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青花料看,明代青花瓷巅峰史!民间精品藏瓷鉴赏!

 自华居 2017-07-21
2017-07-203评

明代王世懋的《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以苏麻离青为饰。”而成书于万历19年(1591年)的《遵生八笺》也说到:“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这儿的“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虽音译不一样,但不难揣度所指的为同一物——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有专家研讨以为这一称号的由来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蓝玻璃。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碧绿,色性安靖,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恰当的火候烧造下出现出蓝宝石般的美丽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郑和下西洋往后,因为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中国瓷器出产的展开。联络从东南亚区域带回的苏麻离青用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其制品极为漂亮精巧,发色美丽,呈色安稳,其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独特效果。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具有靛蓝、晕散、结晶斑等特征。

呈色靛蓝,美丽浓艳,清楚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漆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化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触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点明显,晕散十分严峻。

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不论其呈色怎么,或多或少老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构成的,如以强光照耀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即是青猜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要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构成的。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构成晕散和结晶斑的要素。

明永乐青花缠枝斑纹折沿盆

跟着苏麻离青的引入,中国青花瓷烧造史出现了自元代晚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2次展开高峰,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联络而被民间称之为“青花之王”。但成化往后,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很少再大批量引入,青花瓷中的青料逐渐被回青等代替。

景德镇青花瓷烧造近千年的前史,以明朝永乐、宣德两朝(1402—1436)烧制的青花瓷为最佳。它清新雅丽,朴素坦率,青花图画形式多样、五光十色,纹饰疏朗俊美、笔意天然,好像水墨画般晕散的青料呈色,千姿百态的外型,恢宏雄奇,动人心弦。

【专业从事古董古玩的,如果您手上有上述藏品可以在下方加葳信与我们交流!】

ID:185--1658--78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