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如何发现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

 失踪的壁虎5uaj 2017-07-21

“服务对象需求”是社会工作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简单介绍如何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构建一个方便社工全面考虑与发现服务对象需求的框架。社会工作讲究“人在情境中”,需求的发现也同样如此。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个人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功能性整体。共可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一般指服务对象)、中观系统(指与服务对象直接相关的群体)和宏观系统(社会文化、政策等背景因素)。下面笔者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管佳居家养老社工服务社的“失独老人服务项目”为例具体说明。


在图1 的项目中,微观系统即“失独老人群体”;针对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年群体,中观系统主要有家庭、同伴和社区三个因素;宏观系统包括针对失独家庭的各项政策、社会对失独群体的关注和看法等。可以看到,图1 中所有的箭头均为双向, 这表示各个系统间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工需要关注的是这些互动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变形” 甚至“断裂”了。因为这些与服务对象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出现问题时, 往往就是服务对象有需求出现的时候。具体来说:


第一

在两个系统互动中发现需求。以失独老人与家庭的互动为例, 由于子女的缺少, 当服务对象年老时, 家庭对其生活照料的功能可能会下降。再如, 由于家庭中子女角色的缺少, 失独老人可能无法行使“家长”的角色功能, 体会不到来自下一辈的关爱等。由此,社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服务对象可能有的需求:对晚年生活照料的需求;对精神关爱的需求;对家长角色功能(类似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第二

在多个系统互动间发现需求。针对失独老人群体开展服务时,很多社工立刻会想到失独老人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需求——失独老人有通过社区活动走出阴影的需求, 社区也有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活动来提升社区参与度的需求。可是,要失独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在服务初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社工没有全面考虑和分析服务对象的境况与需求,一味把目光聚焦在“让失独老人参与社区活动”这样“双赢” 的事上,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服务对象不情不愿地参加了社区活动。而如果社工运用生态系统图来分析服务对象的现状与需求,就会发现从失独老人到社区之间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如“失独老人- 同伴- 社区”。失独老人不愿参加社区活动并不代表他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有可能是他在“同伴”上的需求更加迫切。如果社工先为失独老人建立小组,构建他们的朋友圈,再邀请他们一同参加社区的某次活动,也许就会容易许多。

第三

在宏观系统下发现需求。宏观系统是指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政策法规等,这些因素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社工经常容易忽略的。例如,社会大背景中,人们通常认为失独老人是弱势群体,政府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那么社工需要观察和分析的就是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是想被当作弱势群体来接受“扶持”,还是独立自强,不想被看做弱势群体?服务对象与宏观系统间的互动所产生的需求可能是最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但只要解决了,就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分析服务对象需求时有它独特的优势,社工可以通过绘制相关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图”, 以一种“物品清单”的框架形式,比较全面地列出服务对象“可能”有的需求。当然,这些需求最终还要通过服务前期的调研来一一核对究竟哪些是真正的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