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扑朔迷离的金匮之盟

 国民一员 2017-07-21

 “金匮之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说得有鼻子有眼:赵匡胤的母亲杜老太后临终之前,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赵匡胤回答:“这都是祖宗和太后的余庆。”杜太后说:“不对,这是因为后周皇帝柴荣弄了个六岁的孩子做皇帝,得不到大臣和将帅的归心所致。如果柴荣有成年的儿子做皇帝,你凭什么得到这个大位?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你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光义。”理由是小孩子斗不过狡猾的大臣。要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被赵匡胤这个大臣夺了皇位这样的教训。赵匡胤俯首承命。杜太后不放心,又把赵普叫过来,吩咐他:“把我的话记下来!”赵普遵命就榻前书写了遗命,太后交给了“谨密宫人”藏之。此事在司马光所写的《涑水纪闻》里变了样,说杜太后要求赵匡胤“百岁后,当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矣”。二弟,指的是赵匡胤的大弟弟赵光义和小弟弟赵光美。到了《宋史纪事本末》,内容进一步丰富,说杜太后命赵匡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这主意体现了杜老太后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二是宋朝的史书里记载很多,反复渲染。
    仔细想想,这件事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不尽合于人情世理。从杜太后的角度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赵匡胤、赵光义都是她儿子,无论谁坐江山,都是她赵家的江山,所以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赵匡胤、赵光义乃至赵光美和赵德昭来说,利益就大不相同了。如果赵匡胤遵从了这个遗嘱,就意味着他的子孙永远不会再有享国的权力,赵匡胤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吗?他甘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传到弟弟那一支去吗?就算赵匡胤出于孝心勉强同意,他儿子德昭会同意吗?此前那些兄弟相传的帝王,都是因为自己没儿子,不得已才把帝位拱手交出去的,赵匡胤不但有儿子,而且有两个,赵匡胤此时才三十五岁,他儿子已经十岁了,假定赵匡胤能活五十五,德昭都三十了,还能算是孩子吗?杜太后这么说,不是明明在咒赵匡胤短命吗?她凭什么断定赵匡胤死时德昭不能成人?这么一分析,杜太后的遗命就很值得怀疑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杜太后说的是“赵匡胤死时儿子还小”,这是个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那么如果赵匡胤死时儿子大了,赵光义是不是就不可能再继承皇位了呢?赵光义盼了若干年的皇位,一旦因赵匡胤的儿子长大而自然失去,他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他执意要得到皇位,是不是一定要在赵匡胤的儿子“没长大”之前就把皇位抢到手呢?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按照常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在赵匡胤的儿子还没长大之前把赵匡胤干掉!同理,赵光美要想得到皇位,也必须尽快地将赵光义干掉。反过来说,赵匡胤如果不想让赵光义轻易得到皇位,是不是要把赵光义尽早干掉呢?赵光义如果不想让赵光美轻易得到皇位,是不是要把赵光美尽早干掉呢?如果真是如此,杜太后是不是做了一件逼着她的儿子孙子们自相残杀的傻事呢?
    还有一个涉及到赵普和那个被命收藏盟书的“谨密宫人”的问题:这么要命的一件东西,无疑相当于一颗大炸弹,赵氏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想夺取皇位,就可以随时向他们索要此物:合于自己心愿的务须将此物放在自家才感到放心;不合自己心愿的,则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件决定他不利命运的证据毁掉才能甘心。那么担此风险的赵普和“谨密宫人”必然成为赵氏子孙的追杀目标。再有,如果赵匡胤没死之前,赵普和那个“谨密宫人”先死了,或者赵普出于某种目的把“谨密宫人”害死,或者“谨密宫人”把赵普害死,遗命只剩下一份,死无对证,他岂不是可以任意左右赵氏皇室的继承大权了?这些后果,杜太后难道都没考虑到?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史书中,为什么对此事大肆渲染呢?我以为这是赵光义在欺骗后人,他用一个重复了千万遍的谎言,来证明他即位的合法性。要知道史书都是人写的,史官们迫于皇权的威力,完全可以替赵光义“作假”。
    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史书上说,赵普在赵光义即位之后被贬到孟州去做知州。为了重新回到宰相之位,他特地给赵光义写了一封奏章,说明他曾经受杜太后的委托保管金匮盟书,并将所谓盟书交给了赵光义。赵光义得到此物后不久,便召赵普回朝为相,并通过赵普之手除掉了弟弟赵光美和追随赵光美的宰相卢多逊。试想,在赵光义已经即位之后,赵普还有什么必要把盟书交给赵光义?这一定是赵普自编自导的一幕滑稽剧:他可以伪造一份盟书为赵光义作伪证,以此讨好赵光义,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他两人的双赢,一方面赵光义即位有了强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赵普也有了功劳,使赵光义的帝位从此名正言顺,无懈可击。
    所以我认为,所谓金匮之盟,其实是利益当事人编造出来的谎言。据情理推断,我认为真相应该是:杜太后出于对江山社稷的长远考虑,可能说过类似的话,但并没有形成什么“金匮之盟”。正因为杜太后有过这样的说法,才使赵光义在赵德昭没成人之前,迫不及待地把他哥哥杀死,自己夺得皇位。为了保住皇位,他又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弟弟赵光美都杀死。宋朝的皇帝,赵匡胤这一支只有赵匡胤一人做了十七年,接下来就是赵光义,以后历代,都是赵光义这一支在代代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