋(骶骨反点头)的时候髂骨与骶骨相互压紧,但此时大多数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所以骶髂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错位和损伤。

另外,在左AIC模式中,左侧髋关节长期外展外旋,使得髋外旋肌肉相应更加活跃且髋后囊紧张,从而限制左侧股骨头在内旋时向后滑动,不能回到原本位置。

根据PRI体系,在运动中需要左侧髋关节内旋的时候却受限,那么当左髋尝试内旋时就会反复带动髂骨一同运动,又因为处在前旋位置,则更容易导致左侧骶髂关节的不稳、活动度过大。

此外,在运动中不能正常后滑回位的股骨头因长期处在前移位置,可能对髋前方的结构产生损害,导致关节囊、髂股韧带等结构变得松弛。

再说右侧。

在右侧髂骨后旋(骶骨点头)时骶髂关节会分离,此时骨间韧带、骶结节韧带等大多数骶髂关节韧带被拉紧,骶髂关节在此位置下更加稳定。

根据PRI体系,由于右侧更经常负重支撑,所以右侧髂骨在每次承重时都会产生后旋的运动,反复大量的受力有可能会让骶髂关节变得松弛或受损。此外,由于长期右髋处于内旋位,臀大肌外旋功能的纤维有可能被拉长且变得薄弱,所以对骶髂关节的稳定作用也会减弱。这两点都容易使右侧骶髂关节产生不稳或错位。

下图为左AIC模式的患者,右侧骶髂关节打开的程度更大。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疼痛、不稳或发力习惯等,使左右某一侧骶髂稳定肌群过度活跃,那么可能导致该侧骶髂关节活动不足,从而在运动中另一侧骶髂关节容易过度运动来代偿。这也是引起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总结:在PRI归纳的左前内链模式当中,左右两侧的骶髂关节损伤的原因、错位的方向以及引起的其他代偿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在康复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处理。


以上简单整理了一下姿势恢复技术(PRI)关于骶髂关节的理念。PRI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体系,在对人体于重力位下因平衡而产生的代偿,其认知有局限性,而且评估系统也有诸多看似符合逻辑但经不起推敲的方面,这些将来再慢慢探讨。

下一篇文章会分享PRI体系对骶髂关节的处理思路、解决手段以及与其他康复技术的融合。


感谢阅读,有任何想法或心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