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07-22

  我藏书,主要是淘旧书。十五年前在南京夫子庙旧书市上,有老者告余“淘书诀”:一见好书,立刻买定,不可一看再看,迟疑不决。

 积累了经验,才知他说的好书,起码有三个标准:稀有的版本,少见的内容,可考的藏章。符合此,算得旧书上品,价格昂贵,我少问津。“立刻买定”的教训也有过。去年在成都青羊宫,我看好一部民初版的《孟子》,因为想杀价,玩了个欲擒故纵的小把戏,谁知兜了个圈子回来,书被人买走了,我好不怅然。

 现在的书价,是十五年前的数倍。我淘旧书,一般锁定1990年前的文本。其理由有二:一则便宜,二则盗版未泛滥。就说便宜吧,如《贾平凹小说精选》,73.1万字,原价11元,每千字1分6厘。再如《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我按原价235元从旧书市购得,厚厚3本,1008万字,每千字也只2分3厘。友人说我有经济头脑会拨拉“小账”,我答得实在而悲壮:买得起书的人不读书,我是穷人自然就算小账!

 藏书是要读书的,但是我绝不列读书计划,全凭一时兴致,读也不一定读完,纯属一种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可以放下的自由散漫状态。这样,在同一时期里,我随便翻着许多书本,隐隐约约记得片言只语而已,有时要寻使用的材料,就靠这点线索去翻找。而翻拣的时候,总不在同一处所,有时在枕头边找到了,有时在餐桌下边发现了。书们的各居一方,说明我懒散,更说明了我懒散中的活力,所以我戏言:但凭破书长精神!

 曾在北京碰上古今名家藏书钤记展览,读到了明末清初藏书家万贞一的藏书印。印曰:“吾存宁可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勿鬻,熟此自可供膳粥。”在我浅陋的见闻里,说得这样义无反顾斩钉截铁的,再无二人了。在我凌乱的书房里,这印文是一幅篆书条幅,正挂在我的书桌上方壁头上,是请一位书法家书写的,就算是我的藏书铭了。

 有朋自远方来,评价我:家无长物唯有书多。我答:“潦倒穷愁要钱养老时,开家旧书店,保证一年不用进货。”他说:“而今书籍作为商品,子孙世守的观念日趋淡薄,藏书为晚景谋,也无可厚非。”这种观点,有古人张本。清末浙东汤氏藏书印是这样的:“见即买,有必借,窘尽卖。”说得开脱,照此施为,既可明哲保身,也可为传承文化尽点绵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