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马古道(132)束河·工匠之都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7-22

茶马古道(132)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纳西语从前称束河的意识是“束河皮匠村”,至解放有皮革匠336户。束河皮匠用一根钢锥、一把锤子、一张皮子沿茶马古道走天下。100年前,束河马锅头王之典的马帮驮着中国的皮革制品、茶、盐等,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照相馆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现在陈列在束河茶马古道博物馆中。《被遗忘的王国》的作者俄国人顾彼得在丽江生活了九年,与洛克甚好。洛克痴迷于东巴文化,顾彼得显得实在,在丽江与当地人成立毛纺、皮革的工业合作组织。1942年,顾彼得与仁里村的皮匠李习耀合作成立“皮革合作社”,生产的皮革制品远销西藏各地。
    其实皮和革有很大区别,从动物身上取下的为生皮,不易保存,干了发硬,需要经过柔软加工后才能成为“革”,这个过程称“鞣”,工业革命以前,早期“鞣”用的单宁酸来自于植物,茶马古道带来的茶叶中、所含单宁酸是重要来源,也是束河皮匠的秘法之一。时至今日,束河知道这个秘法的老皮匠已不多,镇上祖籍南京的李金凤老人是其中一位。
    1368年的“靴灯事件”,明朝廷大批御用皮匠被流放云南,木府土司把他们安置在束河,束河因此皮匠业兴起,独特的工艺做出的马靴、马铃皮带、皮囊、皮箱、皮腰包、皮马甲等扬名茶马古道。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束河皮匠,比1854年创建的LV路易威登和1774年意大利彼耐德创建Pineidr要早四百多年。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耐用性,LV的皮革制品水平远不如束河皮匠。如今,束河皮匠有了高端定制,“锦匠”是束河皮革奢侈品之一,虽价格不菲,但性价比仍胜过LV,只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打火石皮囊,马帮用品。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束河银制品手工制作,来自古老的东巴银匠手艺。沿着茶马古道,一直传到拉萨。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束河茶马古道博物馆,为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的一部分。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大觉宫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大觉宫壁画是云南仅存的明代壁画。虽然模糊不堪,画中的明代服饰尤为显眼,大东巴(大巫师、学者)的盛装有明显的类同。大觉宫壁画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茶马古道(133)束河·工匠之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