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她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首次提出许多宝贵的养生方法。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养生、情志养生等等。《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述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医家经典有“七经” ,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经》。今仅存《黄帝内经》,其它全部失传。 战火?焚书?历史的遗憾。 2009年1月11日北大接受捐赠,收藏了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一批竹简,竹简总数达3300余枚。经“出土文献研究所”半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后,已经初步确定这批竹简属于古代的书籍,其中多数可能抄于汉武帝时。 整理组专家确定,竹书中含近20种古代文献,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医学等学科。 如发现迄今最完整汉代古本《老子》,发现已亡佚的李斯著作《苍颉篇》,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小说《妄稽》 等等。 ![]() ![]() 古医书共有竹简700余枚,记载了180余医方,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名、症状、用药种类、数量、炮制方法、服药方法和禁忌,记载十分详细。 尤其珍贵地发现了“秦氏方”的篇名,专家们怀疑“秦氏”可能是战国时神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说明这批医方可能是古代名医验方选编。 这是继马王堆汉墓之后最为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再次证明了中华传统医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会大大推动中医文献和中医学史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