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探秘 | 国之重器——乳钉纹铜方鼎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7-22

乳钉纹铜方鼎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86.5 cm、口边长61cm

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喜获国之重器

1974年,在郑州市张寨南街挖防空洞时,无意间挖出了铜器。河南省博物馆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对该地进行清理,初步确认是一处铜器窖藏。窖藏中共有三件铜器,其中一件就是这件乳钉纹铜方鼎。这件方鼎是先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立国重器,也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同时也是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该器器身四面都有兽面纹,边缘装饰乳钉纹,足部是空心的,上大下小。方鼎采用分铸法,先铸鼎耳,在铸造鼎腹时将耳铸结在一起,最后将鼎足与腹部铸结。为使其牢固,还将足与腹底结合的周边加厚。鼎一般用来烹煮和盛放肉食,在祭祀、宴会上使用。这件鼎出土时器底和足部有烟熏痕,说明它曾使用过。


乳钉纹铜方鼎纹饰拓本

铸造工艺之艰

  此鼎形体高大,铸造如此大的器物对商代冶铸工匠来说,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因为铜液热得快,冷却也快,浇铸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当时熔铜,每个熔炉一次约可熔12.5千克,照此计算,铸造此鼎需要7个熔炉同时熔铜。为保证器物成功,工匠们采用了分铸法。从鼎上铸造痕迹观察,是先铸鼎耳,再铸鼎腹,后铸四足。鼎耳铸好后,在铸造鼎腹时将耳铸结在一起;为了使鼎足与腹部铸结牢固,将足上端与底部接合的周边加厚,使足和底部严密结合。

  如此大的铜鼎在何地铸造,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从郑州发现商代冶铸作坊遗址出土的铸造陶范看,它们与同时期的铜器基本吻合,因此,此鼎应是郑州的铸铜作坊中铸造的。郑州为商代早期王都,其铸铜作坊为商王室所控制,故此鼎也应是商王室的宗庙重器。分铸法保证了铜鼎的顺利铸造,但在翻范、浇铸等方面使用的人力和物力却是更多。能够使用如此多的铜原料和如此多的人力,铸造如此大的铜鼎,显然不是一般贵族所能做到,只有商王室才能拥有这样的重器。



甲骨文、金文“鼎”字


丰富的铜器窖藏


  1993年,郑州市又在此处进行基建施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来没有清理的窖藏上部进行清理,正式确认此处为铜器窖藏。另外在郑州市向阳食品厂和南顺城街也出土有大型铜方鼎和其他铜器,经过清理,也被确认是同时期的铜器窖藏。对于这些窖藏,有学者认为是大型祭祀活动以后形成的铜器窖藏。但从清理的土坑看,有长方形、方形和不规则形,坑壁也不规整,且铜器时代也有早晚,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窖藏的。根据文献记载,商王室曾经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内乱,推测可能是仲丁迁隞(距今3450左右,仲丁为商代第十一王)时埋藏的。埋藏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宗庙重器落入他人之手。


郑州商城商代铜器窖藏坑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官方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