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先生语录【4】
156.一西医诊断为脉管炎患者,症见右下肢膝关节以下自觉答憋发凉,无浮肿疼痛,其他无明显征象,给予活络效灵丹加牛膝,肉桂麝香外用葱熨法而愈。
157.曾治疗一妇女寒热如疟,一日二三度发,病已经半年之久,诸药不效,余诊其乃虚而数,舌热如常,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白芍熟地,气血双补而愈。这也可以说是少阳类似证之一。
158.曾治疗一梅核气患者,过去经医用半夏厚朴汤无效,透视检查也没有见实质性病变,诊之属于痰热郁结之证,给予王节斋化痰丸而愈。
159.一个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久治不愈,输血中药刮宫等措施均效果不著,视其症除面色苍白息短语微两脉沉细外,并见舌苔黄燥,腹满硬痛,便秘溲赤,脉证相残,诊断为内有实热之证,方用生地白芍各十克丹皮八克栀子十克大黄十克一付崩止,六付痊愈。
160.月经过多一证,原因很多,如属于虚证,每以归脾汤加入鸡冠花治之效果好。若虚甚,原方党参易人参。
161.温经汤为妇科效方,其着眼点为寒热夹杂的情况下服之为宜,二非单纯的寒证。
162.带下症,清带汤最宜,可以作为治疗带证之基础方。寒者加桂枝干姜,热者加黄柏或者苦参,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肝气不舒加香附柴胡,有瘀滞者加桃仁红花。临证须活用之。
163.妊娠因为负重伤胎而胀痛者,保生无忧散效果好。如下血者酌加阿胶。
164.九痛丸(附子狼牙巴豆人参干姜吴茱萸)独活胃痛拒按不喜欢冷性食物有效,为温开之法。曾用治疗宫外孕胃痛拒按脉沉而似有力,无表证,无热象者,取效甚验。方中人参须总高丽参,狼牙可改为狼毒,剂量仍以原方比例为准,应该预先制备用。
165.升降散有升清降浊之功,曾用于治疗大头瘟效果好。《寒温条辨》十五个方都很好,曾用其中增损大柴胡汤增损三黄石膏汤等方剂分别治疗乙脑重症肺炎等都收到了出奇效果。
166.大柴胡汤原为阳明少阳合并之证,柴胡加芒硝为温下之后,柴胡证仍在而有便燥为虚中夹实之疾,用时须加以区别。
167.当归四逆汤是寒邪直中厥阴之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寒邪直中少阴之方)。曾治疗一证,由于冬季早晨室外劳动,突然发现下腹部疝痛,抽搐掣睾丸痛,四肢发凉,脉沉细,给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即愈。日人用此方治疗冻疮有效。如单纯内寒证不可用,恐阳气被散而虚脱也。阳气被郁之四肢厥逆不可用(宜宣达阳气)。方中通草陈氏意见应改为木通。本方即桂枝汤之变方。凡桂枝汤证兼血分闭塞者,可以用之为温中散寒,宣通血君之法也。冻疮之红肿痒痛,给予本方五剂即效。
168.白通汤通脉四逆汤之用葱白,对格阳证来说是不适当的。因为葱白总是散的药品以不用为妥。如系寒邪直中可以酌用。至于加猪胆汁,有认为系从治法,对格阳证可用。有认为阴阳两虚胆汁系治阴虚的一面,也不妥。阴阳两虚系用四逆加人参汤,猪胆汁又通便作用,对通脉四逆汤证也不相宜。如系因格拒,用量不必多。
169.玉女煎治疗因牙痛而牵引头痛者有效。患者自觉有气自颊车上冲头部而痛,不冲则头不痛,上证用之有效,但是要注意,本方是适用于表里气血皆热之清热滋阴剂,用时必须体会到这一点。
170.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之类方剂,胃滋阴养肝木,致肝风内动者宜之,临床必须兼舌红口干之象,根据临床经验应该加人参为佳。
172.九种心痛丸有止痛攻积,除寒杀虫补虚的作用。虽知九种心痛,但主要治疗胃部拒按,属寒属实之心痛。主治中恶腹胀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攻冲,落马坠车,血疾等。
171.增液汤所治之便秘为无水停舟,腹痛无压痛,如果兼拒按,则属于承气汤之证。
173.桂枝芍药知母汤所主为历节游走性关节剧痛。曹颖甫曰:“历节证起于风寒外感,汗出不畅,湿留关节,脉迟而滑。属寒湿,轻者宜本方,剧烈者宜乌头汤”可以作为参考。又受风邪,于某一处疼痛,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很好。但游走而遇阴雨风冷反复发作,久延不愈邪,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效果很好。
174.读古人之书,尤其是医书不可拘泥于节句。应该分别地加以选择,进行归类分析,然后根据实践加以条理花。古人的东西,应该经过我们的给予否定,未经验证过的,不能否定,留待今后实践之。既不可教条地迷信古人,也不可无原则地一笔抹杀,同时社会是发展起来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隔断历史,都是从古至今逐渐地发展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各种总结也是为后人奠定基础的。
175.学习古典医学要重点记忆全面理解融汇贯通,并通过临床实践加入验证,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致新,补充完善。
176.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辨证的基本功,例如望神,神是什么?如何体现,正常人息怒忧思,表情各有不同,可以从神而知之。这就是基本功没有见过濒死状态的人,病已经垂危而不自知,这就是基本功的问题,所以平时对各个方面要加以留意,久之自然通达,这就是经验,这是书本上找不到的。
177.要想做到方药丝丝入扣,必须熟记数千方,数百药,否则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178.研究处方,以胃苓汤为例,要注意他的配伍应用。方中之厚朴有人认为是通阳,那么要问,通阳为什么用厚朴呢?用其他药物行不行?根据经验,厚朴的主要作用是除胀满的,问题在于厚朴有降的作用,对于泄泻不宜,故用量宜小,假如腹胀拒按,则不妨多用,甚则枳实大黄也可以加入,如虚的方面显著,则白术须多用,甚则加人参。寒的方面较著则桂枝可多用,甚则加干姜,这样研究,处处结合实际,一通八达,又易理解,又易记忆而且实用。
179.学习方剂,不但要从正面反面体会,而且要注意区别同类方的细微差别。举个例子以承气汤为例,研究大承气汤时,必须把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行踪一同加以区别,更须把备急温脾汤的区别弄清楚,进一步再弄清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的不同用法,然后才能应用自如,取效如响。
180.研究药物,应从它的实际性能上入手,从它与其它药物的配伍上深究。这夜市临床应用的关键。如人参配合当归以补血,培黄芪以补气,佩石膏知母治疗热盛伤津,配合干姜附子治疗气虚亡阳,配合厚朴治疗虚胀等等,只要把这种精神掌握住,临床应用还有什么问题呢?
181.下利一症有需要导尿发治之,有需要消导疏通法,有需要升提法。究竟什么情况下使用那种方法?这就要从正确的诊断上,从药物的选择上分析之,如因表证失于表散,而且内陷之机所致的下泄,必须用升提法。如果腹痛拒按,有积滞者,必须兼用疏通之法,余者类推。可于临床上体会其精神。阅书时,也要处处以临床应用的观点去体会。
182.认真地做科学检查对于诊断是最正确的一种方法,对于治疗也有帮助。不然的话,治好了病也拿不出成绩来。
183继承老中医的经验不仅是要记住老中医的几个秘方验方,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老中医的治学方法与诊疗思路。临床上如何辨证,如何分析病情,如何处方用药,甚至在用药的剂量上都应该细心留意,才能达到真正继承其学术经验的目的。因为宝贵的经验并不在几个所谓的秘方经验上面。
184.金寿山:古人有这样一个经验:见到通体皆现虚象,一二处独见实证,此实证必须重视;见到通体皆实现象,一二处独见虚证,此虚证也必须重视。张景岳称之为“独处藏奸”。
185.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用药,可用于治虚劳,如小承气汤,黄芪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味。当然桂枝汤加味或者加减应用于虚劳应有寒象。如叶天士善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它有一定标准(1)久病消瘦乏力(2)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出汗(3)脉虚无力不数(4)有操劳过度史。反之,阴虚内热者就不可用,是可用复脉汤。叶天士谓:“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透复脉”。这两方是治疗虚劳的两个重要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