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十六帝之死——建文帝朱允炆

 本科学历 2017-07-22
明朝十六帝之死——建文帝朱允炆


如何给大家讲朱允炆的死?我想准确的说应该叫朱允炆去向之谜,必定这是大明朝甚至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迷案。索性就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从九五之尊变成一个不知去向的悲情帝王?

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因为朱标太子的大儿子不幸早亡,所以朱允炆自然成了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早年就立长子朱标为黄太子,但不幸的是朱标在37岁就早早去世。朱元璋最终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漳去世,依照他生前的遗诏,由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也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帝。

其实对朱元璋这一安排,有一人一直不服,那就是燕王朱棣,朱元璋的四儿子,朱允炆的四叔叔。朱棣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实在的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具才华的一位,而且一直胸怀大志。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负责统帅重兵,驻守北平,以防蒙古骑兵进犯。



说到燕王朱棣,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在位时的一大败笔:那就是分封藩王。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氏江山,将自己的子孙分封为藩王,这些藩王被分到全国各个要塞之地,并且手握重兵,雄霸一方。这些藩王在朱元璋在位时老老实实,可他一去世,藩王们就各个虎视眈眈,对朱允炆的帝位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无奈之下朱允炆采纳了齐泰、方孝孺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而正是他的厉行削藩,使得藩王们人心惶惶,怨声载道。所有的诸侯藩王对此极为不满,尤其是手握重兵,觊觎帝位的燕王朱棣。


朱棣一直有夺取帝位之心,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借口,正所谓师出无名。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朱允炆的厉行削藩却恰恰给了朱棣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听起来这个借口名正言顺,其实就是造反,夺取帝位。朱棣起兵了,朱允炆一下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只好急调各地军队入京勤王。可遗憾的是各个地方的封疆大吏们早就对朱允炆的削藩恨之入骨,谁还愿意为他卖命,更可怕的是这些封疆大吏纷纷投向了朱棣的怀抱。这时候的朱允炆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很快朱棣的军队就打到了南京。朱棣攻入皇宫就开始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直到一位公公告诉他朱允炆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便下令火烧皇宫,自己也跳入火中自焚了,并在火堆中找出一具尸体说是朱允炆。朱棣只好把这具尸体以皇帝之礼厚葬。

可各位看官,看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在正史的文献记载中并没有朱允炆皇陵的记载,而且此事也得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证实。那么朱棣看见的这具烧焦的尸体到底是不是朱允炆呢?这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朱棣对此事是不相信的,必定他干的事情不怎么光彩,叔叔抢了侄子的江山。他如果不能亲眼见到朱允炆完好的尸体的话,他会一生不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朱棣根本就知道朱允炆逃走了,所以他才会一直追寻朱允炆的下落。

民间关于朱允炆失踪的说法形形色色,最多的就是朱允炆按照朱元璋所受的密匣指示逃出南京,削发为僧云游四方;一种说法是朱允炆出家之后,隐居于贵州安顺平坝县境内的高峰寺;再一种说法是朱允炆出逃之后就近在在兰溪市东山上的一座古寺归隐。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建文帝从南京城逃出之后,辗转来到泉州,流落到海外,后来朱棣继位之后,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流落海外的朱允炆。



其实不管那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事实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朱允炆是死还是出逃,他都再没有出现在明朝帝国的历史中,基于这一点来看他的死或者生其实都一样。而对于朱棣,他一生的怀疑和不安至死到底有没有解开呢?但值得让他庆幸的是朱允炆始终没有给他带来他所担心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