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07-22

  说起读书,当今的书籍之多真是令人感慨,不少感慨者还要加上一句“但好书不多”。什么叫“好书不多”,我不太明白,因为这得用更具体的例证来说明,比如说,是严肃文学类的好书不多?而当年,别说是好书,所有书都很少。

 1969年,我随父母去了在湖南乡下的“五七干校”。转年7月,我独自回到北京,理由是到了初三毕业的年龄,要接受学校的工作分配,年底,被分配到北京第二机床厂当工人。当时,这算是很好的工作,最起码是在城里了。全家去干校前,房子退还给了父母的单位,我只好住进工厂宿舍。

 几个月后,宿舍的看门人告诉我,地下室几间锁起来的房间里堆着工厂图书馆的书。当时,好像所有图书馆都关了,任何知识都无法获取,只有读毛主席语录。于是,我和年龄相仿的工人小金一起商量偷书看。当工人,手巧,不用破坏锁,我们就撬开了门,每次拿十几本,主要是文学书,而给我们指导的,是一位从上海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他也住在宿舍里,告诉我们什么书比较好看。我们取出的书,除了《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还有大量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普希金、杰克·伦敦、马克·吐温……至少上百本经典。我们看得不亦乐乎,白天上班十个小时,晚上在宿舍昏暗的灯光下看书五六个小时,再刨去其他时间,睡觉也就不到五个小时。但那时我们的精力很充沛,看完还会互相交流,那个大学生也与我们一起谈论,回味“文革”前他读这些书时的快乐。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三年左右。看了太多的书,所以对“文革”中的生活也越来越不满,于是我开始偷偷写诗,写完撕掉,或者藏在什么地方。

 不要以为这件事就如此一帆风顺。大约在我们开始偷书三个月后,一个人把这事儿告密给车间的党委支部书记。书记来了,把我和小金叫过去,开始训话。我们承认了偷书的行为,但辩解是为了增长知识。书记是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人,从北京郊区农村来的,比较朴实,他说不清哪些书可以看哪些书不可以看。就在这时,过来一位我们宿舍里的老工人,平时与我们的关系不错,他是六级钳工,车间里的很多技术活经常要靠他解决,所以书记很尊重他。他一听这事儿,就对书记说,这两个可是好孩子,下班回宿舍看书,不到外面折腾,增加知识,多好的一件事,你就别难为他们了,再说,他们的父母都在乡下接受再教育,北京没有亲人,多可怜!说得书记直点头。但书记说,就是不知道哪些书是不允许看的。老工人说,这些书都是图书馆的,也是1949年以后出版的,出版时经过审查了,这事儿很简单,只要不影响上班就行,你也知道,他们装配机床总是比其他人提前完成……书记便跟我们说,你们不要声张,如果再有人反映上来,我就只好下禁令了。我们当即保证不会声张。

 过后,我和小金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把我们认为有可能告密的人拉拢过来。当时我住301房,小金住306房,每房是三个人,因为住在一起,都是好朋友,不可能告密。有两个住其他房的经常来串门,其中一个就是那个告发我们的人,我们先用粮票把他搞定了。当时,每人的粮票有定额,而那人食量很大,于是每隔两三个月,我和小金就送他几斤粮票。另一个可能告密的人喜欢喝酒,我和小金喝酒时就经常叫上他。就这样,我们后来几年读书一直都有惊无险。

 这是我最早的阅读史。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不断感叹,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四十多年前啊,如今的人想要有这种体会也难!你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