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好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体会

 中庸为善为美 2017-07-22
导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关键,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依据。但不同的肿瘤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用药不能千篇一律,应有所变化,可从4个阶段进行辨证治疗。



手术前后治疗以扶正益气为主


手术对人体而言为“金石”之邪,能致人体气血筋脉肉受损;同时由于失血耗液、疼痛失眠、进食减少等因素,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均不同程度地造成患者正气更加虚弱,对患者术后康复及病情控制不利。因此,减轻手术对身体的损伤,保证机体的康复及预防肿瘤的转移、复发是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是西医医生容易忽视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中医药在术前、术后及时有效地介入治疗


术前调理体质,扶正益气,使机体尽可能达到正气充盛状态,从而利于手术。常以健脾益气、滋养肝肾等法为主,方多选四君子汤、保元汤等加减。

术后则根据患者气血亏虚及正气受损程度,在注重调理脾、胃、肝、肾的同时,强调益气固表、养阴生津,以调理平衡,补养不足,培补正气。方多选保真汤、八珍汤等加减。


化疗阶段治疗以健脾补血为主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对机体正常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所以化疗对机体存在着“敌我不分”的情况,即在杀灭和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引起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障碍,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骨髓抑制,如血细胞下降、免疫力低下、脱发等;机体衰弱,如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及某些炎症反应等。根据长时期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伤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伤阴耗气,气血两亏,损伤脾胃,累及肝肾。故主要治疗应以扶正培本为主,采用健脾和胃、补肾益精、气血双调等治法。如出现炎症反应,可酌情给予清热解毒之剂。


针对临床化疗常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以下治疗方法:

红细胞减少,多属脾肾亏虚之精枯血少,脾生化无权,故用党参、当归、龙眼肉、大枣、阿胶、紫河车、枸杞子、人参等,如人参大枣枸杞汤,以健脾益精补血为主。

白细胞减少,则多为脾肾亏虚,卫气虚弱,机体防御能力减弱,治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药用黄芪、太子参、黄精、菟丝子、鸡血藤、山萸肉、仙灵脾等。

血小板减少:多属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血热妄行,药用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鹿角胶、鳖甲、花生衣等。对于血小板长期低下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的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下降,应先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具有抑制抗体产生又符合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药物,如柴胡、郁金、桃仁、丹参、红花、泽泻、益母草等。


放疗阶段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


放疗是治疗某些肿瘤及肿瘤某些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如鼻咽癌、食管上段癌、喉癌、宫颈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是一种局部治疗措施,对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乃至全身也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通过临床诊治与观察,放疗后不良反应除了机体衰弱、消化障碍和骨髓抑制外,最突出的是热毒伤阴。射线属热毒,最易伤阴耗液,耗气伤神,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亏,损及脾胃,故放疗时应用辨证调理协助放疗减毒增效,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


中医应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如益气养阴、生津润燥、调理脾胃、滋补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常用药物为北沙参、太子参、石斛、玉竹、天花粉、鸡血藤、女贞子、生地黄、玄参、忍冬藤、五味子、山药、川芎、红花、丹参等。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癌细胞缺氧状态,起到增敏的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可能在某个环节上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因此需谨慎用药,尤其对各种转移性癌肿更须注意。


肿瘤晚期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对于复发和(或)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体内正气已极度亏虚,既无手术机会,也不能耐受放化疗,应在中医药整体观指导下调补全身正气。扶正益气为此阶段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此阶段治疗原则以缓解患者症状,延长寿命为治疗宗旨。其方法多在补脾肾增强先后天之本的前提下培补气血精液,选方用药多样化,给药方式亦多样,可静脉输注,也可以汤剂调理,更可以食代补。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2009年7月患者因直肠癌在某肿瘤医院住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盘状隆起型中分化腺癌(瘤体4cm×4cm×0.8 cm),浸润外膜纤维、脂肪组织,累犯肛齿线及神经。2011年10月因“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再次住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癌术后,左腹股沟纤维、脂肪组织内转移性中分化腺癌(直径约1.5 cm)。2012年10月在该肿瘤医院复查时做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诊断:胃角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2012年12月第三次在该院作“胃癌根治术”,癌体大小约4cm×2cm×0.5 cm。2013年初因担心癌肿转移,遂来门诊要求中医药抗癌防转移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辨证为中气亏虚,予自拟经验方“益气固本抗癌汤”。药用:藤梨根30~40g,水杨梅根30~40g,薏苡仁30~40g,黄芪20~30g,三叶青15~20g,白花蛇舌草15~20g,猪苓10~12g,党参12~15g(或生晒参6~9g),白术12~15g,茯苓12~15g,当归12~15g,佛手9~12g,漏芦9~12g,麦芽20~25g。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开始时用较小剂量,每2周复诊时渐加剂量。每个疗程结束后,停药休息约10d,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用法同前。除每次复诊时根据当时病情用药稍有加减变化外,基本采用上述方药。至2015年底均为每日1剂,分2次服用。从2016年开始,减少为每2日1剂,每日服用1次。平时每3个月在本院作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腹部CT复查,每半年去省肿瘤医院复查。至今每次复查均无异常,全身情况好,能干轻农活。


体会


具体运用应在整体辨证基础上加以相应的靶向用药和局部用药(此处的靶向和局部用药只是笔者的临床体会,尚未得到循证医学与实验证实,仅供参考)。临证体会:藤梨根、水杨梅根、薏苡仁、猪苓可用于所有癌症;病理诊断为鳞癌的患者可加用白花蛇舌草、冬凌草、半枝莲等;腺癌患者可加用重楼(七叶一枝花)、白英、红豆杉等;骨转移患者可加用骨碎补、续断、补骨脂、炒杜仲等。此外,还需根据癌肿部位的不同选择用药:肺癌可加冬凌草、鱼腥草、石上柏、干蟾皮;肠癌加虎杖、败酱草、红藤;肝癌可加柴胡、郁金、八月札、莪术、三棱、鳖甲;乳腺癌可选加柴胡、郁金、山慈菇、漏芦、猫人参、猫爪草;宫颈癌可加莪术、鳖甲、白毛藤、天葵子;胃癌、食道癌可加黄药子、急性子、红豆杉、莪术;恶性淋巴瘤可选加浙贝母、海藻、猫爪草、山慈菇、牡蛎;脑癌可选加全蝎、蜈蚣、僵蚕、橘络等搜剔通络药物。总之,不同病理性质和部位的肿瘤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靶向和(或)引经药物,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