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4

 天賜閣guwan 2017-07-22

接上文《收藏见证历史》(4-38)

鼎、鬲、甗、釜,煮好蒸好食品,上桌分食则用簋(gui)或者豆

青铜簋出现于商早期,原型是陶器簋

收藏见证历史(4-39)认识商青铜食礼器簋、豆,附: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兽面纹簋,商晚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传河南安阳出土,高14公分

侈口,束颈,鼓腹,高圈足,有六条扉棱;口沿下一周三角蝉纹;颈部一周鸟纹,前后各有一个浮雕羊角兽面;腹饰三组兽面纹;圈足饰龙纹。

簋事实上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碗,器高大多十几公分,青铜罍主要用于肉食等的分食,以这样的器具吃米饭之类,应该不是很合适。

收藏见证历史(4-39)认识商青铜食礼器簋、豆,附: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执簋,商代晚期,上海博物馆馆藏,高14.7,口径19.6公分

簋的器型基本类似,变化不大,有些簋铸有双耳,方便拿放,此器即铸有羊角兽面双耳,并在双耳内各刻铭文“执”字,应该也是拥有者的名称。

器口沿下饰三角蝉纹一周,之下饰鸟纹,并在器中前后各浮雕虎头兽面,上下有竖直扉棱作为兽脊,下扉棱又作为腹部牛首兽面的鼻,牛角用转折虺(hui)纹表达,圈足饰一圈凤鸟纹,三层花装饰手法的地纹为兽的体纹。

另有一些簋纹饰装饰简单,明显还是实用为主。

收藏见证历史(4-39)认识商青铜食礼器簋、豆,附: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青铜豆,商晚期,上海博物馆馆藏,高12.4,口径12.5公分

这是一只典型的商晚期豆,纹饰在商青铜器中属于极简,口沿内折,束颈,浅腹,圆底,高圈足,圈足底部外展,整体似高足的盘子,功用也是如今日的盘子。然而此器的圈足却内有乾坤,圈足外镂空十字,圈足内有夹层,夹层镂空四个圆孔,夹层内含一个球状物,整器震之,发出铃的声音!

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这样内含球,可发出铃声的豆,在山西商代遗存等也有发现,依照商人制器讲究实用的原则,这应该就是起铃的作用,可能和祭祀仪式的程序步骤有关,铃是古老的青铜乐器,在夏遗存就有发现,属于最早青铜礼器之一,而如果追朔到远古时期,远古祭祀重要的仪式就是歌舞,少不了节奏性的乐器

收藏见证历史(4-39)认识商青铜食礼器簋、豆,附: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马家窑文化节奏清晰的原始歌舞,那些人群边数量不等的竖线及形状有变化的斜线,也许代表的就是不同的音律

今人谈古人礼器,往往只考虑酒器、食器、水器等,原因在于我们确实不了解高古时期祭祀的程序,这类文化传承断档了多次,战国晚期屈原的《楚辞》就是一次原始祭祀歌舞音乐的抢救性收藏,而《楚辞》之精彩及对后期文化的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绝无仅有。

我们今日看到了青铜器之型的精彩,恰恰因为缺少了还应该存在的音乐和香,及被毁掉的巨大华美的木质建筑等,所以很难真正体会青铜器的内在表现,这些精美之器是一个精彩世界中的一部分,不是冰冷狞厉之器,每个器型,每个纹饰都是富有生命,附和节奏,可以与沁人之香融为一体的艺术精华。

收藏见证历史(4-39)认识商青铜食礼器簋、豆,附:鉴赏商代青铜器必备知识点

---兽面纹假腹豆,商晚期,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高13.4,口径15公分

方折口沿,腹甚浅,为假腹造型,外壁纹饰为三层繁密的兽面纹,内壁及口沿都有纹饰,是商豆中的精品之作。

事实上,是否为祭祀食器,待考证,这样的纹饰装饰手法,较为特殊,假腹部也较粗,结合圈足上三个十字孔,按商人讲究实用的制器原则,似乎更重视底部加热的功能,如果认为是青铜香器,好像更合理。

未完,待续。下一篇继续鉴赏商青铜器

关注作者头条号“存意”,关注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