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后感天承大业 柳腰玉肩担江山

 国民一员 2017-07-21

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皇后感天承大业 <wbr> <wbr>柳腰玉肩担江山——西辽感天皇后称制纪念币感天元宝钱赏析

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的妻子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无冕女皇,而且是中国钱币史上的名人,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位称制掌权铸造了自己所建年号钱的女国主之一,更是唯一将尊号镌入国家纪念钱币作为钱文的寡妇皇后。

她在丈夫于康国十一年(1144)死后受命称制,在抚育年幼儿子的同时,管理疆域数万里的喀剌契丹国。她在接受尊号“感天皇后”时,铸造了一种读法奇特的“升读”读序钱,称制纪念币“感天元宝”钱。所谓“升读”钱,即是按右上下左读序铭铸钱文的钱。“升读”原是汉文书写格式中为尊敬或避讳某些特定的字或词,如“天”、“皇”、“朕”、“制”、“勅”、“皇帝”等,书写时特将该字词升到顶格之上以示尊重的特殊写法。感天元宝之所以采取汉文钱币史上唯一的“升读”读序法铭铸钱文,就是因为她尊号中的“天”非同一般,必须特殊尊敬和避讳。

契丹朝号称天朝,各代皇帝均称天皇帝。天,即是皇帝的代称。对皇帝的妻子(皇后)、母亲(太后)而言,天,就是丈夫,就是儿子。契丹皇后尊号多配合天,如“应天”(太祖后)、“承天”(景宗后)、“齐天”(圣宗后)、“法天”、“仪天”(兴宗母后)、“宗天”(兴宗后)等。“夫在尊夫,夫丧尊子”。不仅是契丹皇室的伦纲美德,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宗教内涵。契丹族是篤信萨滿教的民族,崇天拜日、以太阳神为天帝为祖神是契丹萨滿教的独有特色。天既是神,又是祖先;即是上承祖先的丈夫,亦是下延龙脉的儿子。这饱含多重深意的“天”字怎能不特殊尊祟?怎能不将其“升读”到其它钱文之上?

升读后的“感天元宝”就这样成了右旋读的“天感元宝”,造成和同时期安南李朝太宗德政“天感圣武”(1142-1143)期间,所铸赏赐钱“天感元宝”相混淆的尴尬局面。因契丹“感天元宝”和安南“天感元宝”都是特别珍罕钱币品种,实物世人多未曾见,所以这种混淆几百年来都未能辨清。也无人再相信清乾隆《西清古鉴》、《钦定文献通考》、《钦定钱录》等典籍关于契丹“感天元宝”是“升读”的说法。传世所见明人根据南宋洪遵《泉志》记载摹绘的契丹“感天元宝”钱图(《古钱大辞典》206页图),和《简明钱币辞典》、《越南历史货币》《朝鲜、越南、日本钱币》等钱谱刊载的安南“天感元宝”拓图,虽有明显区别,但因始终不见二钱实物,故也无人去研究论述。

然而,苍天不负有心人。可能老天爷看到世间泉痴山人,痴狂追研契丹钱几十年如一日,着实可叹,由是给予特殊眷顾,恩赐给他一枚契丹“感天元宝”聊作慰籍。今天我把它献给众位泉友,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样“升读”的,和安南“天感元宝”有没有区别,再验证一下洪遵看到的那两枚“天感元宝”钱,是不是契丹应升读的“感天元宝”钱?

此枚“天感元宝”(升读为“感天元宝”)钱,是1987年,我在沈阳八一公园钱币市场,花5000元从吉林一位泉友手里买的一本钱币册(内有从先秦到辽金高档钱53枚)中的一枚。(我这人喜欢一买一堆儿,买着痛快,看着过瘾。其实这是个大毛病,诸位可千万别学我。)册子中的钱有四五枚被几位挚友以友情价当场抢走,没出市场就回笼了6000余元。剩下的40多枚白得钱中就有这枚“天感元宝”(升读为“感天元宝”)钱。当时因尚在某企业担任主要领导,钱币收藏仅是个人业余爱好。所以回家把册子里的钱大致浏览一遍,就丢在了一旁。

转眼十几年过去,我在文物收藏部门已工作很长时间。03年开始,我关注起契丹钱的研究。在通读所能见到契丹钱币研究文章和契丹史籍的同时,把自己几十年间不经意收藏的契丹钱币都仔细地鉴别测量一遍。但这枚“天感元宝”(升读为“感天元宝”)钱,当时并没有进入我契丹钱研究的视线,它仍被放在一直遭受本人轻视的二百余枚安南钱中。直到05年我在金融出版社门市部(中国钱币博物馆西侧)为研究辽越开泰元通宝钱的区别,花285元钱买了一本《越南历史货币》后,它才得到重视。事情发生在一次偶然的“天感元宝”的比对之时。对比该书清晰的“天感元宝”(一背乾王,一光背)拓图,越对越感到我的钱和书上的钱迥然有别,无论形制还是文字,风格与神韵都有显著差别。我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心也快跳到了嗓子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摆在面前的难道真是违别八百多年的喀刺契丹(西辽)感天皇后铸造的升读的“感天元宝”?

我反复测量了钱的直径和重量,直到真正确定它与《越南历史货币》上“天感元宝”的数据确实差别明显时,才敢肯定它是与安南“天感元宝”不同的“天感元宝”。安南“天感元宝”光背钱径23.2毫米、穿4.4毫米、厚1毫米,重3.5克。背乾王钱径23.5毫米、穿4.5毫米、厚1.1毫米,重3.8克,而我的钱径21.1毫米、穿4.2毫米、厚1.2毫米,重4克。想起洪遵两枚“天感元宝”钱的尺寸:一径七分,一径六分。我的钱正与其径七分者同。

从形制看,我的钱与安南钱缘、郭、穿都有明显不同。我的钱缘比安南钱要宽0.2毫米左右,容纳钱文地张的面积比安南钱显然要小不少。故安南钱文排列较为疏朗,每个字上下左右都显得宽松,有较大空隙。而我的钱每个字上下或左右都挤得滿滿的,没有留丝毫空间。安南钱面背郭都为细郭,穿孔光洁且较阔。我的钱穿郭显现了典型契丹钱穿郭的特征,面细郭或中部,背宽郭。穿孔铸痕常见不清者,毛茬者较多。从文字看,两钱绝对是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方式在铭写钱文。安南钱是用圆笔侧锋,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地写成四字;笔画粗细相同,横平竖直,行笔整肃,架构间均宽松;结字秀美,端庄疏朗,但正而乏神,柔弱拘板。而我的钱用笔中锋,锋芒外露,笔法浑厚遒劲,横画略细,竖画及点撇、捺皆略粗,粗笔中画饱滿,出锋处强调笔芒。行笔中蚕头燕尾的隶书笔意明显,尚有初唐欧阳询八分书的笔意。钱文字体半隶半楷,楷中见隶,隶笔写楷,确实承继了契丹钱文书法的衣钵和真传。天字右腿抬起,与天祚帝保大元宝背天如出一手;元字右挑,仍存唐开元遗风和契丹钱传统。感和宝简省奇特,感咸下心省作类山形,为补咸右空白挑钩与斜撇联成一粗壮A形;宝字宝盖与下宽贝上下挤压把珎分挤到贝旁左右。这种结字方式,在数千年方孔汉文钱中仅为契丹钱所独有。这种粗犷豪迈的傲骨雄风,是任何民族无法摹仿的,因为它是契丹民族在千年风火里锤炼出来的,一种能让你触摸到感受到,但你永远无法真实得到的,唯契丹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质及神韵。

通过逐层剥茧似地分析,最终证明它确是契丹钱,确实是西辽感天皇后铸造的升读的“感天元宝”钱。从而证实了清乾隆《西清古鉴》、《钦定文献通考》、《钦定钱录》等典籍关于契丹“感天元宝”是“升读”说法的真实正确。通过此枚“升读”“感天元宝”的鉴真考辨,我们大约也可以肯定洪遵所获、寻逸之的两枚“升读”“感天元宝”,亦应是西辽所铸真钱。因为西辽和南宋距离较近,且民间往来不断,所以洪遵在《泉志》编成的绍兴十九年(1149)前得到的两枚钱,只能是近在咫尺的抗金战友西辽的铸币,而不可能是远在关山万里对文弱南宋虎视耽耽的安南铸币。因为流通速度限制,洪遵很难在1149年前得到安南铸造的特铸赏赐币。泉谱上仅存的天感通宝钱,我推测也应是感天皇后所造的真品西辽钱。因为有辽一朝始终坚持了元、通宝同铸,金银铜同模的铸钱制度。铸造了升读感天元宝的感天皇后,不会不尊祖制不铸通宝钱。只是不知该钱是不是实物拓片,实物是不是还在人间?

感天皇后铸造的“升读”“感天元宝”钱,是一种特铸的称制纪念流通币,为和行用钱“咸铸元通宝”相区别,除钱文用书法超群的书法家铭写外,还有意缩小了钱径,以示特殊。因系特铸,铸量一定很小,这是洪遵后历代泉家均未见到实物的重要原因。笔者集泉四十年来,阅钱数十万枚,仅见此钱一面,估计此钱存世不是孤品。存世量也不会超过五枚。

感天元宝是中国存世的唯一一枚将皇后尊号作为钱名的钱币,也是唯一一枚钱文“升读”的方孔汉文钱。感天皇后和契丹族对中国钱币史的贡献将永留青史。中国泉友对契丹钱的研究必定会取得新的进展,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时间也必定不会很远!       2008-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