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军医复脉汤 有益心脏瓣膜病

 刚上文柔 2017-07-22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张经典的中医方剂——炙甘草汤(复脉汤)。


据考证,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千金翼方》所载的主治是“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



对于医圣张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符合张仲景方名的常例。张仲景以药名方,都是方中的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大。但本方炙甘草的量并非最大,只用了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最大,用了一斤。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另外,《伤寒论》的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此,清代经方家莫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经方例释》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并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二是《千金》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


关于复脉汤,当代有经方家提出:本方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本方也应主治血证。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先固,人参之用义该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尤其是方中大枣用至30枚,量大,糖分足,可以给虚弱的身体补充大量能量。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本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这个方对于羸瘦体质的心脏瓣膜病人很适合。临床上除了用于羸瘦、有心律失常症状的心脏病人,也可用于心脏手术后的调理。


另外,许多名医还常用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于结,病情进入虚劳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有位名中医的经验是:人羸弱,麦冬要用60g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肺气肿气促多汗,多加山萸肉30g、五味子10g、龙骨20g。服用此方者,最好是把它熬成膏剂。


刘冰燕主任  中国中医泰斗,原国家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吕炳奎老中医的关门弟子。中医副主任医师  天津敬善堂心脏瓣膜病首席专家 曾任医院院长 中国中医学会分会理事 先后撰写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入选多部名医典录。


刘主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尤其擅长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善用中药秘制膏方调理,堪称一绝。2016年前累计观察近5000例心脏瓣膜病,曾亲自跟踪北京、天津两地心脏瓣膜病患者上千人,对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