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四之气参考方

 为什么73 2017-07-22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初侯,萤火虫从枯草化生;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古书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粥滋补身体。著名医家李时珍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信不诬也。




四之气参考方


四之气(大暑7月22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当燥湿散寒。

四之气感冒寒湿诸病参考方: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党参2,白术2,茯苓2,干姜2,黑附子1,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三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