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辽灭亡前后契丹国属民所建政权年号钱赏析 渤海少年敢造反 誓学隆基重开元 ——辽天庆年间大渤海国隆基通宝赏析 天庆六年(1116)正月元旦夜,十余名渤海少年在仕辽为供奉官的渤海青年高永昌的带领下,翻墙进入东京留守萧保先府坻,诈称有军变,骗杀了萧保先。东京户部史大公鼎和副留守高清明闻变后,集奚、汉兵千余人,搜捕到被怀疑参与作乱的渤海人数十名尽杀之。残酷的镇压,激起更多渤海人的反抗。初五夜,高永昌率渤海军队围攻东京,城中渤海人开门请高永昌军入城。大公鼎、高清明败逃,东京城落入高永昌手中。初六,高永昌即皇帝位,改国号大渤海国,建元隆基。它是辽灭渤海国90年后,第二个由渤海人自己建立的国家。它的建立,再次展现了渤海人不甘压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建国后不到十天,辽东五十余州全部归附高永昌麾下。辽其它地区的渤海人也纷纷响应。形势本来对高永昌十分有利。辽金二虎相争,都想积蓄力量一扑把对方制于死地。两方都怕高永昌投入敌方阵营,所以辽金都不敢贸然向高永昌下手。这时,只要高永昌看清形势,把握好局势,针对辽金的心理制定好政策,他就可以在二虎相争政冶环境中,得心应手地获得自己的利益,使渤海国在辽金争斗的夹缝中得已生存。可惜的是,高永昌没有选好路线,和希望失之交臂,并连下了几招“臭棋”。 首先、他未能制定严明的纪律约束部下,一些人不断杀掠无辜百姓,使他很快失掉了民心。其二、他触动金国利益虎口夺食,竟然去招抚金国势力范围内曷术馆女真,引起金国的忌恨,欲杀其而后快。其三、他对辽的招抚和军事进攻处理得都不妥当,使辽视其为死敌,不剿灭他誓不甘心。其四、他看不清辽金都想灭掉他的情势,盲目相信金国的军援。以至在金兵把刀压到他脖子上时,他还连连喊叫误会,真是愚蠢到了极致。 五月二十四日金杀高永昌。轰轰烈烈的渤海人大起义由于领导者的错误,仅短短五个月就被彻底葬送。不能不遗憾地说高永昌又导演了一场渤海民族的大悲剧。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高永昌政权虽然短命,可他流传下来的一种年号钱已传承近千年,使人还可以通过它去触摸高永昌这个渤海少年的理想和抱负,感叹历史与现实的无情和悲哀。这种钱就是高永昌1116年正月初六,即大渤海国皇帝位,建元隆基后所铸的隆基通宝钱。隆基者,李隆基是也,唐朝玄宗皇帝。他二十九岁,果断地诛杀把持朝纲多年的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姑母太平公主自尽,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高永昌以玄宗名讳作为开国年号,开创了历代年号以名字命名之先,也表示了他立志学习李隆基,想开创大渤海国开元盛世的理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志大才疏的高永昌,命中注定的悲剧命运,怎能不使人扼腕长叹?! 隆基通宝,笔者手头未有实物,也未亲眼目睹过是钱。据传吉林收藏家李重手中藏有该钱一枚,黑龙江、辽宁钱币大收藏家也可能收藏有该钱。但至今不见有资科公布。目前所能了解的关于隆基通宝的情况,还仅是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的一帧拓图。从拓图看隆基通宝钱,形制精整,钱文端庄秀丽,楷书功底相当深厚。其钱文之精美与金代任何钱相比都毫不逊色。其时,金太祖已开铸了收国钱,二钱足可相与媲美。隆基通宝平钱,径22-23毫米,重约2.5-3.5克。钱文顺读。该钱是渤海人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一枚渤海钱。其铸额之稀少,金代收缴之彻底,都是罕见的,故能传至今天之实物,均堪称国宝。因为它见证了渤海人反抗契丹压迫的历史,可补《辽史》史料之缺憾。希望东北泉友们努力去搜求、去挖掘,尽早让这一国宝钱再焕光彩! 泉痴山人2007-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