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04

 昵称36531317 2017-07-21
2017/6/23
昨天讲的就是我对这个太阳病的一个介绍。首先我们在学习太阳病条文的时候,第一。我们要知道《伤寒论》这本书,张仲景有两本书,一个是《伤寒论》,另一个是《金匮要略》。《伤寒论》这本书讲受了风寒感冒这个怎么治,所以他把人体的体质分成六个档次,每个体质的用药是不一样的,症状也不一样。
这个太阳病,也就是说,当人体阳气不足的时候,有遇上外面的风寒。当然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都碰不到,遇不到这个受风寒这种情况。但是在过去。这个几十年。二十年以前,这种情况都是非常经常会发生的,因为经常都在外面劳动。经常受这个寒冷天气的侵袭,很容易出现这个伤寒证。现在我们很少见了,所以可能会对这个病证有点感觉到陌生。
我讲这个东西,我也感觉到很别扭,因为很长时间好多年我都没碰到这样的症状了,感觉到这个东西很陌生有陌生感。五年以前我给别人治过一个这个像这个症状。用了这个麻黄汤,当时他挂针了几天了这烧不能退。后来我就用了一个麻黄汤给她煮上一喝。也就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那个样子,这个烧就退了就好了。
现在在讲这个东西确实感到很陌生,因为现在根本就碰不到这样的症状。这个症状已经出现了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密切关注这个病人病情的变化,我们今天发现的症状,那如果到了明天,你就不能在认为这个是昨天知道的那个症状了,所以随时这种急性病,这个症状随时都可能发生改变。所以用药一定要小心谨慎,只能按当时什么症状根据这个用药,不是讲过去。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这个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像这个太阳病就是很典型的个症状,就是发热摸上去病人身上发烧,但是这个病人就感觉到特别的冷,如果我们不长脑子的话,这个就很容易搞错,到底是热还是寒呢,这个都搞不清,不动脑筋的话,这个就就会出问题,你分不清了,按热证治。还是按寒证治。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是病人发热,但是有恶寒,这个症状有一点矛盾,又发热又怕冷。这个是怎么回事情呢?发于阳也,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肝和心为阳。发于阳也,我们人体的阳气不足了,肝的生发功能不足,心脏的对人体的调节功能不足造成的。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如果说这个病人他不发热,没有发热的情况,但是又特别的怕冷。这个是讲这个症状,这个并不是说太阳病了。我以前见过一个女的,她夏天还在穿棉袄,她身上也不发烧。但是她非常怕冷,这是怎么回事情呢?这就是发于阴也,这个发就是说这个症状。怎么会出现这个症状呢?这个症状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根源是什么呢,所以这个张仲景在这条里面就是通过病症去探讨疾病的根源。如果说他也不发热,特别的怕冷,这怎么回事情?发于阴也。这个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津、液还有血液。如果说你也不发热,特别的怕冷,这个说白了就是贫血,身上的血严重不足,少阴病才会有这种症状,太阳病没有这个症状。
他这一条了,他讲这个事情就是给你分析这个病例,为什么发热为什么恶寒这个原因是什么?发热,恶寒,就说明他阳气不足,这个身体里面阳气不足的话,他就会感觉的特别冷,为什么又发热呢,这个是因为阳气不足,身体气血循环不正常,所以身体内部产生的生理热量散发不出去,所以才发热。
他说这个发热恶寒,实际上这个发热病人还是能够感觉到身体在发热的。但是为什么他特别的怕冷呢?因为这个冷的强度远远超过他身体内部的热量了,因为他这个阳气不足,这个内寒远远大于热,身体内部特别的寒所以他感觉到冷。
特别的怕冷,但是他实际上还是感觉到身体也有热。这是两个因素同时都存在,会感觉到我这个身体在发热,发热就是身体产生的热量滞留在我们身体里面,还没散出去,病人是可以感觉到在发热的。但是他怕冷,为什么怕冷,我们心和肝脏功能这个强度降低了,产生不了足够的热量供应我们人体的器官,不能带动五脏六腑全身的生理功能达到正常的状态,所以感觉上特别的冷。
如果是不发烧,又感觉到特别冷,实际就是贫血了,身上这个血太少了,如果是不发烧那就说明是正常情况下,那么在正常情况下,我人体的温度都是来自于肝脏生发,还有心脏在做功产生的热量,但是这个热量的来源是血液,是把这个血液转化为能量的,如果说感觉到特别的怕冷,就说明这个热量产生不够。为啥热量产生的不够?这个血液不够,你身体里身体里面的血细胞严重的缺少,数量和质量,这个不光是数量的问题。
在临床上,特别特别怕冷的这种人治起来不是说十天半个月就能治好的,我最起码也有好几个月,最起码要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因他的血细胞第一是数量不够,第二是质量非常的差。一般的在我们心目中可能你会自然想到的就是我的血液象那个西红柿一样那么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个质量差别非常的大。这一点要引起我们注意。很多书上都没有提到这个血液,这人为什么
生病了,不管什么病和这个人的血液是不是充足,质量是不是非常的好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把人的体质分成六个等级呢,就是你的血液的问题啊,你血液的数量的问题,还有质量的问题。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这个说法是不妥当的。这个六代表什么意思,这个七代表什么意思啊,这肯定不是不是六天七天的事情。如果是发于阴呢你六十天也好不了。
这个话还是是有问题的,都没法解释这个。如果说是发阳,就是说发热恶寒七日愈。那他也没有说是吃药治疗,还是不吃药,不吃药七天就好了吗?这个他也没说,它这里面没有说吃药治疗的事情,他说发于阳,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说你发烧怕冷,身体养阳气严重的不足了,那么这七天的时间要在家里休息不要去劳动,不要在外面吹风,在家里休息,天天有吃饭,又再进行补充营养,七天是可以治好的。自己都好了,但是如果去到外面还去劳动,那肯定不行的。
像这种情况吃药,麻黄桂枝一类的药,一般的当天都好了,那也不代表就彻底好,他身上还会有不舒服,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也要一个星期七天这个样子。
发于阴,六日愈。这个也有可能,比如说稍微轻微的感冒,还没有引起发烧就是感觉到一点冷,这种情况不严重还没引起发烧,这个就是感觉到有点冷,如果是像这种很轻微的感冒,休息上六天自然就恢复过来,要比那个发热的恢复得快一点。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个问题有可能牵涉到易经方面的问题,这个易经到底准确不准确呢,现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所以这个这个问题不去讨论。
那么这条讲的一个是发热恶寒这种感冒,还一个就是他不发烧的,比较轻微的感冒在家里休息几天好得快一点,如果是否已经发烧了,肯定要慢一点,相差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也就是说发烧,怕冷,又头疼,过一个星期,算没有吃药,在家休养七天好了。这个病不是说你出去继续劳动干活儿,那肯定七天好不了。
以行其经尽故也,我们这个人体也就是一个星期就是一个节律,有这么一回事情,中国立法为什么搞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呢,这个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跟我们人体的节律是有关系的。如果生病了身体虚弱。那么你要在家休养一个星期就可以恢复蛮好的,就这个意思,需要一个星期。如果说你生病啦,你想我休息两天,两天不行。
若欲作再经者。我觉得这个中间,少了一个逗号,应该是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也就是说这个病人休息了一个星期病一定好了。但是,有时候他又有一点发烧,就是说还没好彻底。那怎么办呢?如果还没好彻底的话可以用针灸,用这个针刺方法。
伤风感冒治好了之后,如已经好了,但是有时候,又出现一点,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出一点症状,像这种轻微的症状。他说可以用针扎一下。针这个足阳明胃经。使经不传则愈。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用针刺的方法把阳明胃经调理好,他吃饭也正常了,能吃饭,一正常,这个身体恢复的就快。所以让你扎这个足阳明胃经,就是开胃,用开胃的方法。你只要能吃饭,这个身体很快就恢复起来啦。
如果说病人生病已经好了,但是没还没好彻底,很多病人就是不能吃饭,不想吃饭,有这种情况。所以它就是让你扎这个足阳明,也就是说让你把这个病人的胃口打开,那么这个病情就不会发展了,他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饭量一增加,这个身体就有热量了,这个阳气就来了,剩下的点点的症状就消失了。
这一条他讲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感冒发烧的话,家里没有医生,你不治疗,那么你在家里休息一个星期,也就能康复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开胃的方法,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让病人的胃口打开,身体就恢复的快。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太阳病一般在好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时间呢?一天里面就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事。下午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我人体阳气比较旺盛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在这一个时段里面,这个气候环境温度也比较偏高,这个对疾病的康复都是非常有利的。
这个第九条就是讲这个伤风感冒之后,什么时候好。所以做医生都知道。哪一天要好,在什么时间好,医生心里都有数,做为医生你要清楚。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这个风家,就是前面讲的中风证,伤寒中风,这就是这个身上发烧,怕风。又出汗。用这个解表发汗的方法,吃药了,由于这个身体比较虚弱,这个风还是在。
这个风证在太阳病里面,他不像这个寒症,他这个体质是下去又一个台接,往下降了,所以,有时候通过解表的方法,温阳散寒,不是一二剂就能吃好,通过吃药虽然说有好转,但是就是好不彻底。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像这个中风,一般就是吃药,也要十二天才能好。你看前面他是他说的这个伤寒证有六七天就能好。那么这个中风证,要十二天。
从体质上来说伤寒证他的体质还是比较强。那中风证,就不一样了,体质就差了,所以你要把这个体质要提升上来,也就是说把他的身体内部的津液全部让他重组起来,这还都要需要时间,不是说一剂知二剂已,治什么病最多3剂,那个都是说大话的。
那么这一条当中说的什么意思呢,他就是说人的体质不同治病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欲速则不达,不能着急。医生可以做到的就是让疾病好转,要想康复,那就需要病人的坚持。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热,一般的肯定这个大热就发高烧,一般四十度以上,四十度以上只有伤寒证会出现四十度以上。还有一个阳明证也会出现四十度以上。我们在太阳篇,学这个太阳病为主,但是在病理上,有时候还要牵涉到其他的方面,所以这个也都很正常。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身上发烧。但是它有时候。
做为医生知道这个病人在发高烧了,为什么?因为你用手摸它了,不是他自己说的,这个做医生诊病肯定要亲自动手去摸,这个不能去听别人说。摸着才知道身上在发高烧。但是你问她怕冷,不怕冷,怕怕热,不怕热,有的病人他说不知道,那不知道怎么办,这就不好诊断了。有时候的问诊肯定是需要的。特别是像这个伤寒证,都是需要把脉的。
把脉也很重要,询问症状也很重要,都要综合参考。病人怕冷还是怕热病,有时病人说不清楚,医生就要有很非常强的观察能力。你要看看病人,看他的行动。看他穿的衣服多还是少,如果说他穿的衣服很多,就知道他是怕冷。如果说他穿的衣服很少,那就说明他怕热。
反欲得衣者。发高烧但是他衣服穿的很多。这说明什么,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个还是伤寒证,他热只是在皮肤热,这个皮肤热就是说这个热还是很轻浅的,不是说在内部就发热的,这个热是滞留热。
寒在骨髓也。并不是骨髓里面有寒。如果是真的骨髓里面有含寒,那个不是太阳病了,那是伤寒的厥阴病,所以张仲景说话,从他的语言里面可以看出来他的性格非常倔强。热在皮肤,也就是说这个热是他的瘀热,没有散发出去的热,这个热量很少的,不要看他烧的那么狠,但是他身体里面还是凉的,虽然说他说不怕冷。
所以张仲景他就从观察上面了解这个病人到底是寒还是热,所以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治病一定要分清这个寒与热,有时候,在临床上你会经常会碰到,你问她是还是热闹,但是她给你说不出来个什么,所以有时候就需要去观察,你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寒在骨髓,也就是说还在他里面肯定是寒的。这就牵涉到有的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有的人敏感,有的人不敏感,有的人到了癌症自己还没感觉,所以人和人不同,这个一定要注意。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他这个身大汗寒就是医生去摸这个病人这个身上,一般的都是摸着胳膊,或者是额头,摸上去都是凉的,非常的凉。这个病人到底是寒证还是热证,所以有时候就是病人要说也说不清楚。那真的要医生去观察,反不欲近衣者,那就是他穿的衣服非常少,让多穿一点,他就不愿意。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去判断,
那么他就说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说你摸上去这个病人身体里冰凉冰凉的,但是病人他不想穿衣服,这就说明身体里面有热,属于热证,你不能把他诊断为寒证。所以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八纲辨证。为什么要辨寒热,这一条就是八纲辨证里面的辨寒与热。如何辨,这都讲得非常深刻,也就是说在问诊的情况下得不到准确的信息,使用观察的方法来确定疾病寒与热。
如果是热为什么热?我们昨天都讲了,这个肯定是身体里面那个津液严重出现不足的情况下,虽然我们人体这个肉你看上去软的,但是实际上他软中有硬,他又软的一面也有硬的一面,如果里面没有津和液的滋润,那么是不是它也在运动它也在随时随地的非常快速的运动。那么它里面就会产生干摩擦了。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把津液看得非常非常的重视。
医学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让疾病康复,这个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规律,这个疾病就治不好。如果说他发热,肯定是里面缺少津和热了,如果说你再用药发散,那这个病就会让你搞得更加严重了,到后面眼珠子瞪起来,这个手伸出来弯都不能弯,会出现那种情况。
第十一条就是辨寒热,这个是千万不能含糊的,如果一搞错了,让你治反了,那就麻烦了,人命关天的事情。一次治反了,那么病情会加重,两次治反了,说不定你要把病人搞死了。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音:举)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音:紫),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音:鱼),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音:岔即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现在这条开始讲方剂了,他说太阳中风,症状是什么呢,有发热,汗出,脉是缓的,太阳中风证本来就是体质也不是很好的这个情况下。
阳浮而阴弱,这什么意思?就是诊脉的时候,脉来为阳,脉去为阴。身体健康的人,他这个脉搏来的时候有力,去的时候也有力,这才是健康。阳浮而阴弱,脉来的时候,表现为浮脉,就是往上飘,脉往外撑这种感觉,往外扩张。阴弱,就说脉回去的时候没有力气。这种脉说明这个身体内部这个气血津液不足了。
要复制惹自发啊,养父者就是卖来的时候。出去啊,这个卖的字符的。人自发就说这个卖来的时候表面为负卖。那丰满就是说这个经络不通吗啊,这个这个往前走比啊,这个气血。这个卖国里面这个这个血液走不动。人字法啊,这个吉他走不动了吗,肯定这个循环就。循环就不好啊,身体证啊,身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散不掉。三发布出去,所以就会表现。有这个外热这个症状啊,病人就会发热啊。
阳浮者,热自发。阳浮者就是脉来的时候这个脉是浮的。热自发就说这个脉来的时候表现为浮脉,浮脉那就是说这个经络不通,往前走这个血液走不动。它走不动了肯定这个循环就不好,身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散不掉。散发不出去,所以就会表现外热这个症状,病人就会发热。
阴弱者,汗自出。这个阴就指这个津、液还有血。阴弱者,汗自出,也就是说他血液不是那么充足了,当血液不充足的时候,我们肝脏向外生发能量,就会出现不足的情况,那么肝脏生发不足,就会导致心脏对全身的调控
功能下降,所以他对汗液就失去控制能力,就会汗出。这个讲的都是病理,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会汗出?发热是因为这个阳气不足,出汗是阴不足造成的。津液不足了,我们肝脏想向外生发输送能量,但是你没有这么东西,我用什么输送啊,这就阴不足。
啬啬恶寒,就说全身都是冷的,因为阳气不足了,身体就会冷。已经出现这个脉浮,脉浮了就是说明这个阳气就不足了,阳气不足才会产生这个脉浮,不能往前走,憋到这里了,只能是往外扩张了。那阳气不足,全身就会怕冷,就叫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这个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津液不足了,肝脏向外发气,本来我们这个身体一身的气全部是由肝脏发出来的。但是因为津液不足啦,肝脏发出来的气就非常少,非常少,人就会出现一个对自对身体控制能力下降的这种表现,所以就会感觉到怕风。
翕翕发热,虽然他有怕冷的症状,还有感觉到身上翁翁发热的这个症状,上一条讲了,实际上不光是他怕冷,他还会感觉到身体还是有这种热的感觉,所以热也有寒也有。他这个翕翕发热就是身体内部这个生理功能产生的热量,不能通过循环散发出去,虽然说怕冷,但是他也会感觉到身上也有发热的症状。
鼻鸣干呕者,这个鼻鸣就是鼻子堵塞了,这个为什么会堵塞呢,这个就是他身体内部循环很慢,这个气本来是应该非常顺利地往前走,结果它走不动,在气血通道内向外扩张,向外蹭,所以就会在这个肺上出现堵塞的情况,鼻子会堵塞,那么在胃上会出现反胃,张仲景在这里讲了两点:一个是笔名,一个是干呕。
他在这个条文里面它不光讲这个症状,他还要给你讲这个病发病的原理,还教你如何去诊断疾病,这方法他都交给你,张仲景确实是一个具有大爱精神的人。这里他就告诉你鼻鸣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这个气,人体里面的气血循环不好造成的。干呕就是反胃,这个气血循环不好,不想吃饭,那怎么治疗,像这种情况如何治疗他,他说用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由五味药物组成,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古代的一两就相当于现现代的4克这样。桂枝三两就相当于十克或十二克,这个样子。甘草用灸,甘草用这个蜜蜂蜜拌的,然后又炒焦,生姜要切成片。
十二条里面讲的就是:一个是阳气不足,一个是阴也不足,也就是阴阳都不足了,这个病机上面也就是阴阳都不足,阳浮而阴弱,阳气不足,走不动了,脉来的时候就会浮脉,就说明这个阳气不足了,往前走不顺畅了,所以才会浮脉,他又说这个阴。脉去的时候又无力,非常的弱,没有力气。这个就是阴阳都不足,就出现鼻子不透气又干呕,又怕冷又感觉的身身体里面,全身上下还都在发热,这一大堆症,这个如何去处理。
怎么处理呢?用这五味药。桂桂为什么要去皮?这个树皮一类的都有这个特性,它这个皮能让这个气血往两边走,不是往前走,
从症状上来说,这个气血循环不好,那我们就让它走的快,那如果说你连皮都用。那就会导致这个气血往血管两边走了,他不往前走,拖后腿了,所以就影响这个气血往前走这个问题,中药里面有个厚朴有什么功能呢?一般的书上都说它是宽肠下气,宽肠什么意思?它就是让这个气往两边走。往下面走,往后走。这个皮它就有这个功能,所以要把这个皮子剥掉,要用他的这个枝。
桂枝是强心的,你抓上一点桂枝闻上去感觉很干燥,像火的味道,热性的,很热,热的中药都往走心脏走,我们心脏是最热的地方,热性的东西都往心脏走,所以桂枝它走心脏,把心脏的功能加强了。然后心脏拨动的加快加强,让这个血液循环加快,循环一加快就把这个热推掉了,为啥她会发热呢,就因为循环慢热量散不掉,现在就是治病。
用药就是要把症状解决,桂枝让血液循环加快,把这个身上的热量散掉。芍药,一方面有补虚的功能,生津的功能,还有止痛的功能,这个太阳病是有疼痛的症状,因为循环血液循环减慢,就会出现有疼痛的症状。虽然说中风证,张仲景在这条里面他没有讲到疼痛,实际上还是有的,比如说头痛,肯定是有的,这个芍药有补虚、止痛的功能。芍药对于五脏六腑里面的疼痛问题,它的疗效都非常好。桂枝也有止疼的功能,桂枝把肌肉、关节这些部位的疼痛解决了。甘草用这个炙的,一方面能够生津,另一方面补心气,有补心气的功能。用桂枝来加强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脏的功能,你要给心脏一点营养。张仲景用药,凡是要用加强心脏功能的药物都要考虑要给心脏补充一点营养,这炙甘草具有补心脏的功能。
生姜具有温通经脉,桂枝强力的推动这个经脉循环。生姜再又在后面助力,又加一把劲,相对来说这个桂枝加强心脏功能通经脉,从性格上来说有点粗暴的性格。生姜通经脉比较温柔比较细腻,一个干粗活,一个干细活儿。
大枣十二枚,干什么用的呢?这个大枣能够生津液,通百脉,走全身,滋养全身,能生津补血,故养阴。前面都讲了阴不足,阳不足。所以这个桂枝汤就是桂枝,甘草、生姜都是补阳气的。甘草和大枣。补阴气。芍药、甘草和大枣都是补阴的,所以桂枝汤就是阴阳双补。
十二条里面这个桂枝汤如何去服,我就不说了,这个一看就知道,就是桂枝汤煮好之后热趁热喝,最好再喝一碗稀粥,还有盖上被子,盖上一阵子,如果一出汗,身体稍微发一点汗,就可以停药了。桂枝这个药很粗暴的,非常的热,如果说你继续服用,身上马上就会感觉到特别的热,就会出大汗。张仲景对这个津液非常的重视,一般情况是不允许发汗的。如果过度发汗,身体里面的津液过度的向外发散掉的话,这个对身体非常的不利,非常的不好。
这个桂枝汤证,只要这个病人感觉不怕风了,就不要再继续喝药了,说明这个阴阳气浮都上来了,上来了就不要再继续喝了,慢慢在家吃饭调养几天就好了。这个桂枝汤证,这个中风证,身体恢复要比这个太阳证要慢一点,不要着急就行了。
桂枝汤行气活血(桂枝行气,气为血帅,可引血行),化滯止痛,驱寒,疗鼻鼾,止呕逆。
课后答疑:
1、桂枝汤调和营对吗?
答:阴阳双补,不主张创新名词,中医的名词深奥难懂,能少不要多。
2、营卫和阴阳有什么区别?表里和内外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一个意思吗?
答:卫就是阳,营就是阴。
3、胃烧心是怎么回事?
答:胃烧心就是气血循环差,滞留热,用药可以疏散一下,小柴胡可以用。小柴胡辛凉解表的。解表就是通脉化疼,胃烧心是瘀结,气结。如果同时有怕风怕冷,你可以用桂枝汤。不怕冷,就用小柴胡。这些都是治表的方法。如果同时有怕风怕冷,你可以用桂枝汤。不怕冷,就用小柴胡。小柴胡治风热。桂枝汤治风寒。一个辛温,一个辛凉。大柴胡兼治大便不通,如有兼证便秘,用大柴胡。柴胡剂是辛凉解表剂昨晚一盖天王补心丹。今早胃不烧心了。但气海关元处发凉。天王补心是热性的,有发散作用。发散的药,会耗伤津液。
丹参是热药,天王补心吃了,会有脸上发热的感觉,男人吃了有壮阳作用。
4、我的胃近来总是胀,吃饭也胀不吃也胀,有饿感,不吃还烧心,刚才吃了小柴胡
答: 
5、发烧怕风出汗喉咙痛桂枝汤加啥好?
答:加牛蒡子


2017/6/24
昨天我们学习到第十二条太阳中风证。第一个方子出来:桂枝汤。张仲景它前面讲这个太阳中风证,他不把这个症状讲得很全面,这个第十二条又冒出来一个鼻鸣干呕,这个非常细致症状表达。
这个十二条, 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鼻鸣干呕是怎么一回事情。如何治疗的方法,实际这一条重点就在鼻鸣和这个干呕上面。本来说这个下面谈这个桂枝的使用方法不讲了,但是我看还是有点重要,还是要再说一下。

关于这个桂枝汤总共有五味中药。这个桂枝三两要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要炙,用蜂蜜拌匀然后要炒焦,与生甘草不一样的,生甘草有生津液的功能,还利尿的功能,它能生津液就能利尿。生甘草它是一个润的功能,但是经过蜂蜜拌炒之后,有这个补心气的功能,能补养心脏。
为什么要用桂枝?它是针对啬啬恶寒,因为这个病人怕冷,有这个症状,用这个桂枝驱寒。那么这个桂枝的功能,有强心的功能,让心脏心脏的功能增强搏动有力,然后经脉就通了。那经脉一通,循环加快,就不怕冷了,那就不寒了,通脉同时有止痛的功能。
芍药具有生津止渴,如果你把这个芍药放到嘴里面。你感觉到它生津的功效非常好,这个口水很多。它还能够通络止痛。桂枝能通经,经、络不一样的。经上下走。光通经还不行。通络是横向的疏通。在人体内部脏器上面如果有这个瘀毒的情况,这就需要通络的这个药物把这个络脉通开,这个疼痛就能缓解。所以它是针对这个翕翕发热来使用的。
络脉一疏通。翕翕发热这种症状就会消退,炙过的甘草具有补心气润血脉的功效,一个是能补心气,第二个他还有滋养养血的功效。
生姜三两切开,生姜具有生发的功能。我们前面说肝脏它的功能就是生发,向外面发送人体内储存的津液各种营养成分,把这个能量输送给人体。把这个生姜片含到口里面,立马就会感觉到,脚上都能感觉到这个生姜的作用,它能够疏肝气,我说的疏肝气就是生发,它能快速的通利血脉。
桂枝虽说有强心的功效,但是相对来说他通经脉的动作比较缓慢,配合上生姜的话,这个血脉就流行的非常快,这样就增加的这个方剂的功效。
那为什么要用大枣,因为这个中风病人有汗出的这种症状,有汗出就说明身体内部的津液不足了,血液又匮乏的这个现象。阴弱者,汗自出,有汗出就可以用这个大枣来生津液,补血液。津血充足脉才能重组,中风本来就是脉缓,脉缓说明这个血液不是很充足,那么用这个大枣,他就是来补充这个血液的。大枣里面有这个津液,还有其它的精华物质。
那这个方子通过桂枝强心通脉,还有甘草有补心气,生姜让气血循环加快,桂枝汤喝下去第一是强大,第二次速度快,很快就见效。这个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喝下去立马就可以感觉到效果出来。
桂枝汤的煎煮方法用:五味中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一升就是两百克,就是现在的玻璃杯子一杯子。七升水就是相当于1500毫升的样子,煮取三升就是相当于六百毫升。六百毫升的话就是一碗半了,就是三杯子。去滓(音:紫),适寒温,服一升。喝的时候这个药不要太凉,也不要过热,就是温服一升。服已须臾(音:鱼),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服过之后,过一会儿,然后再喝上一杯稀粥,河南这个地方,一般都是喝那个面糊糊。就是用凉水把面粉调匀,水烧开之后往锅里倒搅匀就成了面糊糊,河南人一都经常会喝这种稀饭,面糊糊很养人,我们小时候感冒了经常喝。面糊糊真的很养人,感觉精神好身体也舒服,跟吃大米是不一样的,大米吃了不象面粉有力气。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喝了药之后要盖上被子保暖保温,盖上被子等一会儿。这个病人身上有这个汗出来,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你不能让这个病人满身大汗,如果这个病人出大汗的话,就说明这个药喝多了,出汗太多的话伤津液的。
已经出汗了,就不要盖太厚被子了,你不能让他出过多的汗。如果出汗多的话这个病是好不了的,张仲景《伤寒论》津液就是重点,中心思想。
若一服汗出,病瘥(音:岔即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如果说这个喝了一付这个桂枝汤出汗了,就说明这个病减轻了。停后服,就是不管你煮出多少药水没有喝完,病人身体的热力已经上来不怕冷不怕风了,那么就不要继续再喝了。
这个中药的剂量并不是说非要规定要怎样怎样的剂量,要根据情况随时观察,没有准确的剂量,非要强调这个剂量如何如何是不正确的。停后服,不必尽剂。如果汗出来了,一付药药没喝完也不要喝了,不用把一付药喝完。
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如果说病人喝了这个桂枝汤之后,又喝了热稀饭,那么有盖上被子保暖,汗没有出来,就说明这个药力还不够。若不汗,更服,那就按照紧前面的方法继续喝,这个汤还是这么煮,还是这样喝。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如果加量了还是汗出不来,这是你这个病有点严重了,已经超量的服用但是病人的汗还是没有出来。后服小促其间。就是后面服用就小心点,要少量的喝,不要喝太猛了,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会造成大汗出这个就不好了,所以要小心一点。
小促就是过上一会儿,大约就是二十分钟。你二十分钟喝一下。半日许令三服尽。也就半天的时间超量服用这个桂枝汤,三付就可以了,掌握这个量不能再多了。
半日许令三服尽。应该半天的时间喝三次,这样比较安全一点,不要赶那么急。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说有的病人特别严重白天可以喝,晚上也可以喝。周时观之,周时就是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就是说要注意观察。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那就说一付喝完了,这个病症还没有消除。那还接着继续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如果说这个病人服了一剂桂枝汤之后,汗出不来那就继续服,加量可以加两付最多不能超过三付。太阳病。在服药的时候用,要密切观察,随时的观察,如果一出汗了,就可以把药停掉,如果不出汗继续。但要一点一点服,不能出大汗。
中医治病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剂量。而是因病情变化轻重,具体情况具体用量,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出来就行,不是说非要把这个量定的很死,没有这个固定的剂量的。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就是在服药的时候你不要吃生冷的还有粘滑的东西,粘滑生冷的东西不好消化影响这个胃的运转。河南人吃这个肉面都知道,吃的面食的比较多,这个肚子都比较大,就是因为这个肉类、面影响胃的运动。
五辛就是太辣的东西也耗伤这个精液的,这个不要吃,因为桂枝本来都是很燥热的,所以饮食上要注意平和,不要吃这个刺激性强的东西。这个酒也是耗散身体能量的东西,这个对身都不好的,如果你在感冒之后喝啤酒出现什么情况,虽然说温暖了,但是会感觉到这个症状加重,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感冒之后一定不能喝酒,我以前有的经历过,按说是喝了酒能够温通经脉的,但是酒并不能让我们感冒减轻。还有一次就是别人感冒了晚上出去喝酒,结果一喝啤酒,过一会儿它就感觉到加重了。所以这个酒是发散的东西耗散津液,根本还是津液缺乏,那你在耗散就会加重。
恶臭,腐败变质的东西肯定会影响胃的这个运转,对身体造成伤害,肯定也是不能吃的。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刚刚讲过这个桂枝汤,十三条他又来个桂枝汤。这个是不是重复呢?这个不是重复,第十二条主要就是告诉你这个鼻鸣干呕,这一个症症状是一个怎么回事情,如何治疗这个原理,所以到了第十三条。他又把这个太阳太阳病这个中风又拉出来了。
太阳病刚开始讲太阳病中风证的时候他不讲头痛,也不讲发热,现在他把这个发热头痛说出来,他喜欢迷惑人,如果你是没有头脑的人没有这个基本的观察能力的话,他就是不让你学这个中医。
这个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这个就是太阳病中风证常见症状。鼻鸣干呕这个症状是不常见的,他第十二条主要是告诉你这个鼻鸣干呕的发病原理。
太阳病这个中风证和伤寒证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从体质也就是气血的这个丰盛与这个不足相对来说,伤寒论里面整个都是讲这个感冒伤寒的治法,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张仲景把这个体质分成六个等级。如果你出现太阳病的症状,就说明你的体质是最好的,才出现这个症状。我们太阳病里面还有分出来伤寒和中风,实际上伤寒证,体质相对来说好一点的,中风的这个症状,体质稍微差一点的。出现中风伤寒中风症,太阳病中风症,应该我们都经历过,头痛,肯定是有的,一般都在额头两边会头痛,太阳穴这个地方。为什么出现头痛?实际就是人体的气血不足,才会出现头痛,有的人认为经络不通引起的头痛,如果你用热性的药通经络的药
是不能解决头痛的,只有当气血充足的时候,这个头痛自然就没有了,实际就是脉管里面空了,才出现头痛。所以桂枝汤里面要用这个大枣,大枣生津充血脉,所以这个大枣非常重要在这个地方。还有这个芍药芍药,虽然能够通络脉,但是它也有补充津液的功能,让津液充足这个头痛就不痛了。
那么这个发热就是因为身体内部资格阳气比较不足,所以她用这个桂枝来强心,用生姜来家来通经,让这个气血循环加快,循环一加快,我们身体内部这个生理功能产生的热量就散出去了散掉了,所以就把这个发热解决了。
这个汗出还是因为这个血液津液不充足造成的,这个大枣在这里面起补充血液作用,这个血脉充足了,它就不会再出汗了。
恶风还是因为这个血液津液不足,才会恶风,大枣在这里起这个作用,各有各的用处。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葛根15克,麻黄10克,芍药7克,生姜10克,甘草7克,大枣12枚,桂枝7克。)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这个应该是太阳伤寒的症状,反汗出恶风者,这个汗出又恶风是太阳中风的症状,所以就是太阳中风和伤寒合并了,如何来解决?用这个用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就是用桂枝汤原方,它的剂量上减弱了,本来桂枝三两,这里用二量。芍药三两这里减到二两。也就是说桂枝汤另外加了葛根和麻黄这两味中药。

桂枝汤,桂枝生姜甘草和大枣,这个是针对汗出恶风来解决这个症状。那么他又加了葛根和麻黄来解决这个项背强几几,加这两位药要来解决这个项背强几几症状,就是用桂枝汤加味了,因为症状多。张仲景他用药就是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样的药,没有固定的方法。
我们这个中医临床上,你不能去套死方子,套死方子是错误的,书上讲的方子是交给你治病的方法,疾病的原理,这个书上讲的是疾病的原理和用药的方法,当我们临床上面对病人的时候,那个病情比较复杂,你去套死方子,哪有和书上的症状那么稳合的呢,没有的。所以关键你掌握他的用药原理,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这个药物如何去使用是我们要学习要掌握的东西。
项背强几几,就是脖子有点僵硬,这个背就是背上的肌肉,西医说肩周炎,有的说五十肩,肩漏风,一般都说肩周炎,这个情况都是他那个地方经络不通。那个肉比较厚,有瘀毒的情况。那为什么要用葛根?葛根是葛根的功效能够生津液止口渴。
同时它的功能比较多,它是个辛凉解表的药,什么是解表呢?解表就是生发肝气,促进肝气生发,它是辛凉的,不像生姜是热的。凡是热性的药物耗伤津液。凉性的不耗伤津液又能促进肝脏生发,一方面它有生发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补的功效,补充津液的功效,辛凉解表的药包括柴胡。
辛凉解表的药,一方面都是它能够生津液,另一方面它又有生发肝气,促进肝脏生发功能的这个功效,这个功效都是双方面的,并且它补的成分要多,补充津液的成分要多于它生发肝气的功能,所以才能表现出来凉性的。不像热性的只有这个生发的功效,没有补充津液的功效。
所以这个葛根一方面能够补充津液,是个实药。另一方面它又能疏通经络能够促进肝脏的生发功能,让人体的气变得充足。为什么用麻黄?麻黄是热性的,也是生发肝气的。麻黄生发肝气这个力度非常的大。这里麻黄用三两,去节,麻黄要去节,这个节会影响这个气的运行,去节是为了让这个气在身体里面运畅。
为了这个解决这个项背强几几,我们平常说的他有肩周炎的问题,肩周炎就是风湿,平时的有这方面的风湿。那么麻黄一个是生发肝气,把身体内部的津液转化为气在我们身体里面流动,让身体宣发起来,并且它能开这个腠里,也就麻黄这个气它能走这个肌肉,能走这个肌肉纹理之间,肌肉之间有缝隙有纹理,他能走这个地方。
因为麻黄生发肝气非常强,又比较燥。葛根生津比较强,有行气解表的功能。所以麻黄跟葛根配合起来,葛根的用量要大,就是防止麻黄过多消耗身体内部的这个津液,所以葛根用量要大,这里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内诸药,这个葛根不太好煮,蚂蝗的也要煮的时间长一点,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就是把这个水减少两杯,然后把上面漂浮的那个沫去掉,这个沫肯定对身体不太好,然后再放这个桂枝汤这五味中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就是这个药煎成六百毫升,就是相当于三杯子。去杂,温服一只杯子的量。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喝了之后盖上被子保暖,等这个病人稍微有一点汗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喝的稀饭了。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关于禁忌方面就是喝桂枝汤一样,你不要吃这些。对胃影响这东西。
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加了两味中药葛根和麻黄。葛根麻黄,用这两味药是针对项背强几几,我们平时说的肩周炎,肩周炎就他就那个地方有瘀毒。腠里不开。那么就是用麻黄来宣腠里,把肌肉里面的纹里全部疏通。葛根它有行气的功能。并且葛根行气而不耗伤津液,所以把这两个药要配合起来用。
两个药配合起来用,一方面是把这个症状解决掉。第二方面用葛根能够生津,补充津液的功能来弥补麻黄耗散津液的这个弊端,互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配合使用。葛根麻黄在临床上搭配使用非常好,有的病需要用麻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用葛根配合,防止人体内部的津液流失。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个太阳病,就是感冒出现脉浮,怕冷,怕风身上痛这些症状,有的有汗,有的没有汗。
下之后,有可能吃了坏东西造成拉肚子或被医生用攻下的药,也有可能是这个时候又出现便秘了,没办法必须要用功效的药。不管是在哪种情况出现拉肚子。
太阳病本来就是阳气不充足,如果说他拉肚子了肯定又吃了凉性的东西或者是喝了凉性的药才会出现这个拉肚子。那么本来就阳气不足,你再又吃了这个凉的东西,那身体内部是不是更凉更寒了。这个寒气会加重。
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就是心慌气短。因为身体内部太冷了,心脏就会收缩,心率会减慢,心率减慢的话,五脏六腑都是心在管理,那么心脏跳动比较缓慢,就会出现肺叶又不张开了,所以就会出现其气上冲。其气上冲就喘气心慌气短,心里又慌又喘气。那么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比较热,这个生姜桂枝都是比较热的。把这个寒去掉,把这个阳气升上来。
那么这个桂枝汤是一个比较热的药,它让这个心脏跳动加快,把这个身体内部的寒去掉了,恢复了身体温度的平衡,所以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体的温度。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如果说出现太阳病,怕冷,发烧,头痛,如果出现拉肚子,如果没有气上冲的就不要用桂枝汤了。
桂枝汤比较热,虽然里面也用大枣芍药来补充人体津液,但桂枝,生姜比较热会引起身体的津液大量流失,会引起出汗,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乱用,桂枝汤毕竟是有耗散津液的这个弊端。如果有怕冷的问题可以用,如果不怕冷,那就不需要用了。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是不是太阳病就不需要桂枝汤了呢?这个要根据情况,如果说病人拉肚子之后,还有发热,怕冷,怕风这些症状这个桂枝汤还是可以用的。现在这在这个条文言里面他没有这些症状,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症状了,那自然就没必要去用桂枝汤。如果有症状肯定可以用。

今天就是要熟悉麻黄和葛根的功效。麻黄,书上说宣肺平喘利尿。当然我再讲这个中药的功能方面我尽量的简略,不要复杂。实际上它宣肝气,就是促进肝气生发,它整个气都通到全身去了,让肝气都走向全身。又开腠里,腠里就是肌肉里面的缝隙,全部都疏通,那肯定不光是宣肺平喘。
那也不光是利尿的作用,它的功能很多了,它有通腠里的功能,所以在这个皮肤病上如牛皮癣都可以使用。
葛根在《伤寒论》里面出现的频率不是很多,它是一个辛凉解表的药,如果说你感冒了不怕冷的话你就可以用葛根解表,它是辛凉解表的。跟柴胡的性质差不多,都是清凉解表的。如果说感冒了,他不是怕冷而且怕热,那你就可以用葛根,它生津,一生津,然后身体里面它就凉了,它又促进循环了,这个热量就散发出去了,它用于这个风热感冒。

课后答疑:
1、葛根有的医家说有劫胃液之弊
答:那如果说劫胃液的话,事情实际上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散发的,它有这个发散功能,是有这一个问题存在,那就像柴胡一样,长时间用了用多了也不好。
去年有一个乳腺癌的病人,他家里人就是经常给她葛根粉平时吃,她也说这个葛根吃了感觉还是蛮好的。这个说明这个葛根不是耗伤津液那么厉害,长时间用应该没问题的。

2、杨老师对中药白芍的尝试及对中药生姜干姜的理解
答:我今天尝了一下这个白芍,这个白芍确实生津效果蛮好的,还有它这个通络的效果也是蛮好的,我对这个中药的感觉还是比较敏感的,它什么功效,我一尝我就能感觉出来。
中药需要简化,不能扯一大堆,抓重点,突出重点,就是要会连想。出发点,要从五行上出发。
生姜,书上说的温中止呕,我觉得这个这种表达方法都是不好。生姜本来都是很热的,你喝下去肯定胃是温暖的,这个不它的作用。这就偏离了它的作用,我们治病必须要讲究的是它在人体的作用。桂枝汤,桂枝你喝下去胃里面也是热乎乎的,你能说这桂枝是温中的吗?这样说就不对了,不能说它是温中。它止呕是因为它疏通了经络,它行气非常快,气为血帅,行气非常快,所以它能止呕。
干姜是守,你说干姜温中这个我相信,这个生姜,它不守的。并且它走的非常快,我含到嘴里面立马感觉,在一秒钟的时间这个脚上都有感觉了,我对中药非常的敏感。但是你喝了生姜之后,当时感觉到身上有一种温温的感觉。过上一会儿就不温了,这个时间太短了,它保持的时间很短的。
生姜是走而不守,干姜是守而不走。干姜吃了之后胃里面非常暖,它能保持很长的时间。

3、我四年前有一个女病人,那时还没成家。她从小就有头痛的毛病。一星期发作一次,发的时候如同鬼门关过一次。北京。上海。广东。所有的医院都治过了,就是控制不住。当然我也没那个能力。每一次一发作,就要家人使劲的按住她,在他的头部身上做按摩。发作四五个小时就好啦。
答:你说这个头痛欲裂,上次你给我介绍那个病人她家里人也有这个情况,吃药就好,这是身体虚弱的原因造成的。
应该是平时都头痛,身体不好的时候情况不好的时候就痛的厉害。
这个头痛,我自己也有亲身的体会。有时候体质差的时候我都感觉到有这个头痛,把身体好的时候他就不头痛了。还是就这个身体温度上不来。头痛的时候肯定会有怕冷这个症状,还是跟体质差有关系。也并不是说受风了,受凉了,没受风没受凉的时候照样要的头痛,还是因为这个身体内部的个体质比较虚弱,这个温度不够。
自然体温来自于血液。头痛时,身上会犯困

4、老师这个桂枝加葛根汤里症状有汗出为什么还要加麻黄?麻黃是发汗的咯。

答:汗出是因为津液不足,这不有大枣,白芍吗?又重用葛根,凉性的,所以不会汗出过多。
说麻黄是发汗的这个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如果光有麻黄,没有桂枝的话,那也发不出来汗。麻黄是一个强力的促进,加强这个肝脏的生发功能,它是这个作用。你配合桂枝,桂枝强心,配合起来用才能发汗。如果身体里面的力度不够了,发不出来汗。
并不是说用的麻黄就会发汗,不是这样的。书上说麻黄发汗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你看我在这个麻黄的功效里面我就没说它发汗,我说它宣肝气通腠里。宣就是生发,就是向外散发意思。如果身体里面热力不够,你怎么能发汗出来呢,这个气要配合热力,还要有津液才行,如果是身体里面没有津液,你想发都发不出来。
麻黄就是一个开腠里的功效,一个是促进让肝脏生发的功能加强。麻黄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你要配合热力,没有热力还是不行,没有桂枝的热力还是不行,你发不出来,没有白芍、大枣来补充津液,你还发不出来汗,不是说用了麻黄就会发汗,不是这样的。很多书上对麻黄功效解释只能用于发汗解表方剂当中,讲这个单药的话,不能说它发汗。
如果说麻黄利尿的话,对于对于这个身体水湿很严重的人,这个麻黄肯定有利尿作用,如果说身体里面没有水湿的情况,它也表现不出来这个利尿的功效,它只是开腠里疏通的功能,正常的人本来就是通的,你再疏通他还是这个样子表现不出来尿多。
功效要几味药相互配合才能做出来功效,单靠一味药是不行的。
这个桂枝汤和麻汤是有区别的,这个桂枝汤就是起通经络的作用,主要是疏通经络,把这个寒去掉了。另外还一个是扶阳的作用啊,用这个白芍,大枣补充精液。
麻黄汤就不一样,本来麻黄也是比较温,麻黄首先把气发出来,把这个气从肝里面发出来,让这个人的身体里面气非常充足了。桂枝汤它就不能产生这个气,气充足了,气才从皮肤里面往外扩张,然后汗才能出来。如果气达不到,汗还出不来。一个是要有气,一个要有热力,才能把出汗发出来。
桂枝汤起个温经的作用。因为它没有气,所以它发汗能力不是很强。麻黄汤把这个气发出来,整个人体里面像一个气球一样,气往外走,把这个汗透出来了,逼出来,这个桂枝是一个温经的作用,发汗能力是不强的,所以张仲景他说一付不行再两付,两付不行,再三付。
桂枝汤用的时候,只要看到这个病人有汗出来,已经发汗了,就说明身体内部的温度是够了,因为温度上来热力上来了,那他这才汗出。热力上来了肯定他就这个身体就舒服了好多了,他就不会怕风,也不会怕冷了,头痛这些症状都会缓解。
这个桂枝汤发汗是靠这个热力来发汗,麻黄汤是靠这个气和热来发汗。所以它们有所不同。麻黄汤如果没有气的话,没有麻黄来把这个气生出来的话。他出不来汗。
关于桂枝加葛根汤为何有汗还要用麻黄的解释;一一一一一桂枝汤是针对太阳中风证用药的,但是现在又项背强几几,这就是现在常说的颈椎病和肩周炎,这种病人平时脖子和肩背都是非常寒凉的,这么寒凉的体质是很难让他汗出的,用麻黄和葛根配合,既能疏通又能滋养,疏通与养正结合,不会导致汗出的,只能达到温通经脉的效果,除非有大热之功才会出现发汗,因为这种人体质很寒,用药后不会出现大热的,所以不用担心会汗出。本方里桂枝也减量了,所以热力不是很大,比较平和。
麻黄起疏通作用,没有桂枝的热力相助,是发不了汗的。
本方可用于治疗颈椎病,它是一个疏养相结合的方子,不用担心它会有大热汗出的问题,在这种寒性体质面前,本方的热力很平和,还有,麻黄汤发汗,你是看不到汗的,而桂枝汤发汗,会全身流汗,为什么?
麻黄汤发汗是用麻黄的气借助桂枝的热力把闭塞的腠理孔窍打开,,这个气里比较干燥,气从毛孔出来,你看不到汗液的。而桂枝汤是用白芍和大枣的津液借助桂枝的热力,津满则自溢。
一个是气往外逼,一个是津往外逼。所以,麻黄汤发汗不见汗。
麻黄汤可见汗不止。何解?那就是体内太热了,会烦热,而不是恶寒了。
药为点,方为线,病为面。

5、桂枝汤跟麻黄汤。就是体质不同所表现出来不一样的症状?
答:是的。麻黄汤证是体质好的人受了寒气后才有的。桂枝汤证与风寒关系不大,体质差的人一劳累 。
6、麻黄葛根轻可去实?
答:轻,即宣发。

汗为津液,津液为血,这句重要。津液与血液是通的。人体互相渗透。津进入血细胞,即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浆也是津液。没津液,血细胞就干瘒了,人会抽风。张仲景的特点,不绕弯子,他爱说半句留半句,留个玄念。学古文,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理解。
7、老师,我们广东人湿气太重。普遍湿热体质的。在调理方法中那些经方有独到之处?
答:湿,血不足,体寒了,才生湿。热,津和液不足则生热,有毒素,也生热。
养血,要根据五行原理来决定用药。清热,要用生津,化液,解毒,理气,来除热。把五脏用药部队拉出来,组合一下即可。五色五味,一组合,不就行了吗?
老师试举例组一个方?
2付加工30包,一天三包。
这个是治一个脑梗病人的,今天这个人又来了,好多了。她说身上冷,以前夏天不敢穿短袖,也不敢穿拖鞋,脖子凉,腰凉,眼圈发黑,鬓角跳的厉害,现在可以了,不凉了,可以穿短袖,穿拖鞋了。说明血液得到了改善。2付是十天的量。治慢性病,药味少了不行。一个内蒙古病人,第一次我用了三十味,他说效果可以,第二次我用了四十味,他说比上一次的效果好。
开头是心药部队,针对五脏用药,五脏用药基本平均。生长化收藏功能恢复,气血自旺,病则除。凡慢性病通治。方子没什么热药,治病从根本上治,如果用了热药,当时可能舒服一点,过后可能更加严重的。
这方了里面开胃的药没有放,如果饭量不好可以加砂仁、木香、厚朴,枳实。
所以,我临床可以不用四诊,仲景思想,装在脑子里了。仲景把人的体质分成六个等级,那么,我就按最差的等级去用药,不就可以了吗? 疾病的根本不外乎六气,六气除,病自安。治病,就这么简单。
治感冒是要用四诊的,慢性病,无需四诊。关键是,你要懂仲景的阴阳五行,六气,明白了这些,基本上够用了。至于急危重证的治疗,还要学温病学。现在的中国中医,几乎没人知道心肝脾肺肾是干什么的,怎么能治病?

8、五运六气。哪有那么简单。涉及天干地支?周易八卦,梅花易数。把这些弄进中医里方能运用自如。
答;不用那么精细,有个大概就可以了。通周易,这个要有仙气才行。王凤仪治病,不用药,说几句话就能把病治好,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罗振宇这个人,天上地下,他啥都知,是常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