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5)

 liuhuirong 2017-07-21
在遭到抄家的同时,其长子因为遭到“追赃”而自杀,他的其余两个儿子也被充军,张居正身后的劫难,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

   海瑞曾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事实正是这样。唯其如此,他才是值得肯定的大政治家。他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同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了矛盾。必然会招 来不测之祸。这一切都决定了张居正改革最终必将陷于失败。这是张居正的悲剧所在,也是封建社会后期一切改革家的悲剧所在。

  万历病灶:积重难返的衰败定局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明朝虽然在崇祯时代亡国,但亡国的病灶实际是在万历时期。万历皇帝自暴自弃的“罢工”行为,万历朝臣浑浑噩噩的无能举动,万历时代对精英和真正读书人的排斥,都为明朝的破败打下了伏笔。

  不成器的宰臣万历时代,已经容不下张居正那样的大人物,因此,继任者自然应该是不成器的老成者,而不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家。

   申时行的发迹属于封建知识分子仰慕的标本,他是明朝殿试的状元,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大概是海瑞、张居正等人的认真态度所致,他的处事也一丝不苟,比如 说要求君臣保持早朝的传统。尽管有很多人抱怨说,早朝实在是某种折磨。白色脸孔的冻成大红;红色脸孔的冻成漆黑,但他的逻辑是,这样的锻炼大有好处,还能 促进政治清明,何乐而不为呢?

  申时行成为首辅,似是意料之外的机缘促成的,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丁忧,在即将回朝的时候又一病不起,当时的资深重臣马自强和吕调阳都已病死,担子就落在申时行身上。

  申时行的从政态度较为温和,既没有高拱的飞扬跋扈,也没有张居正的“自由”,他的谦和是很有名的。因为他看到张居正的失败在于忽略了政策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实施,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屡遭艰难,就要考虑调整的问题,否则再完美也只是空中楼阁

   在其就任首辅的岁月,全国官吏达两万余人,官吏的团结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速度。不损害自己利益之时,能够帮帮忙说说话的场合总有他的身影,这也为 他的正义感的张扬提供了舞台。当死后的张居正遭到“万人唾骂”时,他没有加入“唾骂”的队伍,而是提议实事求是地对张居正的功过加以评价。这个建议的意义 更多地在于提升百姓对于朝廷的信心,也尽可能放松官僚之间的紧张空气,可在当时提出来是要有几分勇敢的,尽管此举也有报恩于当年栽培的含义。

   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看到了人性的“阴”“阳”两面,也即私人的谋算和公认的追求。将“阴”完全剔除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很多士人都不能摆脱做官而 赢利的打算,而当务之急并不是改变士人的追求目标,而在于竭力地帮助年轻的神宗创建出一番大业。与其严厉地甚至不近人情地揭露、批判、处理人们的“阴”, 不如更多地让他们展露自己的美好的“阳”,这样还会造成阳盛阴衰的感觉,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应该能够得到所有官吏的欢迎。

   事情却并非如此,他的这种很有诚意的处事方式竟然被指责为“首鼠两端”和“左顾右盼”,甚至干脆不抬眼皮地说他的办法跟张居正如出一辙。更有人说他曾经 营私舞弊,理由是张居正的4个儿子中有3人入了翰林院,而申时行是当时的会试主考官之一。进而还弹劾他的近臣,礼部尚书徐学谟就是因为和他是亲家而被迫去 职。

  或者是海瑞、张居正等营造的罢官风尚所致,感到疲惫的申时行也曾经有过11次罢官的经历,万历皇帝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首辅对于时 政有重要的意义,参劾者全部遭到审查。这时的申时行又表现出自己的首辅风度,他建议不要过于追究提出批评意见的官吏,还曾建议将其中的能臣晋级。此举再次 稳定了时局,官吏各安其位,也都交口称赞首辅的老成持重。

  稳定和波折永远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始终存在于封建官场。尽管他尽力在官吏之 间以及官吏与皇帝之间作出必要的调和,而且还有客观的成绩,但是诚意并不是攻讦结束的理由。而神宗经由张居正,已经“吃一堑长一智”,不会给申时行过大的 自由度,他在等待时机的好转,以真正让所谓的“万历之治”在历史的河流中光照后世,但漫长的等待并没有告慰他。

  在万历立储的问题上, 申时行让很多渴望动荡的士人找到了极好的口实,他真的感到安度晚年的必要了。事实上,他已经没有能力影响当时的舆论,直至被迫去职的时候,舆论也没对他产 生某种同情,长江后浪推前浪,似乎没有哪位官吏愿意把推荐太子的功劳放在他这个老臣身上,他的威信已经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成过眼烟云。

  “可怜无补费精神”,在分寸的把握上,申时行要超过张居正,这跟他所处的时代和际遇有关,但也恰恰是这个机遇和时代,构成了他的以“回籍调养”为结束的从政经历的深层原因。

   “王师未奏康居捷,农扈谁占大有年?衮职自惭无寸补,惟应投老赋归田!”这是他关于自己无能的谦虚表达,也是他的痛哭无奈的失意流露。只是他还有深深的 困惑:“上下否鬲,中外睽携,自古国家未有如此而能长治久安者。”他对万历年代及其后的国家发展不放心啊!他多么渴望时局能够“永绥列圣之神灵,预卜万年 之兆域”,“民众欢呼而趋事”,但世事偏偏不遂其愿,“寿终正寝”的他结局并不孤独,但无疑也不无遗憾,那时的明朝几乎无药可救了。

  每况愈下的辽东防线万历皇帝驾崩之前,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公布了“七大恨”,向明朝正式宣战。为什么努尔哈赤能够在明朝的辽东防卫下崛起,并且成为一支能够和明朝对抗的力量?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明朝的辽东防线,更不能不提万历年间主要负责辽东防卫的大将李成梁。

   万历前期,明朝在北部和辽东的边事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北部的安定主要得益于俺答封贡和戚继光镇蓟,北部边陲在数十年里基本上没有战事发生。而辽东则几乎 年年有战事,岁岁动刀兵。虽然战事频仍,但明朝在辽东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取得这些胜利的最大功臣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