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书似宝

 庸庸学馆 2014-07-06
旧书似宝
□ 沐 墨

北京来的快递,拆开,是五本旧书,纸张略黄,仿佛经年灯火从上面漂过。书页整洁,有股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旧书的气韵,老,有时也是一种资历。文字清晰有条理,思想鲜活如昨,因为老,它具有更为深刻的灵魂。

这五本旧书,将我和从未谋面的王芳和苏伟连在一起,作为阅读者,读书之路并不孤寂,我惊异于旧书与旧书拥有者之间的缘分。打开旧书,看着字里行间,前人留下的些许批注,油迹抑或泪痕,似乎突入藏书者的阅读心路。

这五本旧书最初的主人是苏伟,而后转辗王芳之手,继而王芳又转让给我。王芳与苏伟都是编辑,以文字相遇,书送到她手中,她将它们安然无恙地翻阅过多遍,也许直到搬家仍不舍丢弃。我不知道自己是以何种力量,让人把那么珍贵的东西转手到我这里,甚至说终于寻到有缘人,并自掏邮费慷慨赠予。我感天动地,但凝视那些旧书书页包装的价值,我不忍空手索取,到底还是意思了一下,以缘分之礼回应。

《将饮茶》之后的《隐形衣》是第一次读。夏衍曾为杨绛题词: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想来《隐形衣》便是杨绛企慕庄子所谓的“陆沉”,而惯于“隐身”。这样的作家,也是我所喜欢的。有人说,杨绛的文学世界里最迷人的要算《洗澡》的女主人公姚宓小姐了,姚小姐之迷人一在聪明谦逊而不显山露水;二在外柔内刚,有胆有识;三在慈悲善良,菩萨心肠。这样的人,放到现实社会中,难免让人觉得沾了点仙气,但这世上就有这样的人。

向来喜欢董文,其渊博知识与文化涵养令人敬仰。以文为媒,《从前》、《记忆的注脚》、《今朝风日好》、《旧日红》,单单这些名字就让人遐思,故事里,该是带着樟木箱的香味与棉布衣裳的折痕吧。扉页里无不流露出一代文化大师对中外文化的交合,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悉数通晓,其文理更显中国人的智慧,也不乏英国式的幽默。他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文章做得好。好到把中国文字写到了精髓,老得让人熟悉,让人懂得,倍加珍重。

幼时生活在农村,身边的旧书并不多见。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红楼梦》,线装本。十来岁时,周末闲得无聊,一人钻进爷爷房间乱翻一气。结果我被淡淡的霉味蛊惑了。我在抽屉里找到了一本《红楼梦》,捧视之下惊为故人。书皮破败,纸页油腻。我坐在爷爷的八仙椅上,读着读着,竟睡着了。醒来时,我已躺在爷爷床上,身边放着那本破旧的《红楼梦》,有那么几页被折了一角。我清晰地记得,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的命运是那样坎坷,而她那有些倔气和忧郁的性格又是那样令人着迷。那个下午,让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后来,从同学那里得到一本《隐蔽的秩序》,有着枯叶色的封皮,柔软光洁,当属旧书堆里的罕物。封面有着作者醒目的草书,让我感叹不已的是,扉页上红色小篆的“李永明藏书”印记,还有空白处,持书者签写的格言:读书,是真真儿的好命。书显然不是同学的,最初的所有者是一个叫李永明的人。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仿佛闯入了这个藏书者的阅读历史。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看到它本身所固有的内容和思想,我还窥见了一颗喜欢读书的高贵灵魂。

遇到互相懂得的人,读书之路就不算太孤寂。旧书与我相遇的那一刻里,让我别样的快意。对于好的旧书,我们愿意一读再读不舍丢弃。直到有一天,它们遇到有缘人,我们再将它们赠予。将旧书转让或赠送于人,这样一个小小的善念,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自己心灵的坚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