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智梦南京办公室的主顾问康野(Tracy),我之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教育学硕士,读的是跨文化传播学专业,后面分别在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做招生官。 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学面试,特别是第三方面试InitialView(初鉴)的情况。过去两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面试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东亚区标化考试权威受到挑战,比如过去两年的老SAT,刚刚过去的6月ACT考场取消。 再来,文书材料方面存在大量的伪造,比如很多普高学生的推荐信都是学生或者非任课教师写的,美国大学只能通过推荐信鉴定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品格和个人素质。 另外,学生的托福口语成绩更多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交流能力。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面试的功能和类型,面试类型主要是根据面试的功能来看: 大学面试的第一种功能和职场上的面试一样,主要是选拔,仅限邀请,基本意思是,面试是申请的最后一轮,如果没有获得面试的邀请,基本意味着被淘汰了,有这种面试功能的学校主要以哈佛、耶鲁、达特茅斯为代表。 剩余两种功能基本是大学面试独有的特点,和职场上的面试非常不同。 一种类型是“市场营销型”,也就是学校反向套磁的意思,典型代表就是宾大。这种类型的面试更多是,在面试中面试官会介绍各种详实丰富的关于宾大的信息,然后后面如果学生同时被宾大和哥大录取,学生可能会因为之前在面试中建立起来的好感,在最终的学校选择上更倾向于宾大。当初我也申请担当宾大中国区校友面试官,本来是想向更多中国学生推广下我们学校的,后来发现学校要求教育咨询行业同仁禁入,就算了。 “边缘界定型”这种功能是大学面试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功能对大部分学校都适用,主要用途是鉴定不上不下的学生的情况下,通过看面试来进行加减分。
根据不同功能,面试官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基本上面试官有以下几种: 第二种招生官是大二大三学生,这种情况的代表是罗切斯特大学和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面试官基本都极其亲切可人,主要功能是边缘界定和营销,基本面试时间都比较短。 第三种是校友面试,这个是目前非第三方面试的主流。比如今年南京录取哥大的杨同学,当时就是到上海和在律所工作的哥大校友进行面对面面试。还有范德宝,塔夫茨,布兰迪斯等也都是校友面试。 第四种面试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了,InitialView(初鉴),过去两年蓬勃发展的第三方平台面试。 为什么第三方面试发展如此迅猛呢? 第一是因为现在美国大学对面试的需求扩大(鉴定学生材料真实性等原因)。 所以InitialView等第三方面试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InitialView相比之下,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更久,和美国大学合作的数量也很多,操作流程更规范,而且性价比比较高,我们一般比较推荐学生使用。 InitialView这个平台是如何操作的呢?
下面我来分享下InitialView这个第三方平台对当季申请学生的启发: InitialView平台的面试官并不是一个具体学校的面试官,也就意味着,在审核学生材料时,InitialView的面试官并没有学生任何信息,整体对话完全基于学生的自我介绍,所以InitialView无需等到材料写好后才进行。 另外,InitialView的面试官一般都是兼职面试官,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最擅长出其不意,问学生没准备到的问题。比如其中的一位面试官就是智梦之前拜访前佐治亚理工时,接待我们的招生官,她现在在哈佛读教育学硕士,兼职做InitialView。这些面试官基本上官都阅人无数,学生在他们面前学生千万不要想蒙混过关。 整个面试准备策略,智梦各位主顾问和外籍顾问都会有非常系统的培训,我想和家长分享面试特别主要的一个原则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在面试中老想着让自己表现得有多聪明、组织多少多少活动,自己多么多么了不起。面试的时候从招生官的角度有一个经典理论是“室友原则”,就是如果我和面前这个人做室友,我是不是能接受,好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要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令人喜欢的人。 最后,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参加面试,比如标化时间来不及,或者口语有特别大的短板,但我还是鼓励智梦的学员从现在开始有准备面试的意识,没有人天生就特别擅长面试,而且后面到大学找实习,后面到社会上找工作,面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面试都是训练出来的,所以即使最后学生不会参加大学面试,或者不会提交,如果时间和精力够用,还是可以在平时有训练储备。 (编辑/Li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